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象之争:以用户和安全的名义
上述的功能,都运行于Facebook在iPhone端的内部定制应用程序上,然而苹果已经将其功能关闭了。
去年3月,微信屏蔽了今日头条链接在朋友圈内的分享。此后,字节跳动旗下多款产品,包括最新的“多闪”,都遭到微信屏蔽。
苹果、谷歌、Facebook以及中国的华为、腾讯和中国移动,其实都想强调一件事,用户是我的,用户的数据也是我的,生态也是我的,要按照我的规则来做事情。
一切都是为了数据
一贯强调自己“不作恶”的谷歌,在搜集用户隐私数据方面真的是毫不手软,读取扫描用户的邮件内容,使用用户图片数据等等。只能说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恶了。
关于用户的数据安全,谁都有话说
在这场数据争夺战中,在吵架的,不光是上边几家被曝光的。最近,听说中国移动和几个手机厂商也在争吵。
中国移动、中欧联通运营商希望通过短信来直接为用户服务,短信下面直接提供运营商的业务,但手机厂商认为这不安全,因为它会直接链接到一些外部的服务,可以直接消费,而不通过厂商的app……又是被“绕过”。
曾经华为手机和微信之间就有过一场轩然大波,起因就是用户的手机可以识别用户微信的内容。在华为magic手机和腾讯微信的那场争斗当中,华为方面曾经表示过一个观点,数据来自用户,属于用户,为用户服务。
这句话应该是出自华为的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有高层领导在表述这个话题的时候,引用了这个观点。
未来几大阵营,互联网、硬件厂商、运营商,一定会从用户数据安全的角度,不断强调,争夺用户究竟是谁的。问题是,用户对自己的数据,有时候会盲目敏感,有时候又过于放松警惕,要看他们真正相信谁,愿意属于谁。
用户究竟是谁的
运营商的号码和网络,手机厂商的手机,互联网厂商的应用,在用户使用,尤其是用户付费这个问题上交叉在一起。用户似乎属于所有人,可是每个人都想做用户唯一的主导。现在最占据优势的是苹果、谷歌和腾讯。
因为用户离不开苹果,苹果手机比这些应用对用户来说都重要。其次重要的是谷歌和微信。
在印度,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可以赚到几千万的用户,但是别想赚到一分钱的利润。中国的手机厂商也一样。因为对印度以及其他中国以外的国家用户来说,谷歌比手机厂商还要重要,比其他的互联网服务还要重要。
涉嫌垄断?是的,都垄断好多年了。这就是权力。中国手机厂商们在海外移动互联网市场耕耘这么多年,一直颗粒无收,由来有自。
要怪,只能怪中国手机厂商表现太好了。看看欧美,几乎没剩什么值得一提的安卓手机厂牌了。没有人在欧美跟安卓打这个关于“垄断”的官司。至于反垄断,在我们这里,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