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通胀目标教条过时、毫无意义?质疑声四起,央行行长将亲自下场回应
后花园1月31日综合报道
近日,有关“通胀目标制”失灵的质疑声四起。在新西兰央行实施了18个月的紧缩政策后,新西兰国内通胀仍然在5.9%高位,效果甚微。
有经济学家称,国内通胀中很多部分不受央行调控,也就是说,央行靠加息可能根本无法把通胀拉回到所谓“目标区间(1-3%)”。
海外早有质疑,认为虽然各国央行基本都采用2%作为通胀目标,但这一数字没有依据,3%或者4%可能会起到更好的经济效应。
面对质疑,新西兰央行行长Adrian Orr将于2月16日在新西兰经济论坛上发表讲话,专门回应2%通胀目标是否合理的问题。
去年,Orr在论坛上演讲的主题是“促进经济福祉”,比较笼统,而今年的主题更加具体,可能带来实质影响。
央行的目标是将通胀率维持在 1-3% 的范围内,最好是保持在“接近 2% 的中点”,Orr目前仍然坚持这一立场。
央行预计通胀要到今年第三季度才会回到目标区间,但回到2%可能要等到2025年。去年第四季度的通胀率是4.7%,前一季度是5.6%。
市场认为今年会有三轮OCR下调,但央行经济学家Paul Conway昨天出面“辟谣”了这一说法。
Conway讲话后,BNZ 研究主管Stephen Toplis发起抨击。
“当前非可交易通胀的很大一部分可以归因于四个因素,这些因素在某些情况下相互关联:地方和中央政府的收费、国家的基础设施赤字、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自然灾害保险索赔的增加。”
另一个因素是人口增长及其对住房和地方政府成本的影响。
Toplis指出,在上述这些领域,央行的政策起不了什么作用,反而有时会成为障碍。
Toplis希望央行在“让通胀回到目标区间中值(2%)方面不要那么教条”。
他举例说,Alan Bollard在担任央行行长时,对于通胀在整个目标区间(1-3%)内波动相当宽松,并没有带来什么问题。
“而且,无论如何,即使要教条地设定一个中间点,我们也还没有论据来说明为什么 2.0% 是最佳数字。”
对2%目标通胀感到不屑的还包括诺奖得主。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JOSEPH E. STIGLITZ就认为:“这个数字是凭空捏造的,没有任何经济意义,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如果通胀率在2~4%之间变动会对经济造成损失。相反虑到经济结构转变的需要和价格的下行刚性,稍高的通胀目标其实有很多可取之处。”
Starwood Capital Group首席执行官Barry Sternlicht认为,为了追求2%而导致经济衰退并不值当,且稍一不慎可能陷入通缩。
“通胀目标是可以修改的,2%不是经济模型得出的结果。”
美国银行全球经济学家Ethan Harris曾说,证据显示,与2%的通胀目标相比,4%通胀率带来的额外成本非常小。而且无论设定何种通胀目标,经济都会逐渐适应。
责任编辑:char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