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被否,墨迹科技难成“气候”的启示
日前,证监会披露了2019年第142次发行审核会议结果,北京墨迹风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墨迹科技”)首发未通过。据墨迹科技的招股书显示,公司本次IPO拟募集资金3.39亿元,其中2.22亿元主要用于墨迹天气App系统升级项目,另外0.67亿元和0.5亿元将分别用于研发中心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墨迹科技旗下最熟悉的产品,就是能够为用户提供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等在内的基础气象信息服务的墨迹天气App。上线至今的7年时间内,墨迹天气App目前已拥有5.56亿的累计装机量,稳居各大App排行榜第一阵营,并持续占据天气类软件第一的位置。
尽管行业领先地位明显,但因为面临政策、隐私以及商业运营模式单一等问题,墨迹科技的上市还是被否。墨迹科技官方表示,接受证监会提出的询问并已做相应解答,对于已经整改部分我们将加强自我监察,未完善部分已建立专项组,纳入调整措施。
和墨迹天气App类似的产品,还有输入法、日历、浏览器、手机管家以及文档类等,这类工具型产品具有相同的特点,就是拥有非常大的装机量甚至日活数,但却面临产品同质化、商业变现难的问题。即便是两天前成功在香港上市的鲁大师,在首日暴涨的背后,也同样存在疑似关联交易、产品线存在硬伤等问题。
有业内人士总结,工具类应用有使用时间短、打开频次低、可替代性强这三大瓶颈,这也是墨迹天气的桎梏所在。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或许墨迹科技未来仍然难成“气候”。
01墨迹迈不过去的坎
墨迹科技的招股书显示,公司主营业务为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气象信息服务和广告信息服务,通过移动工具应用“墨迹天气App”为用户提供免费的天气预报、时景社区、生活资讯等服务,以向用户展示或推荐品牌广告和效果广告的方式为各类商业广告客户提供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广告营销服务,并向用户销售与气象信息服务相关的智能硬件等产品。
2014年至2017年1-9月,墨迹天气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473万元、1.27亿元、2.10亿元和2.23亿元,其中互联网广告信息服务收入占比分别为94.84%、98.12%、98.99%和98.86%。早在2013年,公司实际控制人金犁就在思考商业模式,“现在有广告,但形式还比较单一。”6年时间过去,墨迹天气并没有产生实质性变化。
即便在智能硬件领域,墨迹天气推出了监测空气质量的智能家居设备“空气果”,但是报告期内一直持续亏损,不仅毛利润常年为负,收入贡献占比持续下降,2017年不足1%。更麻烦的是,因为专利问题,墨迹科技面临3项专利诉讼风险均来自“空气果”。而且从各大电商平台看,“空气果”的销量也非常惨淡,评论量近乎于零。
与此同时,墨迹科技每年还大手笔购买理财产品,2017年9月末已购买理财产品1.38亿元。由此可见,赎回理财产品,能覆盖近一半此次拟募集资金总额。
在股权结构方面,墨迹科技实际控制人金犁通过直接和间接持有公司37.194%的股份,其次是险峰系(险峰创投、西藏险峰、险峰深圳)持股18.97%、阿里(阿里创投)持股15.5%、创新工场(北京创新、工场基金)持股8.705%,盛大网络(上海盛资)持股6.27%。墨迹科技的客户集中度也很高,前五大客户的营业收入分别占同期收入比为83.64%、75.05%、72.01%和45.84%。尤其是阿里巴巴,身兼股东、客户、供应商三重身份。
对于上述墨迹科技的招股说明书,证监会此次也提出了四个问询意见,包括发行人所从事的全部业务是否已取得当时有效的法律法规规定的全部资质;发行人使用用户数据是否合法合规等;发行人互联网广告信息服务收入占比超过95%;发行人存在直接或间接股权关系的客户直接或间接贡献收入金额及占比较大。
整体来看,前两个问题关乎政策、隐私,属于互联网应用的共性问题,但后两个则关乎商业模式和营收结构,属于个性问题。
02工具类产品的转型出路
自移动互联网出现以来,很多工具类App凭借解决垂直功能性需求而迅速崛起,但同时也造成了功能单一,产品复制难度低,同质化程度较高的现象。所以工具类产品越到后面越尴尬,叫好不叫座面临着商业盈利的压力。墨迹天气公布的后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的12月,单个用户日均使用时长为2分17秒。用户只是拿它来看个天气预报,别的事情根本不会过多留意,也没这个时间去阅读。
众所周知,目前占据绝大部分流量的都是平台型的产品,这类App基本覆盖了全年龄段的人群,所以基本不会在人群范围上遇到天花板。而反观墨迹天气这类的工具型产品,在互联网人口红利逐渐减退的大背景下,其增长已至天花板,如果单纯依靠流量变现,很难支撑墨迹科技走的长远。
对于工具类产品,在没有核心技术支撑或者是独家排他性的商业合作外,本身的门槛仅是一个上线时间早晚的问题。一方面,要增强对存量用户的粘性,尤其是面对数量庞大的用户规模,如何在用户明确的功能性需求下开拓出新的商业变现模式。
比如墨迹天气能想到的就是做社交,通过天气时景社区,让“墨友”(墨迹用户)以图文形式分享自己所在地方的天气和环境状况,互相交流的社群。有社交功能和提供内容资讯都是为了让能够让用户逗留更长的时间,这也是大多数工具型产品的寻求转型的出路。另外,行业内各企业为丰富自身业务线并拓展收入来源,基于移动应用的功能定位和用户群体衍生开发各类增值服务及硬件周边产品,从而不断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持续经营能力。
另一方面,就在于如何拓展更多的新用户,目前很多工具型产品开始更多的从C端向B端转,以调整用户和营收结构。比如天气应用厂商借助其获取的气象信息,结合运营积累的用户数据,也在逐步探索开展企业级业务,利用气象技术和个人用户端数据为各行业企业提供基于气象情况的精准运营服务,从而实现向互联网综合气象服务提供商的转型。
从2016年年底,墨迹天气制定了ToB的战略,通过合作与饿了么建立起新的配送模型,基于历史短时预报天气数据、历史外卖配送数据、最新短时预报天气数据等,制定出“未来2小时的配送计划”,更多的合作还包括美团等本地生活服务企业。
结 语
对于近期的工具型产品,鲁大师的成功以及墨迹科技的被否,两相对比,虽然有两地资本市场不同评判标准的因素,但也更多揭示出工具型产品长期以来就形成的尴尬。想登陆资本市场的,就要先解决自身的问题,如果还没想好,那上市还是得悠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