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向左,Uber向右

这场大战主要参战方Uber从中国市场败阵后退回到了本土市场,而滴滴却依然在广撒网式地扩张,在这场全球创业寒冬到来之时,二者命运的差异已经显示出了端倪:
背后是解决路径的差异:滴滴一味地扩张,不仅在地域上扩张,也扩张到金融、汽车服务等非主业上,在地域扩张上败阵下来的Uber的扩张围绕一个核心——增加司机收入,降低乘客花费。
2019年年初这个时间点,Uber在向前走,滴滴又要回头走一段。
滴滴网络正在缩小2018年滴滴经历了两次女乘客被奸杀危机之后,最终反映在了财务数据上,36kr报道指出,滴滴2018年全年亏损高达109亿元人民币。
那场危机在2018年8月发生,之后滴滴境况愈发糟糕——9月,滴滴创始人程维发表了一封内部信,提到2018年上半年就亏损了40亿元人民币,按照最新数据全年亏损109亿,那就是说滴滴下半年亏损了69亿元。
那封内部信提及,滴滴自成立以来从未实现盈利,6年来累计亏损390亿元人民币,其中仅按照109亿的数据,这样算下来,截至2018年底,滴滴的累计亏损额度已经超过450亿元。
而最近,又有数据指出,滴滴全年给司机补贴113亿元,这也就是说,滴滴无论在司机还是乘客端,都在给较大的补贴。
Uber也在努力维持两边的增长,比滴滴乐观的是,他们在乘客端已经不用大幅补贴。
一直以来,Uber在维持乘客增长上并不费劲,第三方数据公司CBinsight指出,Uber乘客的流失率问题不大,“目前,Uber在美国叫车市场的份额达到了70%,并且还在攀升。”
因此,Uber大部分开销用于维持市场上服务提供者的增长,即拉新司机入职,结果来看算是成功——从2017年中期到2018年中期,Uber在全球范围内的司机数量从200万增长到了300万。
而根据《The Imformation》披露的数据,Uber的司机流失率为每月12.5%,也就是说,每个月Uber平台新增45万名车主。
而在补贴减少的情况下,亏损巨增,如果不是有巨大的扩张支出,唯一原因也就是滴滴收入在减少。
司机的确在减少,在8月顺风车事件之后,滴滴清退了大量司机,其中以快车司机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