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
繁體中文(台灣)
分享

Facebook:天才CEO像黑客一样思考

生活作者: 混沌大学
Facebook:天才CEO像黑客一样思考
摘要真正的黑客,敢于面对惨淡的失败,敢于发布令人“尴尬”的产品。

真正的黑客,敢于面对惨淡的失败,敢于发布令人“尴尬”的产品。

硅谷有两条路很特别,苹果公司附近的那条主干道被称作“通向无边无际的路”,Facebook旁边那条则是 “黑客之路”。从迪士尼顾问设计的门罗帕克园区空中俯瞰,可以看到路面上写着一个巨大的单词——

马克·扎克伯格可能是世界上最不同寻常的管理者之一,他19岁从哈佛大学辍学创业,15年后Facebook拥有超过23.2亿月活用户,市值5071.12亿美元。

如同那部著名小说《意外的亿万富翁:Facebook的创立,一个关于性、金钱、天才和背叛的故事》一样,人们喜欢把他的成功解读为天才的头脑+举世无双的好时代。但事实上,一开始,他既不是一个天才的创业者、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也不是一个有战略眼光的CEO。

在硅谷,许多创始人在完成公司从0到1的历程之后,由于缺乏对大公司的管理能力和战略视野,就会被动或主动地失去公司控制权。Facebook逆转了这一局面——扎克伯格不仅至今担任公司CEO,还一手塑造了这家公司的独特文化。

如果问他如何让自己飞速成长起来?他也许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永远像黑客一样思考。

黑客CEO:“如果你没犯错,一定因为你行动还不够快”

在公众眼里,黑客就是入侵计算机的人,等同于“计算机犯罪”。但是,这至少不是它真正的含义——否则,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和其他著名极客不会都奉这个词为自己的标签。

如果溯源到最初,20世纪60年代初,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出现不久,麻省理工学院有一个叫铁路模型技术俱乐部的学生团体,把解决计算机难题的办法叫hack。

那时候,黑客是正面意义上的称呼,如果要完成一个hack,就必然包含着高度的创新、独树一帜的风格、精湛的技艺。所以,最能干的人会自豪地称自己为黑客。按照早期黑客们的价值观,黑客行为必须包含三个特点:好玩、高智商、探索精神。

所以,原始的黑客精神在于勇于探索,哪怕这意味着对规则的反叛和难题的挑战。

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拜一些青少年黑客们入侵计算机系统的行为所赐,非法入侵成为了黑客最著名的标签。

不论从正面还是反面意义上理解,扎克伯格都是一名真正的黑客——他在哈佛大学一年级,就曾黑进学校宿舍楼下载了整栋楼的照片。

从正面意义上,他的整个创业经历也遵循黑客之道。在上市时的招股书中,扎克伯格这样写道:

“媒体把那些入侵电脑的人称做黑客,因此黑客被不公平地贴上了负面含义的标签。实际上,黑客的意思只是快速开发某样东西,或测试我们所能做的事情的界限。

黑客们试图从长远角度构建最佳的服务,并且通过不断进行小规模创新而非奢望一劳永逸。”

如何像一个黑客一样创业?扎克伯格是这样做的:

快速行动

在诸多可以导致成功的因素中,最不重要的就是完美主义,这是Facebook的第一条发展准则。为了完美而拒绝开始行动,是扎克伯格所崇尚的黑客精神里最不可容忍的事情。

人人都知道扎克伯格的那句口头禅:“Move fast and break things”,快速行动,打破常规。在他看来,如果你没有犯错,那说明你的行动还不够快。

Facebook的成长完美的印证了这句话。“如果我必须在开始创业之前就搞清楚‘如何把人们连接起来’,那我将永远不可能启动Facebook。”

一开始,除了一个模糊的想法,扎克伯格什么都不知道,但他依然凭借兴趣写出了这个网站的第一版。而随之而来的大量用户和他们的反馈,则帮助他建立了继续下去的信心和方向。

大量实验

当然,快速行动并不意味着盲目前行,在扎克伯格的黑客之道里,实验是最重要的路径。

“我最为自豪的事情之一是我们的测试框架……在任何时候,都不只有一个Facebook版本正在运行,而是一万个左右。”

科学方法的核心是实验:先提出一个假设,通过测试验证假设正确与否,再分析结果,并基于所得提出新的假设。

面对莫测的市场环境,作为一个19岁就开始创业、没多少经验的CEO,他选择用实验替代战略:

我们就可以凭直觉去决定该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并依据这些假设进行实验,得到更多的数据和反馈,不断修正直到知道该如何去做。

保持专注

大量的实验必然意味着大量的失败,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扎克伯格的黑客理论被批评为投机取巧、轻率行事、不需要计划冒然前进。因此,要像一个真正的黑客一样,追求和坚持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而不是被质疑左右自己的情绪。

在一次采访中,扎克伯格被问到,“是否觉得人们对他缺乏同理心的质疑感到侮辱?”

“侮辱?”他停了几秒钟考虑。

“我觉得这不是侮辱。我的意思是,我当然很关心。关心和让情绪驱使下做出冲动的决定之间存在差异。”他继续说道,“最后,我认为我们在不停的解决问题,通常你这样做的时候不能靠情绪化的决策。”

现在的Facebook,人们常听到一个抱怨声说,尽管允许进行大量的实验和探索,但如果员工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和“连接用户”没什么关系,那就会被扎克伯格彻底否定,这也是年轻的扎克伯格后来获得市场认可的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另一个关于坚持的小例子是——他常年穿着一件灰色的T恤,不愿为了做太多决定而费神。

hougarden

黑客公司“尴尬”是每个产品必须经历的阶段

美国科技公司的创始人通常都年轻,且不善于社会交往。所以,许多公司的大致发展方式是:在从0-1的阶段,创始人担任CEO;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会从外部引入富有企业管理经验的职业CEO。eBay、雅虎、思科等公司都曾走过这样的发展道路。

扎克伯格面临过同样的指责。一位同事评价他:“在20多岁的时候,扎克伯格做了两件事情:一是创建了一家全球性公司,他必须成长起来。二是将第一件事变成现实。”

然而,他没有选择放弃公司的控制权,而是迅速投入到了成为一个优秀管理者的道路上。作为一个性格内向的程序员,当其他公司的CEO靠高情商和好口才博得人心时,扎克伯格学会了用黑客的方式面对棘手的管理问题:

编程无非归结于两步,编程思维就是先把每个问题看做一个系统,然后逐步拆分,从最笼统的阶段过渡到每个细小分支的具体实现。

经营一家公司也是如此,要把公司这个复杂的系统分割到一个个管理高效的人才手中,“你管理的不应该是个人,而是团队,团队管理好了,经营一家公司也就跟码代码没什么两样了。”

作为一家把“黑客之道”写进公司基因的公司,创新是这样发生的:

不要畏惧推出让你“尴尬”的产品

19岁就开始创业的扎克伯格自然算不上一个沉稳的领导,谙熟激励员工的方法和拥有前瞻的战略眼光。

事实上,当你推出第一款产品时如果追求完美,可能会错过时间点。因为你会假设用户的需求是怎样的,而你的假设又是不精准的。你需要

LinkedIn联合创始人雷德·霍夫曼和扎克伯格曾经有一场关于Facebook产品创新精神的讨论。霍夫曼认为,扎克伯格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大胆推出不成熟的产品,倾听用户的意见,不断改进。

对“尴尬”的产品感到舒适,霍夫曼后来将这个看法总结为了“尴尬”理论:

如果推出的第一版产品无法让你感到“尴尬”,说明你推出的时间太迟了。到了第二个版本或者第三个版本,尴尬的感觉不会消失。即使你的产品拥有10亿以上的用户,这种感觉仍然不会消失。

最创新的产品应该是持续不断的尴尬造成的。

允许失败

与其他拥有商学院背景的精英们不同的是,扎克伯格习惯于用黑客精神去管理公司。为了鼓励反叛精神,这也意味着容忍实验所可能带来的失败。

在Facebook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Ben是一名年轻的夏季实习生,在一次测试中,他触发了漏洞,导致网站停止服务整整30分钟。然而,他并没有被当做“背锅实习生”开除,而是成为了全职员工,类似的事情也被称为 “Ben测试”——对于那些想法很好、执行不好的测试,公司允许员工继续下去。

这就是黑客公司的第二个原则:让团队探索他们认为值得探索的领域,而不是用高压手段控制。

当公司按黑客模式运营,员工们不需要搞清楚哪些指示是CEO下达的高层指令。对于日常事务而言,大多的决策是这样制定的:“好吧,它会毁了公司吗?”不会,那就让他们自己测试吧。如果测试的成本不是很高,我们会通过实验学到更多的东西。

黑客马拉松

人们塑造组织文化,而组织文化成型后就换为组织塑造员工。对新员工而言,黑客文化也通过各类活动融入基因中。

Facebook有一项著名的传统节日——黑客马拉松(Hackathon)。在活动期间,自愿参赛者们,不论是高管还是普通程序员都会聚集在一起,通宵达旦趴在屏幕面前写代码,专注开发那些极具创意的产品。

在黑客马拉松进行中的每一刻,每个人只对自己的兴趣负责。在特立独行的黑客文化中,这样的活动能让参与者获得藐视权威的力量,在颠覆性的代码里找到改变世界的灵感。

尽管只以释放想象力为目的,但实际上,Facebook的很多重要产品,比如Chat,Messenger都是在这样的狂欢中产生的。

未来,世界将属于黑客?

比起每个决定都需要经过审批,授权给员工去进行大量的实验,效率会更高。所以,如果把扎克伯格和他所领导的Facebook的成功理解为“幸运的天才”,我们将无法解释他们大量的失败和匮乏的经验。

Facebook追求的黑客精神的真正关键是——建立一个专注于快速学习的公司。在写给投资人的信中,扎克伯格描述最多的也是这一战略。

类似的行动力和精神,也被他用在自己的个人成长轨迹身上。2009年开始,他开始在互联网上公布自己的每年个人挑战计划。当年,为了展示他在严肃地对待Facebook的未来,他宣布每天都打领带上班;

2010年,他开始学习中文,如今已经能在清华大学进行长达30分钟的中文演讲和专访;

2012年,已经很少去一线写代码的他开始恢复了编程的习惯;此后的挑战还包括每个月读2本书、一年跑完365英里、每天认识一个陌生人……

无一例外,在整个世界对这个看上去玩世不恭又不善言辞的CEO的监视中,他都做到了。

比起众所周知的反叛精神和灰色连帽衫,扎克伯格的与众不同之处更在于,他不否认自己一开始就拥有巨大的缺陷,并且拒绝信奉完美主义,愿意以每一天的进步和快速的迭代,换取对梦想的坚持。

尽管如今,在庞大的工业时代惯性中,我们仍然生活在一种迷恋生产力的文化中——追求以更少时间完成更多任务,甚至通过标准化流程将任务外包出去。但在高速变换的时代中,人们将意识到黑客精神的重要性。

被称作硅谷创业教父的Y Combinator投资公司联合创始人保罗·格雷厄姆说,他挑选有潜力的公司的方式非常简单——关注那些黑客。在《黑客与画家》这本书中,他进一步解释到,与画家这个职业一样,黑客是一种充满创意和探索精神的职业。

扎克伯格无疑是这一代黑客精神的商业化成功代表。据说,他随身带着一个他称为“改变之书”(The Book of Change)的皮质小日记本,笔记本的扉页写着印度革命家甘地的一句话:

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

|参考资料:

《黑客与画家》,保罗•格雷厄姆

《社交的本质:扎克伯格的商业秘密》;

《像扎克伯格一样思考:Facebook天才CEO的五个商业秘密》;

《How Much Trust Can Facebook Afford to Lose?》,欧逸文,纽约客 。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