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
繁體中文(台灣)
分享

舌尖上的短视频

财经作者: 娱乐产业
舌尖上的短视频
摘要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娱乐产业”(ID:yulechanye),作者 黑河。

彼时《舌尖上的中国》在赢得高收视率同时还收获了巨大的商业回报,如今,当食物被装进更短的画面里,又能煎炒烹炸出多少“油水”呢?

01.从故事风到人格化

2005年,因为受到“播客”启发,32岁的王微辞职创办了土豆网,主打UGC,即用户自行上传分享视频。之后相继成立的视频网站也都开辟了UGC板块。

这为后来视频自媒体的诞生创造了机会。2012年香港人Norma成立了美食短视频品牌“日日煮”,在视频网站上上传自己拍摄创作的做饭视频。那时短视频的概念还未成型,但其基因已经在所谓的视频自媒体里慢慢激活。

到了2013年,姜老刀通过一个视频《圣诞姜饼人》让大众认识到了“日食记”还有那只名叫“酥饼”的白猫。日日煮与日食记大概是现今外界所熟知的最早涉足美食短视频的IP。

不知是否因受到《舌尖上的中国》的影响,这两个账号的视频内容的镜头画面都十分精致清新,制作专业,这与短视频初期的PGC形态较为契合。但二者在内容上又有所差异,日日煮就是高阶版的烹饪教学视频,而日食记则设置了更丰富的场景和故事,在美食之中,还传递了一种生活方式。

后来的李子柒便是日食记风格的传递,只不过场景放置到了古朴的山村田野中,而且聚焦于人格化内容的塑造,让人物成为IP的核心,不再是去中心化的故事风格。

hougarden

现在比较火的“办公室小野”“野食小哥”等都是人格化美食短视频的头部IP,他们的出现也打破了美食的场景局限,可以在办公室,也可以在野外。镜头语言也向UGC转换,变得比较接地气,消解了原来PGC带来的距离感。

与野食小哥类似风格的还有山药视频,在野外架起一个锅,就地取柴,以最原始的烹饪方法制作食物。

hougarden

而@陕西老乔吃货、@美食作家王刚则示范了另一种美食短视频形式,既没有日食记的专业镜头,也没有办公室小野的创意,靠着硬核示范和人格魅力走红。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则是比较纯粹的教程类视频,换句话说就是视频化的菜谱,这类账号填补了美食类短视频的腰部内容,随意在短视频平台上搜索,便有一大串账号出来,粉丝数量大都在几万到百万之间。

02.大胃王、探店...

烹饪之外的美食短视频可能

近两年,美食短视频内容开始逐渐跳脱出烹饪区间,向其他形态蔓延。其中,大胃王吃播便是之一。“吃播”,最早是从2014年底到2015年初在韩国网络上兴起的一种“美食真人秀”节目,对于大胃王而言,他要做的就是在摄像头前,向网友直播自己吃饭的过程,往往面前摆满分量足够几个人吃的各种食物。

在国内,比较知名的大胃王是密子君、浪味仙、朵一等人,这种内容之所以备受关注,一方面是美食本身就具备吸引力,在加上他们比较会吃,更能刺激食欲。

hougarden

美食探店现在也比较受欢迎。这并不难理解,去哪儿吃,吃什么几乎是困扰所有人的世纪难题,而初到一个地方,先去打卡拔草餐厅也是很多人的习惯。相比文字攻略介绍,视频的呈现显然更直接立体。娱乐产业发现,抖音平台上最近涌现了众多美食探店类账号,尽管注册时间不长,却都聚集了不少粉丝。

hougarden

此前抖音曾带火了海底捞虾滑面筋包、西安毛笔宿、沙皮狗蛋糕等美食,这为探店类账号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再加上抖音推出了POI功能,能够更容易实现线上到线下店的导流。

不难发现,这些探店类账号的变现路径因此缩短了不少。而大胃王博主,其实也起到了探店的功能,在密子君的视频里,她会经常到一些餐厅里吃播,起到了“导流”的作用。

hougarden

03.广告、电商,哪一个离美食最近?

对于短视频行业而言,现在主要的商业模式无外乎广告、电商、直播这几种。其中广告占据核心部分。去年开始电商业务也开始慢慢起来。不过相比广告,电商的门槛较高。但对于美食类短视频来说,电商几乎是其核心变现方式。

像日日煮不仅推出了特色内容电商“小煮集市”,还开设了线下“美食生活体验馆”。李子柒、野食小哥也都建立了自己的个人电商品牌。而开通抖音购物车、快手小店的账号也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属于美食类账号,比如新片场短视频下的魔力美食,微念科技下的香喷喷的小烤鸡,都开通了电商卖货。

hougarden

对于短视频做电商而言,除了共有的难题供应链之外,最大的障碍在于如何创作出利于卖货的内容,介绍商品、语言表述都是大学问。而美食类短视频,内容本身其实就是商品介绍,再加上声音、画面的刺激,很容易促进购买转化。

至于人格化美食类内容,则是食物本身的吸引力加上博主个人的粉丝磁力,为电商护航。

而现在,美食短视频的生意才刚刚开始。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