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
繁體中文(台灣)
分享

酒店业反攻,共享民宿会不会走上共享租赁的老路?

财经作者: 王新喜
酒店业反攻,共享民宿会不会走上共享租赁的老路?
摘要共享民宿市场近年来的增长态势已经引发酒店行业的焦虑。

文/王新喜

共享民宿市场近年来的增长态势已经引发酒店行业的焦虑。据中国旅游协会发布的《2017年民宿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民宿数量从2016年末的5万多家发展到2017年末的20万家;民宿直接从业人员达到近200万人,民宿行业营业收入达362.8亿元。根据国家信息中心、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18 年我国共享住宿市场收入约165 亿元,占全国住宿业客房收入的6.1%,较上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而在美国,这一数据占比已经超过了25%。

hougarden

Airbnb早前也发布数据成,2018年下半年,爱彼迎中国的业务预计增长近3倍,Airbnb的国内游市场增长迅速,已超过总业务量的50%。

共享民宿的迅猛发展势头让酒店行业开始坐立不安,产生了危机感。在4 月 29 日,万豪发布「Homes & Villas」(家园与别墅)短租服务,提供位于 100 多个目的地的 2000 多套高端住宅,从普通的一居室、到爱尔兰的城堡等各种标准,充分满足客户的居住需求。当前只有美国、欧洲、加勒比海和拉美地区可用。

共享民宿对酒店业的侵蚀显而易见

共享民宿本质是一种O2O模式的创新,它主要分为B2C与C2C模式两种,前者相当于短租行业的京东模式,以途家网为代表,后者相当于淘宝模式。当前C2C模式占据主流,C2C模式是个人房屋所有者与房客之间通过平台连接,完成预定、入住、评价等过程,平台只是作为提供信息发布、身份认证、交易撮合、安全保障等服务中介。当前C2C模式的房源数量与市场规模在国内市场占比接近八成,是共享住宿的主流模式。它其实是旅游产业的一个环节,相对于酒店行业,它更加低频,是酒店行业的一个细分市场。

它的发展之所以引发酒店行业的重视是因为共享民宿在美国市场已经切掉了整个旅游住宿市场25%的市场蛋糕。而在中国市场,共享民宿的增长不容忽视,消费端需求也正在出现微妙的变化:许多游客去外地旅游时,越来越多的倾向于延展性的体验当地文化,入住民宿是一个更为有趣的体验。从性价比角度来看,民宿的体验要更加个性化更有居家感觉,适合家庭旅游。

此外,过去商务人士出差一般会选择酒店,但许多商务人士当前也愿意选择在假期旅游的这个时间点体验个性化的民宿。其次,在当前,家庭出行旅行越来越多,数据显示,家庭游占整体旅游群体的30%,厨房和洗衣机成为他们预订房源的主要需求。因此,总的来看,酒店业主打商务人群市场,而共享短租的核心用户群是旅游、休闲用户群体,各大平台的定位也体现这种与旅游市场的绑定,比如小猪短租是主打国内游个人市场,建立中国房东社区;住百家是要做出境游的流量入口。

共享民宿对酒店业的侵蚀显而易见。根据数据分析公司 Second Measure 的研究称,万豪、希尔顿等连锁品牌 2018 年的回头客比例下降了 14%-19%,而 Airbnb 提升至了 40%。

hougarden

无论是潜在用户还是交易额,民宿短租的增长趋势将会持续,这与当前国内的房源供给端的增长成正相关。从目前来看,房源供给端整体上是处于增势,我国的房屋空置率在逐年上涨。早在2015年,房屋空置率就已经达到了30%。从增长趋势来看,有数据显示,民宿市场在中国,每年的增长率超过150%。因此,如果说将短租民宿看成是共享经济的一个细分领域,那么它的供给端也就闲置资源目前是供大于求的状况。而中国房屋空置率高为共享住宿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源支撑,平台方如果能充分激活消费端市场,有条件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共享民宿市场。

但从用户端来看,当前的用户习惯尚在培育之中, 酒店入住依然是主流,目前共享民宿市场巨头在市场教育层面尚不到位,尚没有将性价比更高、居家感更强、环境多样化、个性化与更深入的文化体验有效的灌输给用户,它还需要时间来教育市场。

酒店反攻民宿,会不会走上共享租赁的老路?

共享民宿领域虽然发展了多年,但到今天尚没有出现巨头形成行业性的垄断,虽然小猪、途家等玩家在发展之中,但体量距离Airbnb这类巨头还存在差距,在国内的共享经济领域,目前欠缺一家垄断性的巨头来统一整个市场,这也是为何爱彼迎在中国市场以及酒店业反攻共享民宿依然存在机会的重要原因。

民宿行业的另一大挑战在,它主打的其实是陌生人社交文化。但在国内,主流文化是熟人文化,对于陌生人社交尚存戒备之心,但是利好在于,国人愿意体验新事物,追求性价比,这为共享民宿提供了一定的增长潜力。某种程度上酒店行业向民宿领域出击,意味着它们看到了危机与风险,这一方面会逼迫酒店行业提升服务与标准,比如说过去五星级酒店卫生问题频频曝光;另一方面,也会倒逼短租民宿行业对行业共性短板的解决,比如说民宿的卫生、安全、隐私等相关问题依然有待解决。

共享民宿是少有的几个真正践行共享经济的领域,但在中国市场,过去的共享单车等经验表明,共享经济在中国容易发展成为共享租赁,目前共享民宿可以说是真正的共享经济,依赖平台对房源资源的配置,通过存量满足市场需求。

但是如今酒店业进入该领域之后,共享民宿平台可能又会走入共享租赁的老路。而共享民宿玩家需要警惕酒店行业是否会通过增加新的增量比如说通过自建民宿或者将酒店改造成民宿的形式来应对市场冲击,万豪的短租合作商 Hostmaker 前 CEO 詹姆斯?莱蒙说过这样一句:「他们无法在规模和房屋数量上成为(短租市场)的领导者,但我认为这不是他们需要实现的目标,他们只是试图为特定的客户群和某些类型的住宿提供替代方案和可靠的选择。」

而民宿相当于酒店业的一个细分领域,如果要快速打造这一细分品类的产品,自营或者第三方合作建立租赁体系是相对快捷的方式。

原因在于,其一,民宿当前增长迅猛侵蚀酒店行业蛋糕,大型酒店集团不会眼睁睁看着这些平台做大,当前主要共享短租民宿主要竞争焦点在于房源,而酒店行业未来可能会考虑自建民宿,甚至以价格优势拿下旅游景点周边民宿做二房东,进行标准化管理。

从目前酒店行业的做法来看,普遍与房屋租赁平台合作进行布局,比如凯悦酒店集团 2017 年投资了高端房屋租赁平台 Oasis Collections,雅高集团 2016年4月以1.48亿欧元收购了高端短租公司Onefinestay ,由此增加了1万处短租房源。凯悦战略投资了短租公司Oasis ,为其700家酒店增加了2000处短租房源。万豪也是和第三方管理公司合作,提供钥匙或门禁密码,并从中抽佣。

因此,酒店业自建民宿或者与房屋租赁平台或者寻找有意愿的民宿业主合作形成长期的租赁契约可能是酒店业未来布局的一种思路。对于后来者来说,这种方式可以更有效的竞争房源。

其二,目前共享民宿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安全与合规隐患以及隐私偷拍等事件存在,比如说,日前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了一起,爱彼迎青岛民宿房主偷拍被拘事件,反映了当下民宿隐患的冰山一角。

早前有数据显示,目前短租平台只有26%的女性用户,这意味着它的隐私或安全问题让人担忧,早前共享住宿“偷拍门”、“盗窃门”、消防隐患等问题也频频被诟病,目前各平台没有形成更为具体的破局思路,即便是Airbnb,它在中国市场的基础服务与标准化服务体系上也存在短板,这给酒店业留下了破局的机会。因为相对来说,酒店如果与民宿业主开展租赁合作,将其标准化管理,在安全性与合规层面或许能做到更好。

其二,Airbnb等民宿巨头的全球扩张是建立在房东与房客之间信任与充分保障机制的基础之上,但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尚不完善,但酒店自营民宿走B2C的模式则更有利于避免这层关系上的顾虑,避免了房东与住户之间的牵扯与不愉快,一向对陌生人社交有一定抵触与防备心理的国人来说,酒店自营模式能化解更多人的社交顾虑,解决民宿的安全性与信任机制问题,确保房源质量与服务品质,而高端酒店巨头在资金、物业以及运营渠道与资源上有一定优势。

hougarden

此前也曾有酒店转型做民宿的案例,比如璞华酒店管理集团在2017年签约地方民宿,如家曾启动“云上四季民宿”项目,亚朵酒店曾与网易严选开了亚朵·网易严选酒店等。

因此,酒店行业开始布局共享民宿意味着一种行业的风向变化,正如希尔顿集团的首席执行官 Chris Nassetta 此前曾表示:“我们觉得家庭共享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业务。未来我们的想法可能改变。”

共享民宿的红利期要过去了?

酒店业遭遇来自共享民宿领域越来越多的压力,而当下酒店行业与大型酒店集团开始布局反攻,民宿行业也需要反思应对。因为当前行业的壁垒当前都聚焦在房源的竞争上,Airbnb在全球拥有500多万套房源,是途家的4倍还要多。在共享民宿行业,房源的背后是优质房东组成的社区,房东的是否自愿提升友好度,将房间布置的更温馨以及创造优质差异化的服务,通过分享让租住双方收获良好的阅历与体验,形成一种新的文化交流的社区文化,这是行业的目标,但却是在中国民宿市场行业发展的短板所在。

在信用体系尚不完善、房源质量良莠不齐的中国,这种模式依赖更需要强大的运营能力做支撑。共享民宿平台当前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基于现有资源如何扩张,通过技术与产业链上下游扩张建立壁垒,酒店业、OTA、大型中介等资源拥有者对这块蛋糕虎视眈眈,未来可能以各种方式入局,包括可能打造文化和IP酒店,赋予更具性价比的优势与更加个性化的场景体验,这意味着这个赛道的竞争要胜过以往,甚至会破坏共享住宿当前的“共享”路径,走向自营自建。

在西方兴起的住宿分享经济在文化层面倡导的是一种互助与共享价值,但在国内往往容易被实用主义文化侵蚀,在文化之外,只剩生意。

从当下的趋势来看,共享民宿的红利期正在接近尾声,如何深挖多元化的服务,提升质量标准,该如何解决民宿行业的体验短板,深挖多元化的服务并提升体验质量与标准形成壁垒来应对酒店业的竞争,是当下的行业玩家需要思考的。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我的微信公众号:热点微评(redianweiping)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