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查们的“三国杀”
想方设法突围的企查查怎么也想不到,会因为一句打了擦边球的广告语被天眼查告上法庭。
中国商业信息查询行业格局基本已定,天眼查、企查查、启信宝三足鼎立。
曾经的先行者企查查,为何要靠打竞争对手的擦边球,来为自己宣传?
一次不完美的“借鉴”引发的诉讼战
“天眼查”运营主体北京金堤公司认为自己在2014年11月打出”广告语,经过大范围的宣传和推广,上述广告语已与“天眼查”形成了特定的、固定的联系。
但金堤公司经过调查后发现,“企查查”运营主体“苏州朗动”在通过媒体发文、电梯间商业广告等途径为“企查查”做宣传时,采用了与“天眼查”整体相似的广告装潢设计,包括同样使用蓝色作为背景色、白色作为广告字体色,广告主画面都是一名自然人配以夸张、迷茫等表情。
▲天眼查与企查查广告对比
北京金堤公司认为,苏州朗动直接使用原告巨资宣传投入和长时间使用的广告语,采用相似的广告宣传页面,相似的广告装潢,造成了相关消费者的误认与混淆,获得了本来不应该属于其的竞争优势,是不正当竞争行为,故诉至法院,要求其立即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520.45万元。
目前企查查方面仅表示,我们正在积极沟通有新消息会及时告知。
“三查”们的三国杀
有数据显示,2016年是国内商业信息查询行业曾多达40 余家,但此后随着行业发展,如今已经形成了天眼查、企查查、启信宝三足鼎立的格局。
行业内的三家头部企业均成立于2014年,起初走在最前面的并不是如今十分强势的天眼查,而是被告企查查。
从整个行业发展来看,企查查可以说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14年3月,企查查作为国内第一家商业信息查询类创业公司横空出世。
据多家媒体报道,企查查在2015年就实现了盈利。
截至目前,企查查个人注册用户近2亿,累计打开超千万次。
公开数据显示,在2017年5月前,企查查用户活跃度为行业第一。
▲天眼查创始人、CEO柳超
天眼查由美国自然科学基金数据挖掘方向的专家评委、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柳超创办。
与企查查不同的是,天眼查选择了以合作的方式赋能相关领域。
2018年1月底,天眼查APP正式上线“商业头条”功能,切入信息流领域。
2018年3月,天眼查推出 Inside 服务,据2019年5月的天眼查披露的数据显示,已经与超过2700家大中型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深度嵌入到客户的业务流程中。
此前,柳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天眼查从2017年4月开始商业化,5月份便实现月盈亏平衡,当年年底其营收达到6000万元。
启信宝则在2015年9月被合合信息以3000万元价格收购。
据时任启信宝市场总监张康祥透露,启信宝已有全国7500万家企业的信用信息,基本可以覆盖所有在工商局注册过的企业,排名其后的公司仅拥有3000万家数据。
启信宝已为1000多家客户提供企业信息查询服务,其中不乏京东万象、四大银行之一这样的大客户。
根据国内最大的独立第三方数据平台 TalkingData 显示,截止到2019年6月,天眼查的月活跃用户量为990万,而企查查仅有141万,相差6.38倍,启信宝181万,相差5.46倍。
第三方数据 QuestMobile 同样印证了此趋势,数据显示,2019年6月,天眼查的月活跃用户为985万,企查查的仅有103万,相差9.55倍;
启信宝156万,相差6.32倍。
在用户时长方面,据 TalkingData 显示,在2019年4月以前企查查的人均单次使用时长稳居第一,4月份为8.34分钟,天眼查为5.8分钟,启信宝为2.4分钟。
到了2019年6月,天眼查在人均单次使用时长方面反超企查查。
企查查作为曾经的领跑者,如今变成了跟跑者。
“天眼查”们的生意不好做
从本质上看,上文中提到的天眼查与企查查之间的诉讼,其实是企业信息查询市场面临的市场规模问题——“水浅鱼多”。
整个行业的蛋糕,似乎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大。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17年我国信用服务市场规模仅为37.3亿元。
企业征信本身是一个小众市场,这个小众市场又分为企业信用评级、企业大数据公司、企业信息查询等几个维度。
仅企业信用领域,国内持企业征信牌照的公司就达130多家,企业大数据公司更是为数众多。
这样来看,留给企业信息查询这个细分领域的市场少之又少。
现在经过初期的发展,“三查们”的弊端开始逐渐显现,首先就是各平台的数据准确度存疑。
今年4月,央视《焦点访谈》报道了一宗打着国家政策扶持旗号的新能源项目投资骗局。
报道还披露了该项目的发起方为光合集团投资的光合华旅产业投资发展(深圳)有限公司,《焦点访谈》的报道引用了天眼查等平台的数据,来佐证光合集团与光合华旅产业投资发展(深圳)有限公司的关系。
报道播出后,光合集团发声明称,光合华旅产业投资发展(深圳)有限公司与诈骗平台“光合华旅新能源投资平台”的骗局无任何关系,工商信息系被冒用。
▲光合集团的声明
在今年五一期间,众多媒体纷纷报道了魅族发生正在进行股权变更,魅族内部进行了大换血的消息:
珠海市国资委取代黄章成为魅族科技大股东,李楠(CMO)从主要人员中移除。
魅族官方随后辟谣:
今日下午所传魅族股权信息均非正确消息源,恳请停止扩散天眼查、企查查、启信宝等错误截图,请媒体同仁务必做double check,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珠海基金正式投资魅族,根据协议约定,其拥有一席董事席位。
魅族最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为黄章,管理层团结稳定。
接二连三的乌龙事件,让“三查们”的数据准确度备受质疑。
有些企业主表示,天眼查的信息极其不准确,有的是公司被卖;
有的是商标被匹配到了别家公司;
还有的是法人信息错误。
这与天眼查们搜集数据的核心原理不无关系,技术人员通过爬虫技术从国家工商信息网站等政府机构官方网站,以及互联网公开数据中爬取企业信息,进而形成商业信息报告,提供给B端企业和C端用户使用。
如果公开平台处的信息出错了,那他们的数据也就失真了
。
由于涉及到的数据大多数都是企业的敏感信息,因此就算平台进行实地探查也难有成果。
另一方面,天眼查们也造成了个人隐私的泄露,一些人的手机号甚至身份证号码被公开的挂到网上任人索取。
▲网友匿名投诉
▲四川商报关于天眼查平台出现部分企业高管个人身份证等私人信息的报道
另外,正如上文中提到的行业内都是利用爬虫技术,从公开的平台上搜集数据,必然造成。
如果把2014年算作中国商业信息查询行业元年,经过五年的初期发展,相关企业从一百余家到天眼查与企查查、启信宝三足鼎立。
按照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这个行业内恐怕最后只能留下一个,接下来就看看各路资本如何长袖善舞了。
等待被收割的终局?
2017年底,摩拜单车与ofo是否合并备受关注,投资人朱啸虎频繁被问什么时候合并,他屡次公开表示“拼价格战、拼资本没有意义,合并才是最好的选择”。
其实在朱啸虎说出这番话之前,中国互联网领域的“大合并”事件已经发生多次。
2012年在线视频行业的前两名优酷土豆宣布合并,俩家打打杀杀了六七年的对手一夜之间成了一家人。
一时间,这种市场第一名和第二名牵手的方式,被称之为“中国式合并”。
在中国式合并背后离不开各路资本,BAT等巨头的博弈。
恐怕商业信息查询行业,同样会按照这个剧本走。
天眼查从2015年7月拿到第一笔腾讯创投的2500万元天使投资后,以每两年一次的节奏融资,在2017年3月拿到由清控银杏、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1.3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
2019年4月公布PreB轮融资,交易金额未披露。
企查查从成立至今已有六轮融资,2015年2月获得险峰长青、华兴资本的220万的天使投资,最后在2016年完成A论A+论;
2017年完成了B论了融资,最新一轮融资发生在2018年8月,鹏元征信的C轮投资,交易金额未披露。
梳理三家头部企业的融资历程不难发现,除了启信宝则在2015年9月被合合信息以3000万元价格收购以外,其余两家背后的资本呈现“多而乱”的特点。
天眼查的整体股东数(现有及历史股东数总和)达到18家,企查查的达到22家。
在天眼查背后的众多资本中有一家格外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
这个基金是由财政部拨款150亿,主要面向新兴产业、民族特色产业。
而且天眼查是整个行业内唯一一个拿到央行备案企业征信资质的公司。
这与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对“天眼查”的支持不无关系。
另外在企查查背后的华兴资本同样值得关注,此前滴滴和快的、58同城和赶集网、美团网和大众点评网的合并都有它的身影。
特别是在2014年推动腾讯以2.15亿美元收购京东占上市前15%的股权,并拥有京东IPO后,5%股份的认购权。
同时将旗下拍拍C2C、QQ网购等业务注入京东。
这场世纪交易中的两个关键角色,都已经找到了各自在这个行业内的合作伙伴。
腾讯投了天眼查的天使轮,华兴资本参与了企查查的天使轮,行业前景大家都认可,选手也已经选好了。
所以不排除,经过这轮洗牌期后,这两个关键先生再导演一次“中国式合并”。
不出意外今后天眼查仍将是行业第一名,那很可能就像58赶集、滴滴快的那样天眼查和企查查合并,后者的创始团队出局,最后吸收了企查查的天眼查名占领绝大部分市场,留下启信宝在一旁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