反思疫情中经济政策:央行预判错到离谱,政府反应迟缓加剧危机

后花园2月14日援引RNZ报道
经济学家在怀卡托大学经济论坛上表示,新西兰政府和央行事后意识到新冠疫情对新西兰经济的破坏程度并不像他们预期的那样严重,但为时已晚。
周四上午,ANZ首席经济学家 Sharon Zollner、Infometrics 首席执行官 Brad Olsen 和 ASB 首席经济学家 Nick Tuffley 在一个小组会议上发言,讨论从疫情中吸取的货币政策教训。
应对疫情:一次全球性的“大实验”
Tuffley 认为,新西兰和全球对疫情的应对是一次“宏大的实验”,当时全国约三分之一的经济活动因封锁而停摆。
“当经济开始重新开放时,我们完全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大家都担心可能出现大规模失业。工资补贴是政府最有效的举措之一,它让雇主有信心保留员工,同时也给了人们一些现金流。”
然而,他表示政府投放了过量的刺激措施,但没有及时调整:
“我们不知道问题到底有多严重,结果把所有资源都砸了进去。或许,最重要的教训是,要更敏锐地察觉到‘已经做得够多了’的信号。”
“我们学到的一点是,人们的心理预期非常重要。”
经济学家们原本预计疫情后失业率会上升,消费会下降,但结果却完全相反。
“人们并没有变得谨慎,反而是想着:‘啊,我活下来了!银行还提供 2% 的房贷利率,不买房、不出去消费才是亏了!’”
回头来看,新西兰的刺激政策持续过久,导致经济过热。
“我们油门踩得太久了。2021 年时,央行甚至威胁要将OCR降至负值,而那时房市已经火得不行了。”
政策调整过慢:政府反应不均衡
Olsen 认为,疫情的经验表明,政策制定者需要在政策调整的速度上更均衡,而新西兰政府和央行在推出刺激措施时过快,但在撤回时过慢。
“疫情初期,我们不知道灾难有多严重,果断快速行动是正确的,因为当时眼前的确是个‘深渊’。”
“但当经济明显恢复时,政府仍在说‘不行不行,前面还是个黑洞’。所以我们在后续调整上不够及时。”
他批评政府在政策调整上的不对称性:
“政策应该是‘快进快出’或者‘慢进慢出’,而不是‘快进慢出’,然后还惊讶于为什么会搞成这样。”
此外,他指出,央行采用的货币宽松政策可能有更低成本的替代方案,但当时没有被充分考虑。
“群体思维”导致判断失误
Zollner 认为,这次疫情让许多政策制定者意识到,大流行病带来的主要是供应冲击,而这种情况在过去 100 年里几乎没有发生过,因此错误的判断可以理解。
但她指出,政策圈里存在“群体思维”,导致错误的观点被过度延续。
“大家都认为市场信心很脆弱,而这种观念在实际情况改善后依然持续了很久。”
“央行预测房价会下跌 10%-20%,但结果是一年涨了 30%,第二年又涨了 20%。显然,市场信心根本不是问题。”
她认为,政策制定者应该敢于质疑自己的假设,不要陷入固有思维。
“如果你的国家房价增长全球最快,而你还把利率压到接近 0 并计划进一步刺激,那就说明你的政策假设可能已经不再成立。但当然,事后看问题总是更清楚。”
未来挑战
经济学家们认为,新西兰未来的主要挑战是如何找到不引发通胀的增长模式,因为新西兰的生产力问题仍然严峻。
他们对 2 月后的OCR是否需要进一步调整存在分歧,尤其是在特朗普关税政策带来的海外通胀压力下,未来存在不确定性。
责编:char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