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
中文繁體
分享

谋杀Email

生活作者: 石亚琼
谋杀Email
摘要作为企业服务领域最炙手可热的两家SaaS公司,估值90亿美元、160亿美元的Zoom、Sl……

文 | 蛙声科技CEO 辛鑫、高级作者石亚琼

编辑 | 石亚琼

**

作为企业服务领域最炙手可热的两家SaaS公司,估值90亿美元、160亿美元的Zoom、Slack今年相继上市。首日涨幅83%、2个月累计涨幅3倍,Zoom的高光时刻或还会在Slack上上演。

两场财富故事的背后,一场针对“Email们”的谋杀早已开启。

作为新来者,凭着技术的进步、企业提升效率的需求、大厂们留下的中小客户市场切口,Zoom、Slack们高歌猛进,抢夺“Email们”的市场,在“WinTel大厂”们没能涉足的市场切下一块蛋糕。

但在未来,当深入到大厂腹地,深入大型客户市场,新老企服软件公司的一战似乎不可避免。面对这些老玩家,他们能成功么?

6月20日,作为全球SaaS 领域最炙手可热的明星公司之一,Slack Technologies将正式挂牌纽交所,按照每股26美元的上市参考价,Slack估值或达160亿美元左右。在此之前,Slack已完成6轮融资,总额超12亿美元,是有史以来融资额最高的软件创业公司之一。

两个月之前,SaaS领域另一家知名公司,视频会议软件提供商Zoom Video Communications在纳斯达克上市,首日涨幅超83%,目前市值已达到278.96亿美元,增长超200%。

不出意外,类似Zoom的财富故事或还会在Slack身上上演。从为了方便游戏开发沟通的内部软件Tiny Speck, 到如今日活用户超千万的全球知名企业服务产品,Slack也仅仅用了10年。

Zoom、Slack的资本高光故事背后,是一场针对Email早已开始的“谋杀”。

在企业服务软件市场相对更成熟的美国,企业服务软件也经过了不同的阶段。为了更好的了解这段企服产品史,我们先来看下三个不同的场景。

这三个场景变迁的背后反映的正是企业服务软件工具的变迁历史。WinTel+Office+Email为主的PC软件办公工具, 到Slack+Zoom+Google Doc云SaaS为主的办公工具,体现了对效率、协作、使用体验的进步。未来或许能够彻底摆脱WinTel,也不是没有可能。

未来走向何方,不得而知,到底是效率优先、产品说话,还是销售优先、大厂关系说话,仍需拭目以待。

这里可以插播一句,从上面三个场景来看,就生产效率来说,即时音视频 优于即时Message 优于Email。因此我们大胆预测,未来Zoom的二级市场价值很可能会大于Slack。

Zoom、Slack兴起,“谋杀Email们”,并非偶然,有底层技术进步的支撑,也有现代企业提升效率这一强烈诉求的支持。

从供给端来看,因为通信、互联网、公有云等底层技术的进步,利用SaaS平台、走IP网络可以达到甚至超过以往专线的效果。

从需求端来看,当前企业运营对提升效率的渴望日益强烈。因为人力成本提升、产品迭代加速、竞争激烈等种种原因,如果说以前100个人干10个人的事,现在很可能是10个人干100个人的事。

此外,专业人员分布地域不均,企业企业往往需要异地协同办公,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SaaS 产品的需求。比如,北京擅长模式创新的公司,可能会涉及到硬件、电商等业务,硬件落地要落在深圳,淘系电商很可能会落在杭州,跨地域沟通的需求频繁,相比经常出差,远程协作、视频会议等方式,其实效率不低,而且方便有效,节省成本和时间。

这场针对Email的“谋杀”,并不意外。

不论是Slack、Zoom,都已不是“新产品”。以Zoom为例,其创立时,市面上就已有Webex、微软Skype、Google Hangouts、BlueJeans、GoToMeeting等诸多竞品。巧合的是,Zoom的创始人袁征还是Webex早期的创业团队中的一员,后因为公司被收购加入了思科视讯团队。

作为两家知名的SaaS公司,过去都在不同场合里公开吐露过“成功的秘诀”,比如用户导向,比如将产品做到极致。

但如果从商业本质上来看,则是大厂的商业策略为这些企服小公司留下了突破口。

诸如Webex、Skype、Google Hangouts、Lync等产品均是来自于大厂,其商业价值主要体现在作为大厂原有企业服务的一部分,让原有产品可以卖得更贵,帮助企业增加营收。老牌企业服务软件公司的客户多以中大型客户为主,关注的是“Key Account"。

Slack、Zoom等产品,均是来自创业公司,本身是为了提高企业效率,并希望以此为切入点打动企业付费。作为行业的新来者,更容易打动中小客户。

这使得Slack、Zoom等产品在过去十年可以快速抢占市场,并且从中小到大型公司延伸。

分析Slack、Zoom的财报,也基本可以验证这一点。根据Zoom的招股书,Zoom当时有约5万家企业客户,只有344家企业客户年付费超过10万美元。根据Slack的招股书,Slack约有8.8万个企业付费会员,其中只有575个帐户年付费在10万美元以上,这些帐户的营收大约占公司总销售额的40%,同时还有51.2万个企业用户使用免费账号。

但Slack、Zoom等公司的高歌猛进,也已经吸引了大厂们的关注,大厂们也在针对自己原有的中大型客户推出类似的产品。比如,在收购Slack被拒绝后,微软推出了”Teams", 产品十分类似“ Zoom+Slack”,并向原有客户销售,还在年报中将Slack列为竞品。而在同年,Google也推出了包含Gmail、Docs、Drive、Calendar、Hangouts 等功能G suite。

与此同时,Slack、Zoom等公司如果仅服务中小客户,也一定会遇到增长的天花板,届时如果要渗透大型企业,很可能少不了要与这些传统的企服软件大厂一战。

这一战,他们能成功吗?我们拭目以待。

在Slack、Zoom等公司的资本高光下,我们不由得问为什么过去中国的企业服务软件一直没有发展起来?

国内的企业服务软件市场,如即时通讯行业,起步其实也很早,国内成规模的视频会议公司至少20多家,做企业协同软件的大小公司也有不少。

但中国的企业服务软件市场,与美国有天然的不同。比如,在美国最容易成功的,是服务中型以上的企业客户;但在中国,做中大型企业的团队更容易成功。再如,美国最好的SaaS公司一般都选择收费,但中国可能前期很可能需要免费。

事实上,在国内,2B的市场是由2B和2G(Government)组成。大部分大公司服务还是一些老牌的公司、垄断行业。现阶段,对后者来说,效率的提升可能未必是重点,所以针对国内大B的企业,多是线下经销销售,某种程度上赚的是“关系钱”。

国内民营企业,对于效率有相对比较高的需求,然而由于利润有限,并没有钱大规模投入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更多会选择钉钉/微信这一类免费产品。因为免费,往往使用体验跟Zoom这一类付费、保证QOS的产品相比。钉钉/微信,会不会提供超过付费Zoom/Slack的体验的产品,仍需观察。

但随着民营企业数量增加,注重效率的企业数量增长,未来中国的企业服务软件市场依然存在巨量的机会。在中国,这个赛道也很可能会有Slack、Zoom这样的明星公司出现。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