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两周内六名摩托车手车祸中丧生|新西兰女子海上漂流160公里奇迹生还|「为气候罢课」的18岁少女当选新西兰史上最年轻议员
在短短两周内,有六名摩托车驾驶员在新西兰道路上死亡,当局为此敦促摩托车驾驶员上路时要格外小心。
最近的一次摩托车撞车事故发生在周日晚上在基督城公路上,两人当场身亡。
到目前为止,今年已经有人死于摩托车车祸中,而与摩托车相关的事故就有起。 ACC发言人戴维·基尔蒂()对媒体表示:“发生致命车祸的摩托车手年龄在岁以上。” “当他们出门在乡村道路上高速行驶时,一旦出现意外,结果将是致命的。” 最近几周的高峰是由于那些在冬季不开摩托车的人。 凯蒂说:“这些人经过冬季的休息后,技能有些生生疏,结果重新上路时容易犯一些基本的错误。” 凯蒂说:“他们需要意识到自己车辆上的盲点。” 新西兰女子海上漂流公里奇迹生还 新西兰一名女子近来和英籍丈夫一同至希腊游艇旅行,独自乘坐橡皮艇外出购物时,不幸被海风吹走横跨爱情海,整整在海上漂流了天才终于被人找到,寻获时出现严重脱水现象,幸好送医治疗后已无大碍。 45岁新西兰女子近来独自搭乘橡皮艇,前往福莱甘兹罗斯岛购物,然而当她计划返回丈夫的游艇时,不小心海风吹走,惨被困在海上整整漂流了天,漂流距离长达公里。 警方接获报案后,紧急出动艘海军船以及一架海上巡逻机,最后终于在克里特岛以北 新西兰宣布与中国达成升级版自贸协定 中国商务部昨日指出,中国和新西兰宣布正式结束两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协议升级谈判。 中国和新西兰的出口商都将从升级后更加便利的贸易规则中获益。中新自贸协议升级谈判对原有的海关程序与合作、原产地规则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等章节进行了进一步升级,新增了电子商务、环境与贸易、竞争政策和政府采购等章节。双方并于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市场准入、自然人移动和投资等方面做出新的承诺。 新西兰贸易部在声明中表示,升级版协议将令对中国的出口更加便利,并让新西兰出口的合规成本每年降低数以百万计美元;又提到升级版协议将确保未来10年,新西兰对中国几近所有的木材和纸张贸易都将享有优惠准入。 新西兰总理阿德恩在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东亚峰会上进行双边会议后,发表声明称「这确保了升级后的自由贸易协议,仍将是中国与任何国家签订的协议中最好的。 声明亦指出,升级版协定获得北京方面承诺要促进环境保护,并确保不会将环保标准用于贸易保护主义目的。 「为气候罢课」的岁少女 Sophie Handford 2018 年从高中毕业后,没有选择直接进入大学校园,她决定给自己一个。她向多家公司投了履历,却都没什么回音;但就在此时,有近个人助她一臂之力,让她有了一份新工作──岁的她成为新西兰史上最年轻的议员。 12 岁写信给国会议员,关怀环境与气候 10 月初,当新西兰地方选举结果出炉,世界吓了一跳!位顶多多岁的年轻参选人成功当选议员(),打败年纪比自己大上、倍的现任议员与对手。 英国《卫报》以年《牛津辞典》的年度单字「青年震荡」():「因年轻人的行动或影响而引发的重大文化、政治或社会变革」形容这次的新西兰选举──岁的就是其中最年轻的当选人,她成为家乡卡皮地()区的议员之一;在选举之前,也是今年月吸引万新西兰人民参与的「为气候罢课行动」全国召集人。 「我住在新西兰这个很小的国家」,一端,Sophie Handford 从小住在距离首都威灵顿公里远的派卡卡里基()──这个海边小城住着约人,包括与她的父母、哥哥和一只狗。 作为新西兰气候倡议的指标人物,并非一开始就走上街头、举着标语大声疾呼,幼时的她从生活的微小日常做起,像是在家附近的海滩散步、遛狗,或是在草地奔跑时,拾起看见的垃圾,「这是年纪小的我,唯一知道自己能造成影响的方式」,这样说。 当她岁时,家中收到来自卡皮地区议会()──这也是她未来年将要任职的地方──的一封信,成为她倡议道路的起点。文内警示居民只要海平面上升,几十年后房屋就会被淹没。 她清晰记得当时自己那股想要找到「为什么」并且阻止一切的冲劲。下一步,年仅 12 岁的写了一封给当地的国会成员(现为新西兰广播、传播与数字媒体部长),邀请他到学校课堂中演讲,与学生谈谈他对于环境与气候政策的想法。「这就是我开始参与气候倡议的开端,我从很小规模的从家里与学校开始,但现在的带我走到了下一个阶段。」 上大学的年纪,她却选择走上街头 去年,当转眼间就要从高中毕业,即使她早送出大学申请文件,「但我还是不知道自己未来要做什么」,所以她毅然决然地取消了一切程序。在没有大学录取资格、毫无明确规划下,展开她为期不知道多久的,「在这个时间点,我完全不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事」她回忆。不过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个决定,带她走上了自己从未幻想过的未来。 当去年开始积极鼓励各国青少年以罢课展现捍卫地球的决心时,与其它位到岁的学生,串联新西兰各地的学生上街,促成(为新西兰罢课)。她也就此成为全国召集人,带领新西兰青少年加入这波全球串连──此举更让她的气候倡议,从学校与小区的小规模,一鼓作气变成全国规模的运动。 从第一场有万名学生参与,到月日的最后一场罢工罢课,全国统计共有万人响应。「一开始我们想,如果第一场有人非常支持,跟着我们一起上街,就很幸运了。没想到,从一开始的万人到最后有全国人口的人口参与。这是我从未想过的,我们真的都吓到了。」 回顾当时规划抗争活动的过程,一切都飞快的进行,也终于明白「事情不需要总是百分百规划」()现在想来,她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怎么做到的。 不过,她说他们深知自己的首要之务就是让大家「一起上车」,因为「其实很多人都很关心气候议题,但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开始行动。」所以,她与伙伴们架设网站、放上电子资源,广邀大家订阅新闻信,帮助大家把看见气候议题心中而有的感受,像是焦虑与疑惑,变成自己关注议题的焦点。 她也强调,「我们并不是随便就走上街说,『现在的世界很糟糕,我们要死了!』」他们确保告诉大家的是「这个世代的确有机会可以拯救环境,我们可以拯救整个人类」,也试图让大家思考「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我们会是什么样的祖先?」Sophie 认为要透过各种方式与信息,让气候议题能与所有人连结。 动员成千上万人,因气候关乎所有人 当问起要怎么说服不觉得上街有其必要的学生?她的语气从起初冷静的,变得语带激昂,「你想想看其它的议题,它们都是因为气候()才存在。」 「每个人生命中重视的事情都不一样,有些人重视家庭;有些人认为钱最重要;有些人最关注贫穷议题。但终究来说,如果我们没有地球,这些议题根本不存在。我希望大家这么想──我们全部所拥有的,都是从地球『要来』(ask for)的。气候变迁攸关于每一个人与每一个世代的未来。」 即使从岁就开始关注气候议题,这一年反复面对媒体、群众,解释气候变迁的急迫,她仍然说:「这真的很难解释,因为这是我们的『所有』()。」在飞快的语速中,这不是慌张更不是气愤,那是她的积极与对未来的盼望。 Sophie 与她的伙伴在短短时间内成功激起好几十万人和他们携手与地球站在同一阵线。「虽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与目标,只要大家都知道我为什么奋斗、知道自己在团体中的意义,就能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中,把事情做好。」 访问当下,距离上街已经过了一个月,她反复告诉我「不知道到底怎么做到」,更摸着额头说:「我之前不相信原来一小群人,就能有动员成千上万人的力量。」但她也立刻的回过神说:「我们要持续关注,因为并不是只要有 3 场罢课,政府就会听」,她深感一场倡议「永续」的必要。 就在这匆忙又有点混乱的筹备过程中,某天朋友的爸爸在火车上突然向她提及正在登记期间的议员选举,并告诉她,「我觉得妳应该参选。」 但其实内心想,「为什么要这样跟我说?」因为这是她从未想象过的,就像是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全国罢课的召集人一样。 后来,甚至因为气候倡议而在私底下认识的卡皮地市长都鼓励她参选。虽然参选是个「突然的决定」,但也不是「好!我要选」的任性与毫无思量;反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参选?我要支持什么族群、议题?我是不是有资格?我真的能为小区带来什么好处吗?」才真的下定决心,也才觉得自己能为小区贡献。 新西兰自年开始,只要岁的公民就能在选举投票;区/市议员()职位也只需岁、并有名选民提名就能参选,虽没有什么困难的门坎──但在过去,岁的参选人仍不常见。 为期个月的竞选过程,与另外位比她大上好几十岁、各有参选与企业经验的候选人竞争。除了家庭的支持、多位志工,还有最核心的人竞选团队。他们大多都是高中时认识的朋友,其中人现在还是高中学生。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人只有个人已经满岁,能投票支持。 他们除了善用社群媒体,更多的是「面对面的互动」。她走向选民家,敲敲门,听他们对于政策与小区的想法。她热衷于仔细聆听人们的声音,也认为这就是她的竞选与其它两个候选人最大的不同。 但在面对面的同时,她无法避免的将面对无数质疑。许多选民一看到她,就会问:「妳怎么有资格?妳学什么的?妳有什么经验?」现在回想,Sophie 说,「我们需要年轻、不同的想法,我总是这样提醒自己。」如今她更有自信的说:「虽然小区有一些人因为我的年纪而不把我看在眼里,但大家还是把票投给我了。」 新西兰社会的「青年震荡」 就在月日的晚上,议会网站公布在共有位选民的选区,她以票当选(另外位参选人各获得、票),不仅成为卡皮地选区史上最年轻的议员,也是此次新西兰选举中最年轻的当选人。对于当选,认为,这更是重新验证她自倡议所学到的──原来,只要一小群人有相同的目标和热情,就能完成许多成就,让一件事成真。 从罢课到选举,这一年时常在媒体与大众的眼光下,代表青年发声。她观察新西兰社会看待与讨论青少年的方式渐渐不同,像是标题从「一名岁学生鼓励小孩上街」,变成「小朋友怎么重新定义自己的未来。」她也相信,这场罢课倡议运动,就是社会开始相信「小朋友」也能造成改变的转折点。「青年震荡」()之所以在现在的新西兰发生,正是因为「如果我们现在不管,就要等年(新西兰议员任期为年),再年。」 (责编:Stel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