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前线丨蔚来产业发展副总裁张洋:中国车市没有经过秋天,直接进入冬天
蔚来汽车产业发布副总裁张洋
“虽然现在看起来有一点灰心,但我们仍然在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中。”在百人会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大会上,蔚来汽车产业发展部副总裁张洋说。
中国汽车产业经历了20多年的大发展,正在遭遇一场巨大下行趋势。张洋坦言,“中国的汽车市场28年来第一次发生了下滑,而且这一下滑是从春天、夏天直接蹦到冬天去了,没有经历秋天。”
但张洋说这不是终局,中国的汽车市场仍然有增长空间。首先,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不到200,跟世界上最发达的美国、欧洲有差距。其次,中国现在汽车保有量2.5亿,如果达到4亿的时候,假设每20辆车淘汰换一辆新车,中国还有2000万辆往上的市场基盘。
而且,在燃油动力到新能源的动力系统转换中,也存在大量机会。“在过去10年,我们新能源市场有爆发式的增长,即使在今年汽车产生下滑的趋势下,新能源依然产生了非常强大的增长,我们选对了一个好的产业。”张洋说。
不过,虽然想象空间巨大,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少。
张洋说,首先是成本结构,新能源车的三电系统、电池在整车物料成本中占比“前所未有”的高,这就造成与同价位的燃油车相比,缺乏利润优势;其次,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动力电池企业取得了产能大发展,但是在稳定性和热管理上,与日韩企业相比,依然存在不少差距;此外,在高性能电机的本土化开发,IGBT等关键电子零部件,乃至整个软硬结合、协同开发的产业链的形成,都是挑战。
以下是张洋的演讲内容,略经编辑:
各位产业大家下午好。2014年11月份我们创立NIO(蔚来汽车),2015年做这个产业发展。有很多人问我们,中国改革开放40年,汽车行业到底换来了什么东西?我们首先换来的是供应链,其次是换来了各位产业人才。
2015年我们做了一个规划,要有核心零部件集团,2017年我们有自己的基金,2018年随着汽车上市要做一个能源平台。我们着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南京设立我们零部件公司。
经过了持续发展20多年,今年整个汽车的行业出现了一个比较大的下行,中国的汽车市场28年来第一次发生了下滑,而且这一下滑是从春天、夏天直接蹦到冬天去了,我们没有经历秋天。
再来看看好消息,回到整个中国汽车市场来看,目前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不到200(179,公安部最新数据),跟世界上最发达的美国、欧洲有差距。现在中国汽车保有量有2.5亿,中国汽车保有量达到4亿量的时候,假设每20辆淘汰换来一个新车,中国基数盘会达到2000万辆往上的市场。
也就是说今天我们前面感觉到有一点灰心,但中国在未来是第一大市场的根基短时间内是不会动摇的,我们仍然在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中。
另外一个好消息:在过去10年,我们新能源市场有爆发式的增长,即使在今年汽车产生下滑的趋势下,新能源依然产生了非常强大的增长,我们选对了一个好的产业,这个行业仍然是潜力无限的市场,大家不要灰心,市场仍然是一个好的市场。
从2007年到今天,我们可以看到资本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投入,已经完完全全超越了我们传统燃油汽车的投入。无论是传统汽车公司,还是新加入的汽车公司,大家的产能准备已经非常非常庞大了,有五六百万辆的产能储备,这些产能都会被释放吗?哪些企业发挥更好,哪些企业兼并重组,这都在考验我们的供应链。
在2014、2015年到我们创立蔚来这家公司的时候,我们当时想寻找很多电机、三电公司合作,但是非常坦率,在那个时候很难找到让我们心满意足去合作。但是今天你可以看到产能已经形成了规模,也形成了自己的竞争力。
除了电机,还有一个板块就是电池,以前有一个笑话大家说新能源汽车是不是电池的搬运工?跟传统汽车很大不一样,在新能源汽车BOM(物料清单)成本里面,三电、电池占比是前所未有的高,电池成为一个最核心最重要的零部件。按照中国能够达到2025或者2035中长期的规划来说,以今天这个电池产业来说,至少有5倍的空间往上走,我们对电池业态发展还是非常乐观。
前面讲了很多机会,我们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我们整个汽车工业现在遇到的挑战是什么,我们供应链遇到问题是什么?
举个简单例子,在电机上面,我们做中低端没有问题,但是做高端的时候我们电机功率效率,在功率密度上面,在整个功率的正向开发上面,其实我们看到了非常明显的差距。蔚来是第一个用感应电机,现在又做了永磁电机。我们在本土上供应开发能力还是比较弱的,大家可以做,但是做到最后是不是能够跟整车厂形成一个协同,同步开发,共平台的开发,在这一块儿来说还是有明显的差距的。
另外在电池技术上面,其实有个永远绕不开的话题,我们一味去追求高能量密度,比原来做得越来越高好呢,还是我们要平衡能量密度和安全?
一个数据跟大家分享一下,北京和上海两个特大型城市,大概每个人平均开车公里数不到50公里,我们是不是真的要我们车里面装一块儿700、800Wh/kg的电池往前走,我们如何平衡我们汽车安全性能和能量密度,这是我们的挑战。
目前来说,我们电池的产能没有问题,包括我们合作伙伴宁德时代在这几年已经充分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了,但是我们还看到,跟日韩系成熟技术,在稳定性个热管理上还有差距。
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我们高功率半导体,我们IGBT的SiC(碳化硅的电控芯片)这些模块是不是足够了。
汽车到了2025,真的达到L4以上的驾驶,更主要的竞争是同步开发能力的竞争。谁能够跟上OEM的角度,跟大家一起去开发符合下一代能够兼容L4、L5这样产品的供应结构、电子结构,才会有机会。这里面又涉及到软件的应用,软硬结合,这些都不是目前工业所擅长的。
如果说未来的10年会是中国汽车的资格赛,我们10年以后到底哪些公司会留下,包括我们传统有名的公司谁能在资格赛中胜出,就能够看谁有独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