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谢幕,75岁“债券之王”格罗斯宣布退休,他到底是怎么“晚节不保”的?
“老债王”比尔·格罗斯在75岁高龄之际宣布将于3月1日退休,以集中精力管理其个人资产及私人慈善基金。
在金融市场中搏杀了整整40年后,“债券之王”比尔·格罗斯(Bill Gross)终于选择了退休。但他最后的这段投资之路却走得颇为艰难,给他的传奇职业生涯蒙上了浓重的阴影。
毫无疑问,当我回首过去在骏利资本(Janus)的这四年,基金的表现并不令人满意。或许,我应该坚持(类似于PIMCO的)总回报策略,接受更多限制。
当年骏利资本的首席执行官Dick Weil如获至宝,这位曾与格罗斯共同效力于PIMCO的前同事把格罗斯比作了“超级碗”冠军四分卫Peyton Manning,说他是一个能“改变比赛水平的人才”。
他在早些年出色的业绩,对市场走势精准的判断,对外大力唱空自己却按兵不动的“心口不一”,都如同他那根松松垮垮吊在脖子上的领带一样,给债券市场留下了难以抹去的记忆。
01 改写历史多年以前,“债券之王”的名号绝非浪得虚名。其实,格罗斯做职业投资者完全是一个意外。在成为投资者之前,他是个流连于赌场的赌徒。
很多年后,格罗斯说当时的这段打牌经历令他受益匪浅,他从中学到了很多博弈的方法,包括在漫长的投资生涯中计算风险蔓延和预估自己赌注的获胜概率。
1971年,格罗斯担任太平洋保险公司(Pacific Mutual Life )的债券分析师,但实际工作却是剪息票。“我每天剪下债券的息票,贴在纸上,然后寄去对方公司,他们就会给我们利息。”
做了六个月,格罗斯觉得好无聊。“我说,不要再剪贴了,(我们)来交易吧。”从此之后,他就开始主动交易债券。当时,像他这种把债券当股票一样在市场上频繁买卖的做法被视为异端。可以说,格罗斯改写了债券的历史。
格罗斯与人称“小胡子”的穆罕默德(Mohamed El-Erian )共同创建了太平洋投资,从此走上了他辉煌的债券投资之路。
从1987年创设之日起到2014年9月底格罗斯突然宣布离开Pimco期间,PIMCO总回报基金获得了380%的累计回报,平均年度回报率高达7.8%,跑赢多数对手。
格罗斯是唯一一个三次夺得晨星最佳固定收益基金经理人的人,他曾在长达30年间业绩都跑赢了股市大盘。"没有哪个基金经理能比格罗斯赚钱更多,"晨星在2010年1月这样评价。
2003年,Fortune杂志选出了二十五位最有影响力的人士,第二名是巴菲特,第十名就是格罗斯。
随着名声越来越响亮,格罗斯的商业活动越来越多,经常做客CNBC、彭博等媒体节目,侃侃而谈他的投资观点。PIMCO甚至还专门建造了一间工作室。
绝大多数基金经理会选择金钱,绝大多数政治家会选择权力。或许,只有艺术家才会以牺牲这两样为代价而选择名声。我想,这就是内心深处的我——一个有抱负的艺术家,偶然做了一些回报丰厚的事情。
不过,“债券之王”的成功或许也有运气的因素。上世纪80年代初,债券开启了历史性的大牛市,长期利率从那时起开始下跌。
02 走下神坛Dick Weil曾经发表过一句关于格罗斯的评价:“基金业绩表现不佳对他来说是一种挑战,也让他比我们任何人都要失望。”在美联储退出第三轮量化宽松(QE)前夕,PIMCO基金的表现走上了下坡路。2011年,基金的回报率在业内靠后。2013年,该基金亏损了1.9%,是1999年以来的首次亏损,评级滑落到中等水平。
一开始,格罗斯的跳槽被市场视为对他的重大利好,事件引发了资产价格出现明显动荡。
PIMCO在上述资产上的仓位配置比例都很高,他管理的Total Return Fund的约半数资金都投资在美国国债及其相关资产上。市场猜测格罗斯离职可能促使PIMCO减持美债等资产。
在高举“还准备再干40年”的宣言加入骏利资本之后,格罗斯头顶的光环非但没有止住迅速淡去的势头,反而越来越严重了——他在骏利管理的基金,年化回报率不到1%,远未能达到当年PIMCO时代创下的辉煌纪录。
到去年底,骏利全球无约束债券基金的资管规模已经下降到不足10亿美元,较高峰期的22亿美元减少了一半多,而且剩余资金中绝大多数都是格罗斯自己的钱。
就连曾经把格罗斯捧为“史上最伟大的投资者之一”的Dick Weil都在去年承认,格罗斯确实做了一些很糟糕的投资押注。
2015年4月21日,格罗斯在推特上高调宣称:“做空十年期德国国债是一生一次的机会,甚至比1993年做空英镑还要好,问题只在于时机和欧央行QE”。随后德国价格果然大跌,收益率飙升64个基点。
但是,格罗斯却并没有像他呼吁其他投资者那样做空德债,也没有大幅削减德债仓位,他管理的骏利无约束债券基金因德债多头仓位而损失2.6%,完全抵消了当年至那时的收益,致使基金倒亏0.04%。
最典型的就是他要求交易大厅必须时刻保持安静,及时做对了方向赚了大钱也不可以欢呼。有人曾经形容,格罗斯“让办公室安静得像是在办葬礼”。然而,格罗斯当时是出了名的脾气反复无常。
四点以后,东岸债市收盘,格罗斯就到乡村俱乐部练球,之后回家,七点半就寝。他睡觉前会先看一小时左右的书才睡觉。这样的作息,他维持了至少二十年。
从行业角度来说,时代变了,属于格罗斯的时代远去了。Asset Management Insights创始人Gabriel Altbach是这样总结的:
在某些方面,这个行业已经走过了格罗斯的独狼大师模式。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行业公司们已经建立了大型团队,涵盖审核和技术团队,交易决策的制定也更为分散,而这些都是格罗斯避而远之的。
其实,格罗斯做职业投资者完全是一个意外。在成为投资者之前,他是个流连于赌场的赌徒。
很多年后,格罗斯说当时的这段打牌经历令他受益匪浅,他从中学到了很多博弈的方法,包括在漫长的投资生涯中计算风险蔓延和预估自己赌注的获胜概率。
1971年,格罗斯担任太平洋保险公司(Pacific Mutual Life )的债券分析师,但实际工作却是剪息票。“我每天剪下债券的息票,贴在纸上,然后寄去对方公司,他们就会给我们利息。”
做了六个月,格罗斯觉得好无聊。“我说,不要再剪贴了,(我们)来交易吧。”从此之后,他就开始主动交易债券。当时,像他这种把债券当股票一样在市场上频繁买卖的做法被视为异端。可以说,格罗斯改写了债券的历史。
格罗斯与人称“小胡子”的穆罕默德(Mohamed El-Erian )共同创建了太平洋投资,从此走上了他辉煌的债券投资之路。
从1987年创设之日起到2014年9月底格罗斯突然宣布离开Pimco期间,PIMCO总回报基金获得了380%的累计回报,平均年度回报率高达7.8%,跑赢多数对手。
格罗斯是唯一一个三次夺得晨星最佳固定收益基金经理人的人,他曾在长达30年间业绩都跑赢了股市大盘。"没有哪个基金经理能比格罗斯赚钱更多,"晨星在2010年1月这样评价。
2003年,Fortune杂志选出了二十五位最有影响力的人士,第二名是巴菲特,第十名就是格罗斯。
随着名声越来越响亮,格罗斯的商业活动越来越多,经常做客CNBC、彭博等媒体节目,侃侃而谈他的投资观点。PIMCO甚至还专门建造了一间工作室。
绝大多数基金经理会选择金钱,绝大多数政治家会选择权力。或许,只有艺术家才会以牺牲这两样为代价而选择名声。我想,这就是内心深处的我——一个有抱负的艺术家,偶然做了一些回报丰厚的事情。
不过,“债券之王”的成功或许也有运气的因素。上世纪80年代初,债券开启了历史性的大牛市,长期利率从那时起开始下跌。
02 走下神坛Dick Weil曾经发表过一句关于格罗斯的评价:“基金业绩表现不佳对他来说是一种挑战,也让他比我们任何人都要失望。”在美联储退出第三轮量化宽松(QE)前夕,PIMCO基金的表现走上了下坡路。2011年,基金的回报率在业内靠后。2013年,该基金亏损了1.9%,是1999年以来的首次亏损,评级滑落到中等水平。
一开始,格罗斯的跳槽被市场视为对他的重大利好,事件引发了资产价格出现明显动荡。
PIMCO在上述资产上的仓位配置比例都很高,他管理的Total Return Fund的约半数资金都投资在美国国债及其相关资产上。市场猜测格罗斯离职可能促使PIMCO减持美债等资产。
在高举“还准备再干40年”的宣言加入骏利资本之后,格罗斯头顶的光环非但没有止住迅速淡去的势头,反而越来越严重了——他在骏利管理的基金,年化回报率不到1%,远未能达到当年PIMCO时代创下的辉煌纪录。
到去年底,骏利全球无约束债券基金的资管规模已经下降到不足10亿美元,较高峰期的22亿美元减少了一半多,而且剩余资金中绝大多数都是格罗斯自己的钱。
就连曾经把格罗斯捧为“史上最伟大的投资者之一”的Dick Weil都在去年承认,格罗斯确实做了一些很糟糕的投资押注。
2015年4月21日,格罗斯在推特上高调宣称:“做空十年期德国国债是一生一次的机会,甚至比1993年做空英镑还要好,问题只在于时机和欧央行QE”。随后德国价格果然大跌,收益率飙升64个基点。
但是,格罗斯却并没有像他呼吁其他投资者那样做空德债,也没有大幅削减德债仓位,他管理的骏利无约束债券基金因德债多头仓位而损失2.6%,完全抵消了当年至那时的收益,致使基金倒亏0.04%。
最典型的就是他要求交易大厅必须时刻保持安静,及时做对了方向赚了大钱也不可以欢呼。有人曾经形容,格罗斯“让办公室安静得像是在办葬礼”。然而,格罗斯当时是出了名的脾气反复无常。
四点以后,东岸债市收盘,格罗斯就到乡村俱乐部练球,之后回家,七点半就寝。他睡觉前会先看一小时左右的书才睡觉。这样的作息,他维持了至少二十年。
从行业角度来说,时代变了,属于格罗斯的时代远去了。Asset Management Insights创始人Gabriel Altbach是这样总结的:
在某些方面,这个行业已经走过了格罗斯的独狼大师模式。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行业公司们已经建立了大型团队,涵盖审核和技术团队,交易决策的制定也更为分散,而这些都是格罗斯避而远之的。
在美联储退出第三轮量化宽松(QE)前夕,PIMCO基金的表现走上了下坡路。2011年,基金的回报率在业内靠后。2013年,该基金亏损了1.9%,是1999年以来的首次亏损,评级滑落到中等水平。
一开始,格罗斯的跳槽被市场视为对他的重大利好,事件引发了资产价格出现明显动荡。
PIMCO在上述资产上的仓位配置比例都很高,他管理的Total Return Fund的约半数资金都投资在美国国债及其相关资产上。市场猜测格罗斯离职可能促使PIMCO减持美债等资产。
在高举“还准备再干40年”的宣言加入骏利资本之后,格罗斯头顶的光环非但没有止住迅速淡去的势头,反而越来越严重了——他在骏利管理的基金,年化回报率不到1%,远未能达到当年PIMCO时代创下的辉煌纪录。
到去年底,骏利全球无约束债券基金的资管规模已经下降到不足10亿美元,较高峰期的22亿美元减少了一半多,而且剩余资金中绝大多数都是格罗斯自己的钱。
就连曾经把格罗斯捧为“史上最伟大的投资者之一”的Dick Weil都在去年承认,格罗斯确实做了一些很糟糕的投资押注。
2015年4月21日,格罗斯在推特上高调宣称:“做空十年期德国国债是一生一次的机会,甚至比1993年做空英镑还要好,问题只在于时机和欧央行QE”。随后德国价格果然大跌,收益率飙升64个基点。
但是,格罗斯却并没有像他呼吁其他投资者那样做空德债,也没有大幅削减德债仓位,他管理的骏利无约束债券基金因德债多头仓位而损失2.6%,完全抵消了当年至那时的收益,致使基金倒亏0.04%。
最典型的就是他要求交易大厅必须时刻保持安静,及时做对了方向赚了大钱也不可以欢呼。有人曾经形容,格罗斯“让办公室安静得像是在办葬礼”。然而,格罗斯当时是出了名的脾气反复无常。
四点以后,东岸债市收盘,格罗斯就到乡村俱乐部练球,之后回家,七点半就寝。他睡觉前会先看一小时左右的书才睡觉。这样的作息,他维持了至少二十年。
从行业角度来说,时代变了,属于格罗斯的时代远去了。Asset Management Insights创始人Gabriel Altbach是这样总结的:
在某些方面,这个行业已经走过了格罗斯的独狼大师模式。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行业公司们已经建立了大型团队,涵盖审核和技术团队,交易决策的制定也更为分散,而这些都是格罗斯避而远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