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打的春晚,流水的流量
毫无疑问,所谓“流量侵占春晚”现象,这些年愈发凸显。“华语唱跳第一人”张艺兴已经连续三年登台,而2013年出道的TFBOYS也在连续四年的露脸变得愈发成熟。 回顾历年春晚,我们发现,曾经“造星”的春晚开始“追星”,二十年前就开始了。 自1983年第一届猪年春晚起,这一在大年夜面向全国观众播出的文艺晚会已经陪伴老百姓走过了36个年头。最早,春晚舞台不大,在节目形式、内容上不够丰富,现场嘉宾也十分有限,不少嘉宾还献演了多个节目。音乐先声浏览1983年春晚节目单发现,当年李谷一一共参加了4个节目,唱了9首歌,郑绪岚也唱了3首。 说起来,改革开放初期,举国上下文艺复兴,港台流行也如飓风般扫向内地。彼时,春晚怀着开放的心态主动拥抱新鲜事物,甚至超出了当时观众的接受水平。 然而今天,我们很难再将春晚视作“造星工厂”,相比造星,春晚早已沦为“追星族”中的一员。这背后,是传统媒体的失势,更是造星模式的变迁。 一是节目形式上的创新。一开始,春晚上的音乐节目总是一曲接着一曲,曲目较多时往往采用“组曲”“歌曲串烧”的方式。随着节目内容的精细化,无论艺人还是节目形式,“混搭”逐渐成为春晚的新看点。 其次,在艺人来源上,也变得更加多元。八、九十年代,登台春晚的艺人多是老一辈艺术家,流行艺人也多来自港台,谭咏麟、刘德华、小虎队、庾澄庆等纷纷在这一时期涌入观众视野。 36年春晚音乐节目,正是华语乐坛的缩影。港台经典、怀旧金曲、网络热门、原创流行……春晚一面追逐时代潮流的同时,一面也成为了某种情怀的象征。 春晚变了许多,也保留了许多。变与不变之间,也留下大批金曲以慰众人。 如今,许多人认为,春晚老了,不受年轻人欢迎了。然而,五环外的世界远远超出精英们的想象,近年来春晚收视率依然在30%左右浮动。音乐先声认为,这一结果与人口属性相关,也离不开春晚为争取年轻观众做出的不懈努力。 以2018年为例,周杰伦、蔡威泽《告白气球》夺得春晚收视之冠,市场占有率达32.5%。歌舞类节目导演夏雨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希望用优秀的年轻演员,用适合他们的节目或者为他们量身设计,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加入。 同时,春晚也试图把握内容与流量的平衡。夏雨表示,在创作一些主题性歌曲时,尽量做到整首歌曲易于流传,为年轻人所接受。可见,在讨好年轻人上,春晚可谓不遗余力。 不过,即便如此,从“少年追星”变为“中年追星”甚至“老年追星”的观众们早已习惯了春晚这一娱乐形式,与其问谁上过春晚,不如问还有谁没上过春晚。2019年,流量鲜肉们都成了老面孔。 回溯过往,春晚明星早已换过一拨又一拨。所谓物是人非,不过是世代更替,被老一辈观众不断吐槽的流量鲜肉,谁说没可能成为新一代年轻人的榜样? 作为一档面向大众、民族大联欢的国家级晚会节目,春晚不得不协调各方诉求,努力满足各个年龄阶层观众的喜好。 没准儿再过二十年,今天的春晚也将在年轻人的吐槽声中变成另一种新传统。而那时的春晚,还会继续讨好接下来的年轻一代,变成不同代际间彼此连接的纽带。春晚的变与不变
铁打的春晚,流水的流量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