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
繁體中文(台灣)
分享

“太平天国”何以失败?这本书的解释值得一读

转载作者: 各位评审员
“太平天国”何以失败?这本书的解释值得一读
摘要今天我们评审阅读的反馈书目——《天国之痒》,一本历史题材的作品,是作家、学者李洁非的新作。

今天我们评审阅读的反馈书目——《天国之痒》,一本历史题材的作品,是作家、学者李洁非的新作。如果你对太平天国那段历史感兴趣,那不妨先来读读各位评审员们对这本书的阅读感受与点评,作为你的阅读参考。

“李洁非的史传叙事往往不满足于对史实的描述,而是把它作为‘有力的思想认识方式和工具’;但是,他又很自觉地排斥以义理约束历史叙事的方法,直接用历史材料说明历史。这使得他的史传不仅克服了义理的空疏和概念化,而且区别于通俗历史读物的猎奇和夸张。”评论家解玺璋的这段话,概括了《天国之痒》的特色——它在写历史的同时,也注重历史背后给我们的思想启发,同时也避免陷入猎奇的陷阱。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评审团”,我们将不间断地为大家送上最新鲜的阅读体验。书评君期待,在这个新栏目下,向所有人提供关于阅读的优质评价,也同新的优秀“书评人”共同成长。


The Jury of Books

评审团

本期书目

《天国之痒》

hougarden

《天国之痒》

作者: 李洁非

版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年3月


李洁非,生于安徽合肥。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先后在新华社、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供职。主要著作有“明史书系”《龙床:明六帝纪》《黑洞:弘光纪事》《野哭:弘光列传》,“典型三部曲”《典型文坛》《典型文案》《典型年度》及《解读延安》《文学史微观察》等。



评审员

001

贾胜斌(酷爱文史,也喜写文

太平天国的权力怪圈

神权与世俗政权并行

在洪秀全的拜上帝教中,核心领导层被称为“神天小家庭”,各领导人皆为“上帝诸子”。其中,耶稣是上帝的长子,称大哥。洪秀全为二哥,冯云山为三哥,杨秀清为四哥等等。所谓天兄,即耶稣也;所谓天父,自然是上帝了。

代天父、天兄传旨之资格有无,实际上对应着在太平天国内部权力的大小。在拜上帝教的序列中,上帝毫无疑问至高无上,故而代天父传旨的只能是最高领导人。而代天兄传旨的资格,曾一度为仅次于洪、杨的萧朝贵所拥有。

从实际操作来看,进行一次天父、天兄附体,在技术上并没有什么难度,无非是装病,佯装陷入某种癫狂状态。正所谓,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到了后来,太平天国的世俗政权逐渐成熟起来,于是这两套系统开始并行,后者逐渐在日常事务中取代前者,但前者作为一种非常规的渠道,又往往居于后者之上,进而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

最早挤入拜上帝教中“神天小家庭”的人,在后来的太平天国中也是核心领导层,比如洪、杨、冯、萧等人。而这些人,实际上也就垄断了代天父、天兄传旨的权力。也就是说,神权和世俗政权形成了一个相互强化的闭环。

杨秀清:

“拜上帝”意识形态本土化的主要推动者

在整个太平天国的发展历程中,洪秀全只是教导教众“拜上帝”,具体的组织建设工作由冯云山完成,而将“拜上帝”的意识形态本土化,则是杨秀清在早期最重要的贡献。

杨秀清的主要做法,是将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一些因素加入看起来更像是舶来品的“拜上帝教”。比如,神明附体专门有一种技术,叫“降僮”,僮子的主要特点是“会说预言,能治病和解答问题”,而杨秀清正是从这几个方面去实施他的上帝附体法术的。事实证明,这种方式对传教、聚众有重大价值。

于是,当洪、冯回到紫荆山,洪秀全亲自甄别众多所谓的代天父下凡留下的辞句,分别认定为由上帝而来,以及由魔鬼而来。而杨秀清天父附体下凡的身份,则得到正式承认。

最高权威的分流

在“拜上帝教”中,天父是最高权威的来源。承认某人上帝附体或有权与上帝直接对话,对最高权威的分散分流是显而易见的。但洪秀全并没有予以制止,其中最重要原因在于,这种做法确实有利于组织的发展壮大。

而且,杨秀清也很机敏,他不断利用天父附体来强化、巩固洪秀全的天命地位,进一步推动男女会众对他绝对服从,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洪秀全的猜忌。

毫无疑问,具备代天父传旨资格的杨秀清,每使用一次天父附体了,其个人权威都会得以加强,即使其传旨的内容是强化洪秀全的绝对领导地位。

但对洪秀全而言,最为凶险处,则是杨秀清分享了与上帝沟通甚至代其传旨的权力,这也就意味着,杨秀清甚至可以借上帝之口对洪秀全本人“下旨”了。

毕竟,世俗政权中的洪秀全地位再高,在“神天小家庭”中也不过是二哥,对天父的旨意只能顺从。

正如李洁非先生所总结的,“分别赋予两人天父、天兄附体的特权,长远来看何啻乎作茧自缚?”这种权力结构注定具有内耗的性质,在某种意义上,后来的天京事变只是深藏于这种权力结构下各种矛盾的一次集中爆发,而这,已经足以葬送整个太平天国。

阅读评分:9分(满分10分)



评审员

002

xy(互联网从业者,业余喜爱阅读文史类书籍)

以中文系出身而进入历史领域,李洁非不是第一人,也非名气最大者,但也许是近年将文史结合做得最好的人。在此前的现代文学史与明史系列中,他使用一种尖新的文体写作。相对历史论文,多了绵密冷静的文笔,及由史实本身生发的更深层感触;相对史论散文,则多了爬梳原始史料,提炼核心论点的硬功夫。在《天国之痒》中,他延续了这一文体,去叙述太平天国这一极其复杂的课题。在这本厚达600余页的专著中,我们看到了一些李洁非前作中被延续的亮点,但也发现了这种体例的先天不足与后天乏力。

难能可贵的是,在今天,专业史学家常受困于碎片化时,对于一些很棘手的宏观历史命题,并非科班出身的作者反而经常能不畏其难,去构建自己的诠释体系。在本书中,有名为《观念与制度》的专章,将太平天国的国家形态、财经制度等大关节置于中国封建史下,进行考察与定位。《余音遗绪》一章则试图从反满、乌托邦等角度出发,诠释太平天国运动留给近代史的遗产。比较可惜的是,因题目本身的宏观性,以及一本书的篇幅与作者掌握史料的限制,这些篇章很难说做了超越现有看法的深入展开,可能说是提纲更为准确。

在体例上,此书和作者此前的现代文学史、南明史系列有所区别,后两者的体例在单本书中是相对固定的,或每篇论一事,或每篇论一人。在此书中,一、四卷着重叙述太平天国史事,三、五卷爬梳观念,第六卷散论人物,第三卷则根据时人笔记还原历史场景。这种芜杂的编排无疑使各部分的表达互相冲淡,纵然此书近六十万言,篇幅已经极为可观,仍然有许多地方未及搔到痒处便草草收场,典型如第六部分论洪秀全、杨秀清等人,平淡无奇,了无新见可言。但从谈明史的前作来看,论人本是作者的长处,这不得不说是因编排问题导致的遗憾。

回顾全书,反倒是建立在时人笔记基础上的第三卷,最能称为全书亮点。此卷每章从一本笔记展开,题材涵盖被掳文人在太平军中见闻,外籍人士在天京所见太平天国上流社会,等等。因材料来源相对单纯,作者运笔时能自如驰骋,把单一问题说深说透,令人有重返历史现场的快感与随之而来的收获。如果效仿作者此前的作品,以此章的形式为体例来扩充单行本,也许能让人耳目一新。

阅读评分:7分(满分10分)


评审员

003

遇(邯郸上班族)

读《天国之痒》的几点感悟:

1、李洁非先生写历史的功力,经得起读者的检验;

2、生命至上,太平天国这场运动,不管怎么评价,首先是导致了两千多万人生命的逝去,且大多是惨死!

3、写史手法独特,先“本末”,叙述运动的纵向进程,再“场景”,剖开几个横断面给读者观赏,然后是鸟瞰“观念和制度”,第四是“困局演进”,是“本末”的续篇,第五“余音遗绪”点出了天国运动中仅有的几个亮点,最后的“榷论”简单的分析了五个运动中的主要人物,虽是简单分析,却读来鞭辟入里,渐入佳境,引人入胜。

4、酷刑横行的时代,心疼石达开、心疼李秀成、心疼所有受过酷刑的人,包括洪天贵福!

5、“拜上帝会”虽然口口声声“上帝”,却只是基督教在两广地区的变种,充分说明,洪秀全利用了宗教,但是后来到天京后,洪秀全萎靡不振的状态表明,宗教又控制了洪秀全。

6、洪秀全科举屡试不中,故而“发狂”,这说明古往今来,自认为要成大事的人是可怕的,普通人要远离他们。

7、“天京之变”是一场权力之争,最后,天王“赢了”,可假如东王胜出,历史走向又会怎样,天国持续的更久一些?又一个南北朝?反正都不是国人的福祉。

8、除了儒教这个“准宗教”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宗教曾真正的统治过中国,纵览“拜上帝会”这一出,我想不曾被宗教统治一定是中国人的幸运!

阅读评分:9分



评审员

004

Robert Garcia

(热爱文科、艺术并且希望从中提升认知)

一本客观、理性的太平天国历史

厚厚600页的书,两个星期的时间内读完,内容的学术性比较强,时代离我们也比较远,确实有难度,我选择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对关键人物,事件和历史意义进行研读。先谈谈总体感受,引用并考证了很多权威的历史资料作为佐证,包括第一手的书信、奏折、回忆录等等相互映证,尽量真实还原那个兵荒马乱,千年变局的时代,在这个基础上,独立思考自己的结论。语言是文白夹杂,浅显的文言文透射的古典气息反而与内容描述的时代相映成趣。

作者对太平天国历史的认识可概括为:一,反清是目的,不是手段。旧式反清复明甚至扶清灭洋的斗争,是为回到封建帝制的老路,不具备历史变革性。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认识到反清是为了缔造新的太平社会,新社会的模样虽没有想清楚,但脱离旧国之恋,开创活泼泼的新世界却是值得肯定的。孙中山对洪秀全的认识转变,最后称赞其为“反清第一英雄”,这个第一的含义就在于此。二,民族主义。太平天国运动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家族,宗族观念和做法,唤醒民族主义的意识,这点很了不起。三,太平社会的认识,超出了当时生产力的状况 ,不能实现,但是这种对理想国家发展道路探索和建设的热诚,今天是值得肯定的。

总之,作者对待历史严谨的态度,独立理性的观点是吸引我读下去的动力。这本书有思想,有内容,有明确的主线,很多地方不乏闪光之处。如果我们读完,在了解很多未知的东西后,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升华,把涓涓细流汇集成大江大河,让点滴心得达成认知的突破。那么,时间和精力就花费得很值得了。

阅读评分:9分

评审员

005

章燕

(文学博士 ,从事西方文学理论与作品研究)

《天国之痒》系统阐述了太平天国那段历史,但与一般简述天国历史的书不同的是,作者抓住了太平天国带给今人的教训,他将这种微妙的感觉命名为“痒”。痒是一种“病态引起的体感”,它不像疼、酸、胀等指向明确,往往在为之扰乱的同时,夹杂快感,竟可以成为一种诱惑。痒是疼痛和快感的结合,就像太平天国的历史,也是在清末风云际会之时,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外来宗教与本土文化之间的一种结合。作者认为“历史应如镜”,他正是通过书写这段历史,希望“无限接近那个历史时刻”,他所构建的这面镜子照出的可不光光是太平天国那一段短暂的岁月,更是无数次人类对乌托邦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索的历史,此追索多以希望开端,却最终浩劫难逃,失败做尾。作者所“痒”的正是历史的教训所在,因此他孜孜追索的是此历史明镜所照出的真相。

天国之痒“痒”在它的历史独特性。它是最后一次农民起义,但和历史上无数次农民起义不同的是,它的教义受到基督教影响至深,洪秀全建立的“神天小家庭”这个统治核心完全来自圣经传统,但洪秀全没有成为虔诚的上帝的子民,反而以“拜上帝教”之名举起农民起义的大旗,并造成数千万人死于战争。作者以缜密严谨的笔触,揭开洪秀全、杨秀清等天王、天父的神圣面具,并大胆地以现代精神病学病理知识分析他们种种狂悖行为的精神病本质,神圣与疯癫的反差让人忍俊不禁。一介胡言乱语、疯癫失意的穷书生如何一步步走上神坛?

作者以丰富的史料娓娓道来。拂去历史的尘埃,原来历史就是由许多看似偶然的事件造就,但偶然的面纱之下分明展现着历史风云际会的大势所趋。正如开篇洪秀全登场时,作者将他与同地区另外两个著名人物康有为、孙中山一并介绍,勾连起清末跌宕的历史。如此短的时期这样精英荟萃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它和广州地处内陆和南洋交界,新思想和旧意识碰撞生发都有着重要关系。

作者李洁非先生既是作家也是学者,因此他具有独特的优势,既能保留文学的优美笔触将故事写得活泼有趣、娓娓道来,又能通过慎察的实证考释“无限接近那个历史时刻”。因此读罢《天国之痒》,有如狠狠地挠过了患痒之处,有着说不出的轻松,让人忍不住大呼过瘾!

阅读评分:9分


终审

意见


综合几位评审员的打分,《天国之痒》的得分为——8.6分(满分10分),综合来看,分数不低的同时,每位读者都有喜欢这本书的理由。在读此书前,每一位读者都出于各式各样的原因对此书充满了期待和好奇,而读罢此书,由于视角和关注点的不同,他们的评价又有所区别。对历史事实的考证、对情节推动的沉浸、对笔调观点的盛赞……无论如何,《天国之痒》都让拿到此书的评审团们看到了一本好看的、专业的历史著作 ,再次领略了李洁非的独特笔锋。

你们如何看待这本书呢?觉得评审团的意见如何?欢迎在留言区留下你的鼓励与批评!

(责任编辑:Aimee)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