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
繁體中文(台灣)
分享

为什么“撸猫撸狗”可以显著减缓人的压力?

转载作者: 王江涛
为什么“撸猫撸狗”可以显著减缓人的压力?
摘要猫和狗是常见的宠物,这几年,抚摸猫狗成了一种时尚,网络上“撸猫撸狗”“吸猫吸狗”等形象的说法层出不穷,本质上就是与猫狗的各种亲密接触,如果物质条件不具备,甚至还可以借助互联网“云吸猫狗”“云养猫狗”。

hougarden
(IC photo/图)
全文共2737,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

  • 一项针对美国大学生的最新实验证实,抚摸猫狗在10分钟内就可以显著地减缓人的压力,改善人的情绪。而另一项最新研究认为,驯化改变了狗的行为和解剖学特征,使得狗看起来具备用面部表情与人交流的能力。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 | 南方周末记者 王江涛

责任编辑 | 朱力远

猫和狗是常见的宠物,这几年,抚摸猫狗成了一种时尚,网络上“撸猫撸狗”“吸猫吸狗”等形象的说法层出不穷,本质上就是与猫狗的各种亲密接触,如果物质条件不具备,甚至还可以借助互联网“云吸猫狗”“云养猫狗”。那么,抚摸猫狗究竟为什么令一些人如此痴迷?

最近,美国一项针对大学生的随机对照实验证实,抚摸猫狗可以显著地减缓人的压力,改善人的情绪。

1

10分钟就可以显著减压

这项发表在2019年6月《美国教育研究协会开放期刊》(AERA Open)的实验是在临近期末考试的场景下进行的,大学生因为学业压力而导致精神和身体出现状况,这在全世界都是一个严重问题。实验通过让大学生不同程度地与猫狗接触来对比减压的效果。

按接触程度共分为四组,分别是亲手抚摸猫狗、看别人抚摸猫狗、看猫狗的图片以及等待抚摸猫狗。这些实验干预时间都是10分钟,参与实验的两百多个大学生被随机分到这四组中,实验结束15分钟后,测量压力水平。

这里对压力的测量是通过唾液中的皮质醇水平而展开。皮质醇是一种激素,常被称为压力激素,因为除了正常地在一天中进行周期性变化外,它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针对压力事件作出应激反应,身体通过分泌更多皮质醇重新调节自身生理机能,以应对压力环境。但是,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压力、焦虑的状态,那么皮质醇水平长期保持在高位就可能导致头痛、睡眠困难、疲惫、变胖、记忆减退以及免疫力下降等。

通过实验前和实验后对唾液皮质醇水平的测量,并将药物使用,食物、咖啡因、尼古丁、酒精等摄入量和此前与动物互动情况等考虑在内,研究者最终对四组学生的压力情况进行了对比。

结果显示,在四组大学生中,亲自动手抚摸了猫狗的人皮质醇水平明显更低,也就是说他们的压力在短时间内显著地得到了减缓。

这是为什么呢?开展这项实验的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副教授帕特丽夏·彭德里(Patricia Pendry)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抚摸猫狗很可能是通过增加催产素的机制减缓压力的,这种神经肽可以抑制大脑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活性,而HPA轴与皮质醇的产生和管理关系密切。

“不过这可能不是唯一的解释。”帕特丽夏·彭德里继续分析道,“学生们对动物在提供社会支持和减缓压力方面能力的感知本身可能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因为对压力源的评估是应对压力的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当一个人在判断某件事压力大小的时候,哪怕只是相信动物能够帮助其有效应对压力这样一个简单的信念,也能够帮助人们管理负面情绪。”

这点,很多亲自养猫养狗的人应该有所体会,虽然不会开口说话,也不能帮助解决问题,但与人的不确定性比,猫和狗的“不离不弃”总是更可靠。而且,猫和狗对人的意义并不只是短时间内减缓压力。

2

对人的意义不只减压

近年来,许多研究指出猫和狗等宠物对人精神和身体健康所具有积极的作用。比如养宠物的人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降低,抑郁的风险会减少等等。诸如猫和狗这样的宠物,它们一个最直观的作用就是陪伴,这能够减少孤独和被孤立的感觉。同时促进宠物主人的社交和身体健康,比如遛狗,一方面能极大增加与陌生人社交的机会,另一方面,遛狗的同时也使狗主人得到锻炼。

老年人通常被特别关注,因为,他们更可能社交变少,有更多孤独感,以及面对更多疾病等,这些可能使得他们的心理健康下降。而动物不仅在情感上可以给予陪伴,在国际上,还被许多医院用于辅助治疗项目,帮助病人抗击疾病。

像最新研究中这样待在校园里的猫和狗,其实也并不是新鲜事物,这种通过使学生与猫、狗互动,以帮助减轻压力的项目被称为动物探访计划(AVP)或让宠物抚去你的压力计划(Pet Your Stress Away),已在美国一些高校存在多年。

比如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德卢斯分校多年前就制定有“Pet Away Worry and Stress (PAWS)”计划,通过每月一次引入动物到校园,以降低学生和教职工的压力水平,目前早已在学校官网上安排好了2019-2020学年的具体日程,最长已经排到2020年4月29日,地点均为学生中心。

“我认为我们的研究支持在大学校园里开展动物探访计划。”帕特丽夏·彭德里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至于如何更好地实施这些计划,未来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就目前而言,应该由有经验的人采取措施避免动物咬伤人以及防止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播,同时也要防止动物被人伤害。

而除了大学和医院之外,动物辅助治疗的常见场所还有疗养院、监狱、幼儿园等等。狗和猫是最常见的用于帮助治疗的动物。

3

与人“同甘共苦”

虽然具体开始的时间还不清楚,但猫和狗与人类共同生活的历史十分久远。化石信息显示,狗的驯化至少可以追溯到3万年前,而古埃及金字塔里就有被制成木乃伊的猫,其象形文字中也有猫的形象。

在长期被人类驯化的过程中,人的影响已经渗透到它们的进化历程中。2019年7月,《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的最新研究指出,驯化不仅使狗这一物种从狼中分化出来,而且改变了它们的行为和解剖学特征。科学家对比了狗和狼的行为习惯和面部肌肉情况,发现狗比狼多了一块负责挑起眉毛的肌肉,这使得狗的眉毛动得更频繁,强度更大,其效果就是人们平时看到的狗的眼睛看起来更大,且似乎能够表达出悲伤、无辜的神情,这使得它们看起来好像具备了用面部表情与人交流的能力。

这一现象的原因还不是很确切,但科学家分析可能是人类长期选择的结果,那些看起来能通过面部表情与人进行交流的狗因此受到偏爱,被更多地选择,具有这种遗传特征的狗的规模得以扩大。

能给人一种理解、互动的社交的感觉,令狗等宠物得以在特定场景下替代人,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当人孤独、悲伤的时候。而且,不要以为这种互动只是使它们得到了食物,瑞典科学家2019年6月的最新研究发现,它们还得到了主人的压力。通过对狗和狗主人毛发中皮质醇水平的对比,研究者发现不论季节是冬是夏,一年中狗与其主人的压力水平是同步的。也就是说,主人的性格特征会显著影响狗的压力水平,从狗的压力情况就能很大程度上看出主人的压力情况,颇有“同甘共苦”的意味。

考虑到大量科学研究证实动物对人有积极作用,包括高校一刀切的养宠物禁令在内,许多做法值得反思。具体可以参考一些世界一流大学的做法,比如,麻省理工学院划定特定宿舍区允许养一只猫,除了登记程序、疫苗接种等健康记录,还要得到室友的书面同意等,相关规定长达6页;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允许每个公寓养最多两只宠物,但不能是有攻击性的,比如某些特定品种的狗,另针对宠物不影响他人制定了大量的责任告知条款和惩罚措施。

总之,工作可以做得更细一点,毕竟一些人确实需要猫和狗来陪伴自己。

hougarden

(责编:Stella)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