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专家解读中国一季度8.1%的GDP增长率
不过,统计局也表示,物价上涨的压力仍存在,目前稳定出口的难度较大,特别是小微型企业的经营困难增多,需给予高度关注。
本周早些时候公布的通胀数据显示,3月中国CPI同比上涨了3.6%,高于路透社调查中值3.3%。3月物价涨幅意外出现反弹,原因可能只是让通胀的下降周期更平缓些。
对于中国的第一季度经济数据,各方面专家进行了不同的解读。
新加坡华侨银行经济学家谢东明认为,中国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放缓至8.1%低于华侨银行预期。经济放缓是宏观调控政策紧缩的结果,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只有20.9%,不及2011年。目前的关键问题是中国经济何时才能见底。 谢东明认为,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和欧元区不同。欧洲是大量的流动性尚未注入实体经济,而中国由调降存准率和公开市场操作所释放出来的流动性,正在进入实体经济,这将是一个积极信号。因此可以相信第二季度中国的经济增长可能有所改善。 法国兴业银行驻香港经济学家姚炜认为,公布的数据与兴业银行的预测完全一致。数据传递出的信息好坏不一,工业生产和消费略好于预期,固定资产投资则比预期略低。可以肯定的是经济仍然在减速,且房地产领域正在缩水。 从房地产数据来看,房地产投资终于开始进入调整阶段,这一趋势将持续下去,并将在未来有数月内继续拖累经济增长。因而可以认为中国经济尚未触底。同时这也反映出中国需要出台更多的货币宽松政策,以防止出现更大幅度的减速。 华创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杨现领认为,一季度GDP明显回落是去年紧缩政策效应的累积性释放。3月份较1月份和2月份情况有所改善,1月和2月可能是全年最差时期。生产方面,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在回落,铁路投资也在大幅回落,而存货和净出口是引发回落的主要原因。 随着二季度项目审批、开工和施工进程加快,信贷资金的跟进,二季度GDP可能会有所反弹。 议能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高级经济师周景彤认为,工业增加值等数据表现尚可,其中GDP预测为8.2%,数据与预测接近。一季度是这一轮经济的低点,从2011年下半年以来,受欧债危机等外部环境影响,出口同比出现明显降低,政策调控及滞后效应,房地产调控及地方融资平台等调控对经济景气回落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房地产市场目前还处在回落当中。 周景彤认为,公布的经济增长数据相对悲观,GDP为 8.1%基本到了政府容忍的底线,但今年经济增长会呈现稳中趋升,全年预计达8.5%左右。二季度应在8.4%左右。预计存准率至少在4月份还会下调一次。 瑞穗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一季度8.1%的GDP略低于预测,说明经济仍较疲软,出口不畅导致工业大受影响,说明现在仍处于全球经济危机之中。 3月份贷款大幅增长可以感觉到政府开始着急,基建投资可能要出现大幅上升。因此一季度GDP可能是个低点。四、五月份基建投资可能大规模上马,有望看到一些具体结果。二季度GDP增幅预计达8.3%。 沈建光预计房地产政策还是会放宽,现在应该要鼓励普通商品房建设,限购没有必要控制太紧。限购政策一下子取消可能性不大,严厉程度可能放松。银行对首套房贷利率已经开始下调。此外,存准率什么时候都可能下调,也没必要保持现在这么高。 联讯证券宏观及固定收益高级分析师杨为学认为,一季度GDP低于预期,但这可能是年内低点,此后将会企稳回升。工业增加值的环比也将趋升,呈前低后高态势,预计年内平均同比增速可达12%以上,这一点从PMI的反弹上也可以看得出来。 从此前公布的M2数据来看,流动性拐点已经出现。随着二季度投资同比增长见底,会有进一步的信贷支持措施出台。 目前央行还是更会注重通胀的压力,货币政策并不具备大幅放松条件,微调会持续下去,预计将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短期内下调存准率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但如果未来实体经济对信贷需求持续萎缩,央行更可能直接采取降息措施以刺激需求,而不是单纯下调存准率。 预计货币政策仍将微调和释放流动性为主要目的,以数量型工具为主,公开市场操作和下调存款准备金,预计二季度还有1到2次下调机会。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认为,一季度的数据反映出经济增长幅度慢于预期,而物价上涨幅度却高于预期,这也是央行货币政策比较谨慎的原因。3月份的工业增加值较前两月略有回升,说明工业增幅放缓的速度较平缓。 目前实体经济遇到的困难主要体现在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高,牛梨建议采取不对称降息的办法来缓解实体经济的资金压力,即降低贷款利率,但存款利率保持不变,原因是物价上涨的压力仍在。 上海证券宏观分析师胡月晓认为,GDP数据虽然略低于市场预期中值,但还在预测范围之内,对市场冲击不会太大。转型应是当前经济工作重心。2008年政策刺激过头后遗症还在消化之中,预计不会因为经济略显放缓就出台新刺激政策。 中国经济运行格局已经进入到如西方的底部运行阶段,不会再恶化下去,不过回升也乏力。西方国家是由于债务问题导致长期去杠杆压力,使经济运行长期处于底部。中国经济低位运行持续2到3年时间是经济转型的阶段要求。 中国经济过渡时期的特征决定了中国GDP增速的合理区间应为6%至9%,因此当前的经济增速并不算低。 准备金的调整是货币当局对冲外汇占款的手段,调整频率取决于国际收支状况,按中国经济和国际金融发展趋势,未来存准备率下调方向不变,但频繁和程度要比以前降低,每月一调局面将不会重演。 西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剑辉认为,一季度GDP增长低于预期,结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低于12%的情况,说明制造业景气程度偏低。这就使货币政策调整的必要性更加明显,相对于通货膨胀,目前稳增长应是更重要的任务。 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显示出软着陆的过程,而消费则期待财政政策有进一步刺激措施。 王剑辉认为中国经济整体软着陆的趋势没有变化,但没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配合,未来稳增长的任务就更加艰巨。 预期最快在本周末央行就会下调一次存准率,如果4月和5月工业增加值的增速还是小于12%,央行降息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浙商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郭磊认为,公布的数据基本符合预期,工业增加值数据甚至好于预期,这一点与最近的一些迹象,如螺纹钢价格和粗钢产量比较吻合。3至4月份的工业旺季增长偏弱,但季节性反弹迹象仍存在,目前可以算作是季节性规律下的弱复苏。 消费也基本符合预期,在房地产系消费受抑制状况下,消费整体处于中性状态,也很难有大的惊喜。 综合来讲,一季度出口贡献相对较低,其余数据则显弱势平稳。从需求环境和库存周期来看,希望随着外需的环比改善,在二季度经济和企业盈利能够进一步企稳。. 公布的外储数据和信贷数据都意味着,短期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必要性有所下降,而GDP数据更加强了这一看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军认为,一季度经济下滑得比较厉害,尤其是投资消费都在下行,经济形势较为严竣,这也为货币政策的松动提供了更充分理由。 虽然 世界银行在近期也下调了中国今年经济增速预测,世界银行预期今年中国经济增速为8.2%,而此前预期为8.4%,这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将创下10年来最低年增率的观点。 亚洲开发银行表示,在活跃的投资和居民消费的推动下,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预计将增长8.5%,而明年在全球经济改善的基础上会进一步上升至8.7%。 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全国企业家信心指数环比出现回升,企业景气指数虽然继续下滑但幅度已收窄,显示出企业家的信心在缓慢恢复,景气状态在企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