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上天吗?11分钟,20万美金那种


约去哪?
约去太空逛逛吧~
2003年杨利伟作为中国第一人绕地飞行14圈顺利返回地球时,我还是个小学生,那时候如果你问身边的同学“长大后想做什么”,一半以上的回答是“长大后我想做一名宇航员。”

16年过去了,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1年NASA削减经费,终止了太空梭计划,此后美国宇航员进入太空,要付8100万美金给俄罗斯宇航局买一张船票。
《经济学人》说这是“The end of Space Age”,满怀落寞的叹息道人类探索太空的热情不再。

官方热情熄灭,民间热情高涨。
世界上三个亿万富豪相继成立私人航天公司,要带普通人去太空逛逛。
马斯克说要推进星际移民,在火星建立人类据点;

贝佐斯说要飞向太空,否则“人类文明将停滞不前”;

维珍集团老大理查德•布兰森说“太空旅游是一个庞大的市场。”

不做宇航员,我们也能去太空,前提是--
假设我们都满足了,那去太空,市面上有哪些选择?
2001年,美国商人丹尼斯•蒂托搭乘俄罗斯载人飞船在国际空间站生活了7天零22小时,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太空游客。

他交了2000多万美金的旅行费,据说“按当时的物价,每呼吸一口,相当于烧掉一辆桑塔纳。“
这次旅行由Space Adventures对接,想去太空的富豪找到他们,如果俄罗斯载人飞船有空余的位置,他们就将乘客安排上,跟随俄罗斯宇航员进入空间站生活7~12天不等。
Space Adventures前前后后一共安排了7人进入太空,包括它超级有名的创始人,游戏开发大神Richard Garriott。

据说现在一张船票涨到了3000万美金。
当然这还不是最贵的...
今年6月,NASA宣布计划开放国际空间站,允许旅客参观,最多可在空间站里居住30天,并指定了两家”官方合作伙伴“:波音和马斯克的SpaceX。
NASA与波音和SpaceX签订了近68亿美金的合同,未来将由这两家运输美国宇航员到国际空间站,一旦两家通过测试,NASA就不再从俄罗斯那里订票了。
据披露,SpaceX对外公布的票价是5200万美金,如果想在空间站里住几天,每天还要交35000美金给NASA,开销包括食物、空气、生命维持系统等。

当然这跟日本富豪前泽友作包火箭的花费没法比,有人说他花了几亿美金包下SpaceX飞往月球的航程,毕竟他是要带6~8名艺术家随行呢。
那就没有便宜点的选择?
有...还是有的...
如果你不介意花几十万美金,换十几分钟的失重感和一次顿悟的话。

来源:《连线》
NASA将太空与地球大气层之间的分界线定义为卡门线,即离地面33万英尺的位置。
国际空间站离地面132万英尺,以每小时28000多公里的速度绕地飞行。
维珍集团老大理查德•布兰森2005年创立的维珍银河、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成立的蓝色起源,分别承诺可将旅客发射到距地面29.5万英尺和33万英尺的太空边缘,让你享受一下次轨道太空飞行。
距离近了,船票自然也便宜了。
维珍银河一个座位售价25万美金,蓝色起源大约在20万~30万美金之间。
整个航程大约只有十几分钟。
幸运的话,说不定还可以经历一次顿悟。
有人吐槽说,失重感,花20块钱做一次过山车也能体验个几秒钟。那么,”顿悟“就显得稀缺而珍贵了。
据每个进入太空的人讲,太空旅行会对人的精神思想产生”总观效应“overview effect,即“亲眼在太空中看到地球”而产生的“认知转变”。

这个词由作家兼太空哲学家弗兰克·怀特(Frank White)创造,在采访了许多宇航员后,他将太空旅行对他们的冲击总结为:
“身在太空时,你将以亲身体验的方式看到并领会到人类几千年来努力想理解的东西。也就是说地球是一个整体,上面的一切都相互联系,我们都是它的一部分。”
目前,20万~30万美金是太空旅行最低的价格了。
2018年,美国Pew Research Center调查了美国民众太空旅游的意愿,出乎意料的是超过一半的人根本不感兴趣!

来源:Pew Research Center
在这58%不想去的人群中--
28%认为太贵;
28%觉得太危险;
28%考虑到自己的年龄和身体状况不允许。
在想去的人群中--
45%因为猎奇;
29%想要顿悟“总观效应”;
20%渴望解答未解之谜。
能凑齐路费的人估计不多,但世界上总是不缺少愿意花大钱追求特殊、独一无二体验的有钱人。
在维珍银河公布的乘客名单中,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贾斯汀•比伯、好莱坞明星与投资人Ashton Kutcher赫然在列,据说霍金也买过票...

就像飞机,1914年首个商业航班试飞成功,但此后一直是专属富翁、明星、政要的交通工具,直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中等收入阶层才开始有机会飞行,4小时左右的飞行要花费134美金,相当于今天的1200美金。
40多年前,太空移民积极分子Gerard K.O'Neill就设想过人类往返太空的票价能降低到3000美金,他还设计过一座漂浮在太空中可供10000人生存的太阳能驱动的聚居地。
所以,哪怕现在没钱去太空旅游,也不妨碍我们意淫下,顺便八卦一下。
马斯克去年在Ins上Po出SpaceX设计的太空服,谦虚道‘美观与实用性两者难以兼得。‘

不过这衣服似乎跟星球大战中的帝国暴风兵有些撞衫…
波音选择了传统复古的蓝色,仅重5.4千克,是传统宇航服重量的三分之一。

维珍银河也选择了蓝色,而且这款衣服是与运动品牌Under Armour合作的。

宇航服的左胸绣着维珍银河与Under Armour的联名logo,左侧手臂上印着宇航员的国籍。
一件合格的宇航服能在飞船出现紧急状况时保证宇航员的生命安全,并为他们争取时间处理问题。
解决了“穿”这个问题,我们再看看“坐”什么。
SpaceX的解决方案是猎鹰9号运载火箭加Crew Dragon 2太空舱,可容纳7人,特殊的卖点是乘客可自行调节舱内温度,维持在18~27摄氏度之间。

内部

2012年猎鹰9号第一次成功执行任务,将货物准确的送到空间站,这还是第一家造访空间站的私人航天公司。
SpaceX的关键突破在于实现了火箭一级推进器的回收利用,NASA运营太空梭项目时期,运载1千克货物到太空的成本是5万多美金,SpaceX将成本控制到了2700多美金。

波音的太空舱与SpaceX大同小异,CST-100 Starliner太空舱也能承载7人,并且可以反复利用10次,只要每次给它六个月的休息时间,让维修团队来检测保养一下。

内部

搭载Starliner的火箭Atlas V是由波音和Lockheed Martin成立的合资企业United Launch Alliance开发,有丰富的服役历史,2002年就完成了首次飞行。
蓝色起源的火箭名字很有情怀,用了NASA水星计划首批入选宇航员、美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Alan Shepard的名字。

New Shepard火箭2015年第一次试飞成功,也实现了回收与重复利用。蓝色起源的太空舱只能承载6人,整个航程只有11分钟。
SpaceX、波音、蓝色起源都是火箭+太空舱的模式,非常符合我们对太空旅行交通工具应该有的样子的想象。
维珍银河的造型就显得有些特殊了-- 火箭和太空舱都是飞机的模样!
连体大飞机中间运载着一架小飞机,大飞机飞行到50000英尺高空释放小飞机,小飞机加速进入太空。


虽然从飞行高度看,维珍银河是最低的,但它是第一家成功运输乘客进行太空飞行的航天公司。
这位试飞乘客是维珍银河的工程师Beth Moses,她乘坐VSS Unity飞船抵达太空边缘,距离地面29.5万英尺的高度,并成功返航。

飞行员:Dave Mackay & Michael Masucci 乘客(中间):Beth Moses
长久以来,人类梦想着飞向太空,探索未知,企图从广阔的银河系寻找人类未解之谜的答案。
但太空旅行包着的美好外衣下是冰冷残酷的事实--
NASA太空梭计划执行了30年,消耗了2090亿美金,中途有14名宇航员不幸遇难。
巨大的财政支出压力下,NASA自1960年代末期开始削减支出,现在NASA经费只占GDP的0.1%左右。

来源:Space, the final economic frontier
哪怕是现在来看技术相对更成熟的SpaceX,也经历过六七次致命的火箭爆炸失败,而一次失败的代价就是几亿美金。
“2015年的火箭爆炸造成2.6亿美金损失,计划运载至国际空间站的2吨货物化为乌有。”

后来2016年9月的爆炸,还把Facebook要发射的卫星烧成灰烬,后续安排的数十个发射计划要么被取消要么延期,造成7.4亿美金损失。
这还只是金钱损失,2014年维珍银河的飞行测试失败,一名宇航员死亡、一名重伤。

再往前追溯到2007年,另一家与维珍银河有千丝万缕联系的航天公司Scaled Composites在测试火箭发射系统时造成3人死亡、3人重伤。
太空旅行的每一步进展,我们向着太空梦每靠近一步,都伴随着沉重的生命与金钱代价。
不过大佬们都有自掏腰包为人类太空梦想买单的习惯。
据说,贝佐斯每年卖出10亿美金亚马逊股票,全部投入到蓝色起源;据说,理查德•布兰森已经自掏腰包十几亿美金补贴维珍银河的研发经费;据说,马斯克当年卖掉PayPal后,把一多半身家放到了SpaceX。
但这些可能还是杯水车薪。
目前商业航天公司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卫星发射订单、政府采购,这两项大约能为SpaceX带来25亿美金一年的收入,但SpaceX还在持续亏损,甚至在今年初决定裁员10%,节省成本。
太空旅行的起航时间因为还在延期,所以这部分收入贡献还难以确定。美国《连线》杂志认为,2018年太空旅行的潜在收入约3亿美金,2022年有望达到16亿美金。
相对数十亿美金的研发成本,真的有些不够看...
因此,今年维珍银河选择了与已上市的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ocial Capital Hedosophia合并IPO,在二级市场募资。

Social Capital Hedosophia(简称“SCH”)是硅谷风险投资机构Social Capital创始人Chamath Palihapitiya组建的,作为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CH先在二级市场上作为一家“纯现金”公司交易募资,同时寻找收购标的,与目标公司合并后成为一个有实体业务的交易标的。
在与维珍银河的合并中,SCH出资8亿美金,换取了49%的股份,维珍银河也成了历史上第一支交易太空旅行概念的股票。
不过在目前阴晴不定的股市上,股价已经跌到了9.8美金,低于IPO时的最高价12.93美金。
从这个角度看,这些私人航天公司,“钱路”都有些堪忧。但如果只顾眼前的利益,只谈钱、钱、钱,不为未来投资,那我们想象中的未来还能来吗?
所以瞧瞧贝佐斯、马斯克,不管是他们的航天公司,还是亚马逊、特斯拉,都是只谈梦想、不谈钱的理想型公司。
毕竟当你睡在六星级太空豪华酒店,窗前是地球洒下的一篇蔚蓝光辉,窗外是亿万群星,过往的血泪史或许就可一笔勾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