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刚刚度过新闻界最艰难的十年吗?听听15位国际顶尖媒体人怎么说
![我们刚刚度过新闻界最艰难的十年吗?听听15位国际顶尖媒体人怎么说](https://s.hougarden.com/image/a9/cb/a9cbfa39f63604cecf1f713bffc178cc.jpg?x-oss-process=image/quality,q_80/resize,w_1920/format,webp)
我们一边听着报业危机的惯性论调惴惴不安,一边看着新闻场域中的行动者在技术变革的刺激下努力促成社会的共识,如坠五里雾中,天际晦暗,是漫漫长夜前的黄昏,还是黎明将至的前兆?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对比新闻界十年前后的状况,缕述新闻人十年以来的心路历程,在整体和个人两个向度展开运思,回望新闻界被人称道又被人痛诉的悲喜交加十年,展开未来的进路。
漫漫长夜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在新闻界关心的重要议题上,变化已经悄然发生。
广告收入一度支撑着新闻业发展,然而,科技巨头吸走了大部分,媒体收入自然有所下滑。皮尤研究中心提供数据表明,从2008年到2017年,新闻媒体的收入萎缩了23%,其中报纸下降45%。
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媒体与新闻学院2016年的一份报告发现,报纸数量有所下降,相应的报社社长数量也不断减少,多数媒体集中在大型综合集团或对冲基金。媒体数量下降,且更为集中,多样性大打折扣。
就像2016年《哥伦比亚新闻评论》上所说的那样,随着Facebook等社交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对内容分发的控制力越来越弱。
黎明将至
纵然是深沉的黑夜,也遮不住一丝光亮。这十年,新闻界见证了令人振奋的成功。
而且,技术的发展为媒体提供了多样的方式来报道新闻。野心勃勃的媒体早已不满足于传统的图文,视频、音频、甚至AR,都是新时代吸引读者的资讯形式。
失落、探索和热爱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新闻界的一点风吹草动,对从业者来说都是狂风暴雨。波因特研究所采访了美国各地共15位从业人员,以他们的陈述作为原点,将个体感受作为参考系,对新闻业的十年风雨再透视。
同时面临着经济危机、专业危机、信任危机的新闻业绝不会否认过去十年的悲情色彩,从业人员也无法掩饰时而涌上心头的失落感。
在被问到用一个词汇来形容过去十年的时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Michael Schudson选了“动荡不安”。
《德克萨斯论坛报》的主编Ayan Mittra担心人们为了跟上永不间断的新闻周期做出不理智的决策,害怕他们的热情在不停歇的新闻轰炸里燃烧殆尽。同时,他也害怕自己无法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长期工作。
裁员的阴影之下,媒体人戳破了自己对未来的想象,痛惜报道质量下降却无可奈何。
在线新闻协会的前执行董事Jane McDonnell认为“挑战”是描述过去十年最恰当的词语。 她的职业生涯开始于70年代末,尽管被奉为新闻的黄金时代,但是工作并不轻松,“新闻一直都很艰难,因为你得非常努力地工作,却赚不到很多钱,但这就是这个行业的常态。” 行业面临挑战,大大小小的媒体面临挑战,形形色色的从业人员也面临挑战。 《查尔斯顿宪邮报》(弗吉尼亚州当地报纸)调查记者、2018年的麦克阿瑟奖(天才奖)获得者Ken Ward Jr.回答说“社交媒体”是过去十年来新闻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身为应届毕业生,Peter Baugh最头疼的就是工作挑战。“我担心自己找不到工作,或者说找不到一个让我快乐的工作。不久后,我可能会在这个国家的任何一个地方工作,这既让我觉得兴奋又有些畏惧。” 对保尔·柯察金而言,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也许是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但对新闻人来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将献给新闻的进步,民主的进步,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