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
繁體中文(台灣)
分享

2019年春节档后,中国电影告别三个时代

财经作者: 一起拍电影
2019年春节档后,中国电影告别三个时代
摘要告别资本平衡市场时代,告别明星号召力时代,告别惯性经验主义时代。

告别资本平衡市场时代,告别明星号召力时代,告别惯性经验主义时代。

2019年春节档注定会成为中国电影行业的一个分水岭,中国电影在经历猪年春节档之后,将进入全新的时代。

综合多平台并结合专资办的数据,今年春节档共产出票房58.38亿,同比微涨1.1%,,观众人次下降10%,场次上涨23%,票价上涨12%。

依据目前的趋势,今年春节档八部影片总的票房落点预计在110亿左右,这个成绩和去年几部影片票房总落点几乎持平,在票价上涨、场次提升,观众人次下降以及盗版侵袭的影响下,极难评定今年春节档是否成功。

hougarden

从2013年开启的商业院线化的春节档,到了今年恰好是七年之痒,一种商业形态的发展肯定不会一成不变,那么春节档恰好是迎来变革的最佳机会。告别了一味的高歌猛进,中国电影行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时代。

资本平衡市场时代瓦解,市场自我调节时代来临

“一到春节所有物价都上涨,为什么大家不接受票价的上涨?今年春节黄金周全国零售餐饮收入10050亿,旅游收入5139亿,都比去年大幅度上涨,电影人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总纠结票价上涨的原因。”

某影管朋友在假期结束后第一时间和拍sir交流说到,今年春节档可能看起来形式很严峻,但对于影城而言,低价票补的退潮反而导致了观众素质的提高,别看就是十元二十元上涨幅度,但的确阻碍了绝大多数因低价导致凑热闹的影迷。

如果今年春节档票价上涨的策略导致票房退步,那么可以说各大院线谨小慎微所冒的险是失败的,但实际的情况是大院线本次赌成了,可能有人会说对于单店而言,对比去年来看,如果算上银幕数量的增长和人次的下降,春节档应该是失败的。

这就要设计到一个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的因素了,可能对比去年春节档来看,今年春节档院线和影城冒了一把险,但相比于其他档期来看,春节档仍然是绝大多数影城每一年的最佳的利润增长点。

既然通过春节档将票价上涨,那么今年整体的趋势便是价格不会下降,一二线整体的结算票价会有15元左右上涨,三四五线假期后价格虽然又会回落,但整体也会有10元以上的上涨幅度。

同时,票补也会逐步的取消,这个困扰中国电影数年的,导致多部影片埋没的因素会逐步趋弱,虽然票补在相当长的时间段内,对于中国电影市场的提升有绝对的意义。但不得不承认,在现阶段内,票补也到了他使命的收尾阶段,在今年第三方和互联网平台将逐步的去票补,这些平台将逐步起到服务和引导消费的作用。

在春节档之前,部分影城和《新喜剧之王》关于排片的纠纷一度吸引了大家的眼球,事实证明,在项目不确定、内容不明晰的前提下,影城对于项目本身的处置和安排必须将其主动权控制在自己手中,不能仅依靠预售和明星号召力来主导排片。

今年春节档最终的局面是,影城拥有了足够强的权力,如何拍、怎样设计最终都由影城自己说了算,可能初一当天还有部分合作的迹象,但到了初二之后,影城便会依据自己的认知来进行排片,这也是和以往由第三方预售票补挂钩而影响排片的最大不同。

那么在今后,长期的趋势便会成为,去票补的电影市场,排片权的争夺会日臻激烈,春节档塞给影城的红包可能在今后长期排片的博弈之中会逐步加剧,问题就在于片方能否衡量好自己影片的质量。

明星号召力时代瓦解,电影工业化时代来临

如果在春节档之前有人说,《流浪地球》可能会大爆,估计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怀疑,但如果有人说周星驰的电影可能票房不过10亿,估计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是痴人说梦。

但实际的情况是,春节档在整体票房和去年持平的前提下,《流浪地球》实现了一家独大。

包括去年的《红海行动》,大家早就已经意识到:靠明星号召力想撬动票房已经非常的困难。

演员在一部电影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要说票房是演员拉起来的,那绝对谈不上。演员对于电影,对于票房,只能是锦上添花的作用。“票房女王”、“票房男星”的说法,也统统都是伪概念。

或许会有人不认同这个观点,但是事实就摆在眼前!你可以轻松找到爆款电影中有哪些演员大咖,却永远不会找到一个演什么都是爆款的演员。真正扛票房的只能是扎实的内容,不是演员或者导演的影响力号召力。

hougarden

《流浪地球》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是因为影片将几乎所有的费用都投入到影片本身制作和特效之中去,唯一的大牌吴京最后也变成带资入组,享受影片后期的票房分成而没有直接拿走片酬。

春节档之后,可以预想到,中国电影明星号召力逐步趋弱,制作成本也将逐步提升,电影工业化的雏形基本建立和形成。

惯性经验主义时代瓦解,内容积累时代来临

《流浪地球》可能最终落点突破50亿,但现在就说“中国电影的科幻元年已经到来,之后中国所有科幻电影都要爆发”还是为时尚早,中国电影能够产生和出现一部现象级的影片是要有多个因素契合才能够实现的,这并不会预示之后该类型影片都有很好的市场反馈。

相似的例子数不胜数,《泰囧》之后,囧系列喜剧爆发,但最终质量和口碑都不尽如人意;《致青春》开启了青春片时代,但之后的影片口碑一路下滑;《摔跤吧!爸爸》破10亿之后,印度影片在国内高开低走,在也没有出现一部现象级影片。

hougarden

但这并不预示说明科幻题材电影未来在中国出路甚微,《流浪地球》的成功说明内地优质题材的稀缺,可能换作其他优质题材,在今年春节档同样会有爆发,只不过《流浪地球》非常的幸运,恰逢影迷对优质内容有强迫的消费欲望的时刻。

近两年,票房实现大突破的影片,完全颠覆了以往我们对中国电影惯有的印象,没有一种单一和固定的题材可以有稳定是回报保障,但优质内容和高质量制作是大部分现象级影片获得观众支持的绝对保障。

《战狼2》《红海行动》《唐探2》《我不是药神》,包括现在热映的《流浪地球》,这些近两年超现象级影片,类型不完全相同,题材不相近,甚至像《红海行动》《我不是药神》和《流浪地球》之前也并不被大多数人所看好。

hougarden

但这些影片都具备了头部影片的所有素质,特别是在未来中国电影市场,如果总是依据前人的思维方式,你可能只会再去制作像《疯狂的外星人》或者一部喜剧片来保市场回报,但风险同样存在。

同理,看起来好像是科幻电影的元年到来,但《流浪地球》的制作成本和周期都预示在想做一部这样的影片在短期内是无法实现的,同时也要面临其他公司的依葫芦画瓢的同竞影片出现。

那么,归根到底,在未来的中国电影市场,不会存在那种所有人最初都看好稳赚不赔的项目,科幻电影想要在这两年爆发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积累过程,但不得不承认,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中国电影市场都将是一个头部独赢的时代,想实现档期内共赢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