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在为错误的零售策略买单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零售老板内参”(ID:lslb168),作者杨亚飞,经授权发布。
但即便如此,小米在产能端的劣势还是十分突出,这与其行业地位并不相符。显然,消费者不总会为品牌商的缺货“买单”,即便这家企业的创始人愿意躬下身到工厂车间拧螺丝。
新零售的“冠名权”之争
就在云栖大会同一天,雷军现身四川绵阳,参加同日开幕2016年四川电商发展峰会。与马云一样,他提到了零售业、电商以及中国制造业。
不过讨论这些意义不大,一个公司抛出一个概念的时间先后,与引导这个概念形成一场巨大商业变革,是两回事。也许,更值得关注的,是两人对于零售业所做的一致判断。
而小米手机设计初衷,则是用“按制造成本价零售”。简单来说,即是尽可能多的砍去所有中间环节,从上游供应商直接供货到消费者手中,进而实现快速流通。
凡事相辅相成,或是此消彼长。为了性价比,必然在某些方面能省则省。这不仅造成小米利润的乏力,更让小米手机定位和品质感,在触达4000元以上中高端手机市场的努力,一再铩羽而归。
不过小米还是靠上述模式,8年来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站稳脚跟。而雷军眼里的新零售,实质上也是对小米模式的延续,从手机向泛家居消费品领域全线切入。
从自有到第三方:小米构建泛消费品生态链
值得一提的是,新零售的种子,早在小米成立前就被播种到雷军的心中。在2014年一场在联想内部演讲中,雷军曾经讲过自己创办小米前,致敬了三家企业:同仁堂、海底捞以及costco。
因循这些理念,雷军和他的团队从智能手机出发,逐渐深入到手机配件、智能硬件、生活消费品等产品,实现对高、中、低频消费品全覆盖,进而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小米“新零售生态圈”。
而根据财报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IoT与生活消费品分部收入达288.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3.4%,并且这一数字已远超2017年该类目全年营收的234.5亿元,增速十分明显。
小米对于生态链企业的投资原则是“持股但不控股”,给对被投企业更灵活发展空间,同时自身也以相对谨慎的方式介入。不过即便如此,目前小米生态链里,已参投企业占比并不高,多数仍以合作为主。
此前在2018年下半年举办的一场沙龙分享时,小米生态链副总裁、小米有品总经理高自光曾表示,小米生态链企业有350家,但其中250家都不是小米投资的企业。
不过目前来看,小米之家仍是线下绝对的扩张渠道。小米有品除南京总部旗舰店外,其余主要以“店中店”形式落地到小米之家当中。
雷军新零售的局限性
雷军对于新零售的理解,有其特殊历史背景,这帮助小米成功走到今天。但仍需注意的是,其中的局限之处仍限制着小米未来的想象空间,最典型的便在于对线下渠道的忽视。
雷军重线上直销渠道,也曾多次表达出对于线下渠道的低效的厌恶态度。
"比如做手机,其实建立全国销售渠道、旗舰店这些都不需要,把产品做好,开个网站,等用户上门买,就是最好的模式。"雷军在早前在联想的演讲中曾表示。
线下市场确实有很大待改善空间,但在中国零售市场,至少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线下渠道仍是一个关键的流通环节。
但小米互联网打法下,强调极致性价比,渠道商往往不愿意吃货,尤其在三四线城市、以及县乡镇等低线市场,华为、oppo、vivo等有着渠道资源积累的手机品牌,相应渠道业绩往往有着更好表现。
对于雷军而言,当务之急不仅仅是盯紧小米9的产量,或许他跟团队,也需要重新思考,该如何将新零售贯彻到实际经营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