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安卓APP都在获取用户隐私,网络隐私进入深入区
“很多时候用户对自己的隐私是麻木的,”腾讯社会研究中心总监王晓冰去年开始与DCCI一块合作做互联网数据隐私报告,今年1月底的报告发布会上,他无奈地说出了这个看法。
根据报告,有一些不必要的用户隐私数据正在被APP获取,尤其是投资理财类APP,会读取用户联系人、读取通话记录等,是获取手机隐私权限最多的APP,其平均获取的权限数量为17.2项。
并且,新技术的发展也让隐私的外延进一步扩大,很多app都在收集用户的指纹、虹膜等生物信息。报告显示,2018年下半年,有24.9%的安卓APP已经通过用户使用身体传感器收集用户的生物信息。
这些被泄露的隐私,很可能成为网络欺诈及网络黑产的诈骗数据。去年一年,仅腾讯安全实验室就拦截恶意网址超5550亿次。
隐私泄露有哪些渠道?
了解隐私泄漏,首先需要了解它泄漏的渠道有哪些?经过报告研究发现,在移动互联网这边主要有四个渠道。 2、公共WIFI,这是前几年比较多的,通过公共WIFI的一个钓鱼。 3、旧手机处理不当,用户的手机里会存储很多信息,在旧手机淘汰的过程中没有及时地清理其中的数据,比如回收了、或被其他的人恶意地去利用。 4、企业存储用户数据被泄漏,这一般是属于恶意攻击或其它的一些类型。 “怎么理解隐私权限管理?就是你的手机上会有你生活消费的信息、生活的轨迹、帐号信息,这些都会在你的手机当中存在,”胡修昊表示,若是隐私被泄露,手机权限被其他人掌握、而且恶意利用的话,结果会非常恐怖。 个人隐私信息泄露,是网络诈骗甚至网络犯罪的源头。 手机隐私权限管理,如果被滥用的话,会直接造成个人隐私信息的泄漏,报告发现,网络诈骗、网络犯罪屡禁不止,而且2018年依然非常猖獗,无论是从垃圾短信、骚扰电话,还恶意网址这一块,数据量都特别特别大。 垃圾短信领域,诈骗类的短信的数量、占比都有一个增长趋势。诈骗一旦成功,对个人的损失是非常大。 骚扰电话比例也是增长。月均诈骗电话是超过500万个的。在诈骗电话的类型这一块,占比较多的首先是要求转帐,要求转帐的电话诈骗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恶意网址方面,腾讯手机安全管家2018年总共拦截5500多亿次恶意网址。在类型这一块,色情网站、博彩网站是占比比较多的。 数据隐私如此重要,应该怎么保护隐私?胡修昊建议,用户层面,应该尽量减少对APP的授权。如果功能用的不是特别多,尽量不要开。用的时候再开。如果有的APP使用频率比较高,那除了主要功能,尽量都不要碰。 此外,要通过正规渠道下载APP,个人信息尽量不要填。对于公众WiFi能不连就不连。更不要贪小便宜。诈骗分子往往通过小便宜诱导用户。遇到奇怪的电话,先等一等。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丁晓东建议,可以成立一套机制,如何从个体的角度,配合整个制度上不断去形成一个合理的监管体制。泄露后会有什么问题?
应该怎么保护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