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
中文简体
分享

美团、微信相继入局,“信用支付”蛋糕将如何瓜分?

财经作者: 港股研究社
美团、微信相继入局,“信用支付”蛋糕将如何瓜分?
摘要阿里和腾讯两大互联网巨头的战争从未停止过。

阿里和腾讯两大互联网巨头的战争从未停止过。

最近的移动信用支付领域也是比较热闹,随着美团“买单”的上线,腾讯也开始动手了。

据有关消息报道称,腾讯内部正在孵化一款信用支付产品“分付”,将来用户在使用微信支付时,或许可以使用“分付”先付款,再在账期内延长时间付款或者将账单进行分期付款,并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上线。在如今移动支付领域拥有庞大市场份额的微信支付为何还要推信用支付?

事实上,在今年1月份的时候,微信支付曾经低调推出微信支付分,它是微信支付对标蚂蚁金服“芝麻信用分”的产品,这也表明在信用支付领域,腾讯是早有预谋,对移动支付领域的老大位置怕是垂涎许久。只是,在如今支付宝“花呗”稳坐“信用支付一哥”位置的背景下,微信版的“花呗”会迎来怎样的一个开场仪式?

微信版“花呗”突然来袭的秘密?

微信其实早就在筹备这样的一个产品。早前坊间也有流传说,微信表示会推出类似于花呗、京东白条这样信用支付产品,但是一直没有落到实处,似乎腾讯只是有这个打算。而今年1月份低调推出的微信支付分,便是最好的印证。对于微信推出的信用支付产品归根结底离不开一下两个方面。

1、信用支付领域有利可图 别的玩家已经吃完一轮红利

在互联网信用支付领域,阿里系有淘宝和天猫两大电商品牌的支撑,京东白条有京东商城做支柱,二者在这一领域不断进行利润收割。据相关数据显示,支付宝花呗拥有3亿元用户,2017年的营收65.96亿元,净利润达34亿元。

对这一市场,腾讯一直在虎视眈眈。京东白条的统计数据显示,用户在使用白条后和使用前对比,月均消费订单比例提升了52%,月均消费金额增长97%。毫无疑问,信用支付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提升用户的支付欲望,同时增加电商的销量。眼看着腾讯和京东凭借自身优势在信用支付领域不断完善升级,作为社交老大哥的微信,目前即已拥有10亿的庞大用户规模,自然是不会轻易放弃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

加之,前不久美团也在信用支付领域上线“买单”,可见互联网巨头们都已经窥得了移动信用支付的广大利润空间。眼红这一市场的发展前景,也成为了微信推出“分付”的一个理由。

2、完善金融科技生态圈 信用支付成腾讯一步关键棋

除去行业内的一些刺激,于腾讯本身而言,也急需这款信用支付产品刺激其金融科技业务的增长。

从腾讯的一些动作来看,似乎是有意将金融科技作为未来的主要发力方向之一。去年下半年开始,腾讯将“金融科技”业务独立出来,成为了与增值业务、网络广告并列的三大主营业务之一。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业务,在今年Q1开始较为清晰地呈现在公众的视野当中。而从上个月公布的第二季度的财报来看,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在2019年第二季度的收入同比增长37%至人民币228.88亿元,增长速度尤为明显。

而细看这一领域,腾讯已经建立起理财、支付、证券、创新金融四大主线,而这其中的细分业务唯独少了消费金融这一环。目前最适合为腾讯金融科技业务带来增长动力的便是消费金融产品。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如今微信已经拥有10亿的庞大用户规模,且拥有十分高频的交易次数。随着微信支付商业地位的提升,支付场景的成熟,如若推出“分付”必会刺激消费者支付欲望,同时也能进一步增加商家的销量,形成协同效应,进而刺激新用户的增长。那么,腾讯营收增长也会是水到渠成的事,因此“分付”的推出,也是腾讯完善自身战略打法的举措。当然,进入任何一个新领域都避免不了多方位的挑战,腾讯亦是如此。何况在移动信用支付板块,还有着在多个领域均有交手的阿里,其支付宝花呗受到了诸多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微信“分付”有人口优势 但入局信用支付领域依旧存在不少挑战

微信的“分付”无疑是向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宣战,对整个消费金融市场而言颇具影响力。一方面,如此庞大体量的微信入局,会对现有信用支付市场进行瓜分,对相应的格局必将造成一定的冲击。另一方面,在行业内依旧存在诸多的挑战。

实际上,腾讯内部对消费金融的尝试一直没有停止过。早在几年前,FiT团队曾想过再开发白条、花呗等类虚拟信用卡产品,而考虑到腾讯庞大的用户基础,且在微粒贷已上线的背景下,这个想法最终被监管层否决。

而在今年上半年也有知情人士透露,腾讯曾试图在微信钱包内“手机充值”栏目开拓手机分期业务,由腾讯投资的新分享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来运营,但最终未能上线。种种尝试后产品却未能成功上线,说明在这一领域,微信想要扛起腾讯信用消费的责任压力不小。

1、老玩家们抢先尝到信用支付红利 想要撼动其地位并不是那么容易

微信“分付”的推出,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的便是支付宝花呗。在移动支付领域,支付宝和微信占有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但在信用支付领域,支付宝和京东金融却是走在了前列。早在2014年2月,京东白条就已经推出这种“先消费、后付款”的全新支付方式,这也是业内第一款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之后,蚂蚁花呗在2015年4月份正式上线。

随着近几年的不断升级完善,二者基于京东和阿里的庞大生态体系,在这一领域抢先尝到了红利的甜头。目前,互联网信用支付这一块,花呗已经占据着绝对的制高点,京东白条紧随其后。据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末,白条营收账款余额344.49亿元,而花呗的贷款余额早在2017年上半年就已经达到992亿元。微信想要跨越二者结合的这座大山并不会容易。

在目前信用支付被花呗、白条瓜分的状况下,微信虽然可以倚仗巨大的人口流量作为倒入口,但想要撼动“花呗”们的地位自是不会简单。何况,腾讯没有自己的电商平台,虽然拼多多在微信生态中发展的不错,但与当今的淘宝、京东相比,差距还是很大。即便是能够切入到拼多多这样应用场景当中,未来发展前景到底会有多大,仍然是一个未知数。从这些方面来看,均存在相应的风险。

再者,花呗、白条经过4至5年的发展,早已累积了一大批客户,在消费者心中或已形成了相应的消费习惯,对于用户的转移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2、新手玩家们各自坐拥特色生态圈体系 且互联网金融领域政策监管难避免

除了上述圈内老玩家们,众多的新手们也在跃跃欲试,企图入场分羹。譬如,上文中提到的美团“买单”。虽然美团在信用支付领域是新手,但美团在今年Q2财报中首次实现整体盈利,目前具有4.2亿用户以及590万的活跃商家,不管将来这一领域内会形成怎样的格局,美团也必会抢去相应的市场份额。

美团的“买单”实际上是助其打造自身生态闭环,为了让“买单”更顺利的步入正轨,美团加大营销投入并选择牺牲一定的利润。在这样一个具有攻击性的市场战略之下,不说在别的平台能介入多少端口,哪怕是基于美团自身用户的需求,这都将是一个不小的市场。毕竟美团4.2亿的用户量不容小觑,“买单”可以有效截流,直接使用美团“买单”便可以完成,这也是符合美团自身“打造生态闭环”的战略打法。

此外,百度家族的百信银行也开始试水虚拟信用卡,上线了“pay伴”。携程也开始推出了类似的产品。可见,各个参赛者均具有独具特色的生态圈体系,微信如何在各自占据山头的行业巨头们背后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这不是一个小问题。

另值得一提的是,据新浪财经消息显示,9月财付通迎来了2019年的首张央行罚单,财付通因违反支付结算管理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相关制度被警告并被罚款149万元人民币。在微信版“花呗”还未正式上线之前,便收到了央行的罚单,这意味着“分付”同样会面临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政策监管难题。综合来看,微信入局信用支付也并不见得会一路坦荡。

随着微信美团等互联网巨头的入局 将重燃“信用支付”战火

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分别依靠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两大入口,而在当前移动支付市场中,这二者已经分别占据着半壁江山。据艾瑞报告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55.4万亿元,同比增长24.7%,其中支付宝占据53.8%的份额,腾讯财付通包括微信支付在内,位列第二占39.9%。从这些数据可见,微信支付在移动支付的格局里位居行业第二,它的“分付”也最具挑战支付宝“花呗”潜力。

在2014年的春节,相信很多人记得微信红包偷袭马云支付宝一事。当年春节,据统计数据显示,从除夕到初八,有超过800万用户参与了抢红包活动,超过4000万个红包被领取,这场突如其来的抢红包风潮,让微信支付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取了大量用户,对支付宝形成了强势冲击。连马云都表示“确实厉害,要吸取教训”。

但这一次的“分付”能否再创奇迹?面对行业内强势的花呗,以及各个领域互联网巨头的入局,能否再创奇迹还真不好说。

据新网银行COO刘波曾分析,微信支付的人均账单厚度不到支付宝的1/3,分期率的下降或不止2/3。如果微信推出信用支付,用户分期需求不高,生息资产不够,几乎等于净亏损信用支付月均交易额的7%。若以月均5000亿元计算,年亏损额将超过350亿元。

只能说腾讯入局信用支付有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这一赛道的竞争并不会那么容易,至于能不能破局消费金融市场,还有待时间验证。但随着携程、美团、微信的纷纷入局,“信用支付”战火必将重新点燃,这一领域的长期格局也存在被改写的可能。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