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向左,Uber向右
朱啸虎曾说,网约车战争烧钱规模和海湾战争接近,但事实是,大战争之后烧钱也从未停止。
这场大战主要参战方Uber从中国市场败阵后退回到了本土市场,而滴滴却依然在广撒网式地扩张,在这场全球创业寒冬到来之时,二者命运的差异已经显示出了端倪:
背后是解决路径的差异:滴滴一味地扩张,不仅在地域上扩张,也扩张到金融、汽车服务等非主业上,在地域扩张上败阵下来的Uber的扩张围绕一个核心——增加司机收入,降低乘客花费。
2019年年初这个时间点,Uber在向前走,滴滴又要回头走一段。
滴滴网络正在缩小2018年滴滴经历了两次女乘客被奸杀危机之后,最终反映在了财务数据上,36kr报道指出,滴滴2018年全年亏损高达109亿元人民币。
那场危机在2018年8月发生,之后滴滴境况愈发糟糕——9月,滴滴创始人程维发表了一封内部信,提到2018年上半年就亏损了40亿元人民币,按照最新数据全年亏损109亿,那就是说滴滴下半年亏损了69亿元。
那封内部信提及,滴滴自成立以来从未实现盈利,6年来累计亏损390亿元人民币,其中仅按照109亿的数据,这样算下来,截至2018年底,滴滴的累计亏损额度已经超过450亿元。
而最近,又有数据指出,滴滴全年给司机补贴113亿元,这也就是说,滴滴无论在司机还是乘客端,都在给较大的补贴。
Uber也在努力维持两边的增长,比滴滴乐观的是,他们在乘客端已经不用大幅补贴。
一直以来,Uber在维持乘客增长上并不费劲,第三方数据公司CBinsight指出,Uber乘客的流失率问题不大,“目前,Uber在美国叫车市场的份额达到了70%,并且还在攀升。”
因此,Uber大部分开销用于维持市场上服务提供者的增长,即拉新司机入职,结果来看算是成功——从2017年中期到2018年中期,Uber在全球范围内的司机数量从200万增长到了300万。
而根据《The Imformation》披露的数据,Uber的司机流失率为每月12.5%,也就是说,每个月Uber平台新增45万名车主。
而在补贴减少的情况下,亏损巨增,如果不是有巨大的扩张支出,唯一原因也就是滴滴收入在减少。
司机的确在减少,在8月顺风车事件之后,滴滴清退了大量司机,其中以快车司机为主。
扩张,能够超越Uber吗?当Uber已经从大多数海外市场退下来之后,滴滴仍然在全球市场上扩张,而一个重要的命题是,网约车到底是不是一个适合国际化的生意?
2017年程维接受《财经》采访时,在国际化进程上也展现了对速度的迷恋。“就像突破第一宇宙速度一样,从地球到太阳系,那里有60亿用户。”
1月,滴滴收购巴西最大的网约车公司“99”,同时通过本地代理将出租车与顺风车两项业务在台湾地区落地;
4月滴滴宣布进军墨西哥市场,在墨西哥首府托卢卡推出滴滴快车服务。这是滴滴进入的首个除亚洲以外的市场。目前,Uber占据墨西哥打车市场约80%份额;
6月进入澳大利亚墨尔本,并在10月30日,滴滴宣布正式将墨尔本定为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市场总部;
8月之后,滴滴那场巨大的危机发生,在国际化上明显放缓了步伐。
以日本市场为例,日本禁止私家车载客运营,日本交通部门官员称为了乘客安全起见,目前私人运营合乘汽车的责任主体仍不明确,处于灰色地带。
即便如此,滴滴于2018年9月27日在大阪上线,只提供呼叫出租车服务,服务范围包括大阪市区交通圈和关西机场所在的泉州交通圈。中国用户可以使用现有APP直接在日本打车。
在日本,扬手招车并不难。除了特别严重的雨雪天气,基本上不会出现打不到车的情况,另一方面,打车并不是日本民众主要出行方式,相比亚洲其它国家,日本车费高昂。
滴滴也当然面临着本地竞争对手,索尼公司正计划与七家出租车公司合作成立名为“Everybody's Taxi”的合资企业,进军出行市场。
在退出东南亚市场之后,Uber的资产负债表首次实现了盈利(2018Q1盈利25亿美元),这对即将进行IPO的Uber来说,是一个积极信号。而滴滴,在2018年开始了这一大冒险。
危机都发生过
Uber也曾发生过危机,Uber和它合约制的司机之间,以及公司内部管理上的矛盾在2017年前后集中爆发出来。
卡兰尼克粗鲁地指责司机,“胡说八道,你知道吗,很多人总是自己搞出烂摊子,然后期望别人来为他们擦屁股。”
但因为Lyft等对手在低端领域的成功,Uber开始尝试推出底配版的UberX,每公里收费2.75美元,这直接对其自身的高端服务造出威胁,这也是司机所说的“从20美元降到现在的2.75美元”。
这个视频为卡兰尼克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包括他早期的投资人纷纷站出来指责Uber在这种强势风格下导致的各种问题,直接称卡兰尼克为“无礼的创新者”。与此同时,公司内部爆发出性骚扰丑闻。
2018年滴滴正在一个高速的国际化轨道上,但5月和8月接连发生的两起命案暴露了滴滴积累已久的运营危机——先是郑州乘坐滴滴顺风车遇害案,之后乐清女孩再次遇害。
追溯事件根源,滴滴将顺风车产品做成了社交产品,在用户页面上,乘客和司机可以互相给评价,很多评论涉及外貌。
事发之后,滴滴表现出了一丝傲慢。5月空姐案后滴滴CEO程维、总裁柳青并未出面,仅仅是官方发布了道歉声明,并表示未来发生事故后将参照法律规定的人身伤害赔偿标准给予3倍补偿。
8月乐清女孩案发生3天后,迫于狂风暴雨般的舆论指责和监管风暴,程维、柳青联合声明表达了“深刻反思全面整改”, 但在四天后的乐清女孩葬礼上,滴滴派了两个年轻基层员工穿着拖鞋出席。
由于这些整改,司机端的运力锐减,直接导致滴滴的订单量下降、车辆和运维成本提升,用户规模腰斩再所难免。
在事发之前滴滴面临的问题在于商业化的问题,即如何盈利,风险在于运营上打擦边球,导致危机真正发生,那么之后遭遇的整改,就让司机减少,乘客减少,整体进入恶性循环。
滴滴扩张,Uber专注
同样是遭遇危机,Uber和滴滴采取了不一样的做法,滴滴继续在扩张,Uber在设法提高司机收入,专注于核心业务。
Uber推出一系列措施一方面保障低费用的乘客门槛,另一方面保障司机收入。
举个例子,从曼哈顿下城到肯尼迪国际机场,在UberX上你可能要花70美元以上。在这70美元中,Uber获得15美元至17美元,司机获得53美元至55美元。
而Uber另一项保障司机收入的策略就是Uber Eats,作为旗下的送餐服务,也是目前Uber内部增长最快、利润最高的部门。
在Uber Eats这项业务中,Uber能够获得两项收入,一共是递送费用中的抽成,另一项是从餐馆订单费用中抽成30%,另一方面,这项业务也增加了司机的接单率。
从Uber Pool到UberX,以及Uber Eats,Uber核心原则致力于增加司机收入的同时,也增加Uber的收入,相比之下,滴滴在业务上做横向扩张。
一方面滴滴也进军了外卖业务,2018年4月开始,滴滴进入无锡市场,依旧是烧钱策略,很多人都记得,那段时间无锡的外卖几乎不要钱,这场厮杀战没有持续太久,低价补贴很快被监管部门叫停。
滴滴外卖进军无锡后,很快便公布了再进9城的计划,但截至目前,仅在无锡、南京、泰州、成都、郑州5个城市入驻了滴滴外卖,扩张速度明显放缓。
在这样的状况下,滴滴打算在海外扩展外卖业务。据财经消息,一位接近滴滴出行的人士称,滴滴外卖可能会转到国际化部门,负责进行外卖业务的海外扩张,其可能会模仿 Uber Eats,在海外依托网约车做外卖。
滴滴最近宣布的“非主业”的“关停并转”不知道指哪些,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滴滴从战略收缩到真正的盈利,还有一段长路要走。
当Uber已经从大多数海外市场退下来之后,滴滴仍然在全球市场上扩张,而一个重要的命题是,网约车到底是不是一个适合国际化的生意?
2017年程维接受《财经》采访时,在国际化进程上也展现了对速度的迷恋。“就像突破第一宇宙速度一样,从地球到太阳系,那里有60亿用户。”
1月,滴滴收购巴西最大的网约车公司“99”,同时通过本地代理将出租车与顺风车两项业务在台湾地区落地;
4月滴滴宣布进军墨西哥市场,在墨西哥首府托卢卡推出滴滴快车服务。这是滴滴进入的首个除亚洲以外的市场。目前,Uber占据墨西哥打车市场约80%份额;
6月进入澳大利亚墨尔本,并在10月30日,滴滴宣布正式将墨尔本定为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市场总部;
8月之后,滴滴那场巨大的危机发生,在国际化上明显放缓了步伐。
以日本市场为例,日本禁止私家车载客运营,日本交通部门官员称为了乘客安全起见,目前私人运营合乘汽车的责任主体仍不明确,处于灰色地带。
即便如此,滴滴于2018年9月27日在大阪上线,只提供呼叫出租车服务,服务范围包括大阪市区交通圈和关西机场所在的泉州交通圈。中国用户可以使用现有APP直接在日本打车。
在日本,扬手招车并不难。除了特别严重的雨雪天气,基本上不会出现打不到车的情况,另一方面,打车并不是日本民众主要出行方式,相比亚洲其它国家,日本车费高昂。
滴滴也当然面临着本地竞争对手,索尼公司正计划与七家出租车公司合作成立名为“Everybody's Taxi”的合资企业,进军出行市场。
在退出东南亚市场之后,Uber的资产负债表首次实现了盈利(2018Q1盈利25亿美元),这对即将进行IPO的Uber来说,是一个积极信号。而滴滴,在2018年开始了这一大冒险。
危机都发生过
Uber也曾发生过危机,Uber和它合约制的司机之间,以及公司内部管理上的矛盾在2017年前后集中爆发出来。
卡兰尼克粗鲁地指责司机,“胡说八道,你知道吗,很多人总是自己搞出烂摊子,然后期望别人来为他们擦屁股。”
但因为Lyft等对手在低端领域的成功,Uber开始尝试推出底配版的UberX,每公里收费2.75美元,这直接对其自身的高端服务造出威胁,这也是司机所说的“从20美元降到现在的2.75美元”。
这个视频为卡兰尼克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包括他早期的投资人纷纷站出来指责Uber在这种强势风格下导致的各种问题,直接称卡兰尼克为“无礼的创新者”。与此同时,公司内部爆发出性骚扰丑闻。
2018年滴滴正在一个高速的国际化轨道上,但5月和8月接连发生的两起命案暴露了滴滴积累已久的运营危机——先是郑州乘坐滴滴顺风车遇害案,之后乐清女孩再次遇害。
追溯事件根源,滴滴将顺风车产品做成了社交产品,在用户页面上,乘客和司机可以互相给评价,很多评论涉及外貌。
事发之后,滴滴表现出了一丝傲慢。5月空姐案后滴滴CEO程维、总裁柳青并未出面,仅仅是官方发布了道歉声明,并表示未来发生事故后将参照法律规定的人身伤害赔偿标准给予3倍补偿。
8月乐清女孩案发生3天后,迫于狂风暴雨般的舆论指责和监管风暴,程维、柳青联合声明表达了“深刻反思全面整改”, 但在四天后的乐清女孩葬礼上,滴滴派了两个年轻基层员工穿着拖鞋出席。
由于这些整改,司机端的运力锐减,直接导致滴滴的订单量下降、车辆和运维成本提升,用户规模腰斩再所难免。
在事发之前滴滴面临的问题在于商业化的问题,即如何盈利,风险在于运营上打擦边球,导致危机真正发生,那么之后遭遇的整改,就让司机减少,乘客减少,整体进入恶性循环。
滴滴扩张,Uber专注
同样是遭遇危机,Uber和滴滴采取了不一样的做法,滴滴继续在扩张,Uber在设法提高司机收入,专注于核心业务。
Uber推出一系列措施一方面保障低费用的乘客门槛,另一方面保障司机收入。
举个例子,从曼哈顿下城到肯尼迪国际机场,在UberX上你可能要花70美元以上。在这70美元中,Uber获得15美元至17美元,司机获得53美元至55美元。
而Uber另一项保障司机收入的策略就是Uber Eats,作为旗下的送餐服务,也是目前Uber内部增长最快、利润最高的部门。
在Uber Eats这项业务中,Uber能够获得两项收入,一共是递送费用中的抽成,另一项是从餐馆订单费用中抽成30%,另一方面,这项业务也增加了司机的接单率。
从Uber Pool到UberX,以及Uber Eats,Uber核心原则致力于增加司机收入的同时,也增加Uber的收入,相比之下,滴滴在业务上做横向扩张。
一方面滴滴也进军了外卖业务,2018年4月开始,滴滴进入无锡市场,依旧是烧钱策略,很多人都记得,那段时间无锡的外卖几乎不要钱,这场厮杀战没有持续太久,低价补贴很快被监管部门叫停。
滴滴外卖进军无锡后,很快便公布了再进9城的计划,但截至目前,仅在无锡、南京、泰州、成都、郑州5个城市入驻了滴滴外卖,扩张速度明显放缓。
在这样的状况下,滴滴打算在海外扩展外卖业务。据财经消息,一位接近滴滴出行的人士称,滴滴外卖可能会转到国际化部门,负责进行外卖业务的海外扩张,其可能会模仿 Uber Eats,在海外依托网约车做外卖。
滴滴最近宣布的“非主业”的“关停并转”不知道指哪些,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滴滴从战略收缩到真正的盈利,还有一段长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