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澳大利亚有意限流国际学生,新西兰机会来了?

头条作者: 番茄捣蛋
澳大利亚有意限流国际学生,新西兰机会来了?
摘要根据澳大利亚教育部数据,国际教育在2023财年为澳大利亚经济贡献了$364亿澳元,成为第四大出口收入来源。

后花园10月14日综合报道:

澳大利亚政府正在推动立法,以减少该国最大的出口之一——教育出口。

上个月,政府宣布将把2025年新入学的国际学生人数限制在27万,将大学和职业教育与培训(VET)部门的学生人数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根据澳大利亚教育部数据,国际教育在2023财年为澳大利亚经济贡献了$364亿澳元,成为第四大出口收入来源。

澳大利亚国际教育的成功归功于多个因素。首先,澳大利亚使用英语作为官方语言,并且靠近推动国际高等教育需求的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和印度。此外,许多澳大利亚大学的教学质量也吸引了大量海外学生。在最新的《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中,有六所澳大利亚大学进入了世界前100名。

这些大学包括莫纳什大学(19,290名国际学生)、墨尔本大学(17,316名)、悉尼大学(16,912名)、昆士兰大学(16,376名),以及新南威尔士大学(11,599名)。这些国际学生占对应大学总注册学生人数的很大比例。例如,在昆士兰大学,国际学生约占总人数的30%。

过去十五年里,国际学生学费已成为澳大利亚许多高校的重要收入来源,尤其是排名靠前的大学。外国学生通常支付更高的学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内学生提供了资助,使他们的学费负担有所减轻。同时,澳大利亚政府也从中受益。

此外,许多有技能和抱负的年轻国际学生选择毕业后留在澳大利亚,为该国的经济和社会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那么,为什么政府现在想要削弱这个国家的成功产业?政府表示,新的学生人数上限是为了“确保国际教育系统能够实现可持续增长”。“可持续性”这个词反映了这一决定背后的政治考量。

尽管当前的头条新闻多被中东局势占据,但住房和生活成本问题才是更多澳大利亚人关心的焦点。鉴于明年5月可能举行的大选,工党政府意识到必须采取行动应对这些问题。

移民问题(包括永久和临时移民)被许多澳大利亚人认为是住房短缺和经济过度需求的原因之一。自2022年上台以来,政府一直难以控制移民数量,部分原因是就业市场的强劲表现导致失业率维持在4.1%。2024年的最终移民数字可能远超政府的目标。

成千上万的国际学生在疫情后涌入澳大利亚,也被视为移民问题的一部分。对于在悉尼和墨尔本市中心寻找出租房的居民来说,高学生数量对住房市场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

政府希望选民将国际学生人数上限视为缓解住房危机和控制通胀的有效措施。国际学生不能参与投票,这也使得政府的这一政策更具吸引力。

然而,这项提议遭到了广泛反对。澳大利亚商业委员会认为,学生人数上限将“损害经济,并对澳大利亚第四大出口部门造成长期伤害”。该委员会指出,这一部门在2024年第一季度贡献了几乎四分之一的GDP增长。

“在经济面临阻力的情况下,遏制这一增长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许多商业领袖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不过也有人认为,企业喜欢雇佣国际学生,因为他们通常从事难以填补的低薪兼职工作。

各大学自然对这一政策感到不满,认为学生人数限制将损害其国际声誉,并导致学费收入减少,从而迫使学校进行大幅削减开支。例如,世界排名第73位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表示,该校可能不得不在2025年预算中削减数百万澳元。

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在最近的董事会会议纪要中指出,学生人数上限是否能真正帮助控制通胀尚不明确。纪要中提到:“这一政策可能会减少总体需求(包括住房需求),但也会抑制人口增长和经济供应能力的提升。”

《2024年海外学生教育服务修正案(质量与诚信)》尚未成为法律,政府可能会在参议院遇到阻力。如果新系统无法在2025年按时实施,各大学的规划将变得更加困难。

澳大利亚需要谨慎行事。在亚太地区,国际教育市场竞争激烈。拒绝接纳外国学生可能会损害澳大利亚作为留学目的地的声誉,从而为新西兰等竞争国家创造机会。

责任编辑:番茄捣蛋

网站声明原创声明: 本文系文章顶部作者原创采写,未获书面授权严禁转载! 在获授权前提下,转载必须在醒目位置注明本文出处和具体网页链接。对未注明而擅自转载者,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评论规范: 1. 所有评论均以读者个人身份发表,并不代表后花园立场。 2. 不得使用任何肮脏和亵渎的措辞。 3. 不得进行人身攻击,不得公开或泄露他人隐私。 4. 不得发布侮辱或歧视任何种族、国籍、性别、地域、年龄、职业等方面的言论。 5. 不得在读者评论区散发广告讯息,不得大量转抄其他媒体的文章。 6. 不得煽动仇恨、暴力、歧视。 7. 不得以任何隐晦方式发布上述不当言论,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字母、数字、代号、谐音、链接跳转等。 8. 后花园保留对违反上述规范的留言行为进一步处理的权力。
評論
您還未登錄後花園哦!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