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Lime CEO:估值 24 亿美元的滑板车共享,没看上去那么简单
硅谷洞察(原 “硅谷密探”)在与 Lime 共同创始人孙维耀、及 Lime 投资者 GGV 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童士豪(Hans Tung)聊了聊后,发现原因真的没那么简单。
Lime 与共享单车:形相似,神不同
首先,从根本上来说,共享单车与共享电动滑板车,是非常不一样的产品。这就要先和不熟悉 Lime 的朋友们简单说说 Lime 的共享滑板车是怎么用的。
总要想着喂饱 Lime 的电量固然是个难题,但 Lime 也有它很多独特的好处:比如,如何防盗、减少破坏,一直让传统的共享单车很头疼,而 Lime 的产品形态,则使它从根本上解决了一大部分防盗问题。
所以说,抛开法律法规、文化背景这些外因不谈,正如孙维耀所说,在高科技行业里面,Lime “最复杂”、“环节特别多”。从最上游的供应链,到生产研发、国际物流、仓储运营、落地城市的公关及市场营销,再到政府关系、维修维保、充电回收... Lime 是个软件硬件结合、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结合、科技与文化结合,”很恐怖但又让人兴奋” 的大工程 —— 绝非买几辆车、做个APP,扔到大街上那么简单。 在和孙维耀交流的过程中,硅谷洞察明显感受到,和国内很多创业公司一样,Lime 团队的节奏、幅度也非常快,但并不是 “先大肆烧钱、其余以后再说” 式的野蛮生长,而是以一种更健康的方式拓张。 如今,Lime 在五大洲、100 多个城市、20多个国家运营,已有超过 2000 万用户。与有些在中国本土非常成功、但出海难的公司相比,Lime 这支华人创立的美国公司则完全走另一种打法。 但孙维耀却说,融资规模和估值只是 Lime 成果的反映,而且 “也不是 Lime 最关注的事情”。 “增长实在是太快了,大家面对增长的喜悦,很容易忘了商业的本质,就是如何提高运营效率、如何帮让 Lime 更健康地发展,所以我们一直很注重提高运营效率、提高盈利能力。” 这么看来,上文提到的众包收车充电、以及快速迭代产品,让产品在生命周期里产生的营收跑赢成本等一系列措施,其实都是 Lime 对运营效率、对盈利性追求的体现。 “盈利性是 Lime 内部非常核心的 KPI,这也是中美的一个很大的差异。国内有些公司可能会为了增长,不惜一切代价,但在美国,健康的增长非常重要。现在,Lime 在全球很多城市已经开始盈利了。” Lime 的投资方之一、GGV 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童士豪也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补充道,GGV 之所以很早期就投了 Lime,除了看好团队本身外,也是看中了团队的运营能力。 “归根结底,最后怎么赚钱一定是跟运营的手段跟能力有关,跟产品开发的成熟度有关 … 在(共享出行)这个领域,大部分公司都不会做得很好,因为它对运营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 如果说上面那些都是 Lime 崭露头角的具体手段,那么其最根本的成功原因,还是背后的团队。 先说说中西合璧的 “西”。中国人在硅谷创业,不论成功与否,想做到被主流认可,都非常非常难,而 Lime 目前已经真正做到了本土化(当然,这里的 “本土” 指的是美国的本土) 、主流化。 举例来说,Lime 非常重视跟本地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定者合作,这其实就是 “摸清美国打法” 的体现。 这使得 Lime 能真正地理解文化差异,并且在互相的对比与参照中,找出最适合自己的一条道路,尽量少吃几堑,多长几智。 而中西合璧里的 “中”,对现阶段的 Lime 来说,主要体现在供应链环节。 孙维耀告诉硅谷洞察说,Lime 已打开欧美市场,但遗憾的是 Lime 今年暂时还没有进军中国内地市场的计划。原因?“因为国内的地铁、公交等交通网络已经很完善了,这方面欧美还真的有点距离。”快速发展≠野蛮生长
Lime 团队:中西合璧疗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