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
繁體中文(台灣)
分享

90后低欲望?你根本不懂年轻人

社会作者: 36氪的朋友们
90后低欲望?你根本不懂年轻人
摘要时间来到2019年,最晚的一批90后都迈进了二字头。这意味着,所有“奔三”阶段要做的事、要背的锅,都得90后承包了。

好毒的一招。

试想,一大波刚从校园走向社会的90后,踌躇满志,蓄势待发,就像昔日年轻帅气的杰克,都还没撩到肉丝。他刚爬上泰坦尼克号船头,被海风吹得意气风发,正要喊出那句经典台词:“我是……”

话未说完,就被看过好几十遍电影的人剧透:不,你不是。你非但不是世界之王,而且还没多长时间活了。马上船不但要撞冰山,还要断开两半,然后你会把木板让给那个女孩,自己被冻死。非但如此,你的扮演者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还要陪跑20多年都拿不到奥斯卡小金人……

“低欲望”的话听多了,90后的“杰克们”还怎么会有心情把戏做下去?

丧文化流行,低欲望仿佛才是高级的生活方式。

“低欲望”这丧丧的词是哪来的?

和贞子、伽椰子、川上富江同门,“低欲望”这个可怕的词原产自日本。

几年前,日本管理学宗师大前研一感慨,日本年轻人一没欲望、二没梦想、三没得干劲,日本已经陷入了低欲望社会。这位被《金融时报》称为“日本极为稀缺的坦率无忌型”的名人,再一次引起了日本大众的恐慌。

“低欲望社会”的具体表现包括:年轻人不愿背负百万房贷背后的风险,渴望安逸;人口少子化、老龄化问题持续;人们丧失物欲,连奢侈品都丧失了吸引力;三餐将就,吃饱就行;想要出人头地,成为CEO的人越来越少。

在这种状况下,大前研一推断,无论日本实施货币宽松政策或进行公共投资,都无法提升消费者信心,撒再多钱也无法改善经济。

《低欲望社会》的副标题是《胸无大志时代的新·国富论》。

这不正是说90后吗?

90后的人生前辈们拍大腿一想。上世纪80、90年代经济飞速发展的日本,像极了后来的中国;那么日本后来大量出现的肥宅、食草青年、低欲望一族,亦有可能是中国90后会走向的明天。

这个时候,酷爱营造概念的日本人还为我们的90后提供了不少素材。

以拥有日本都市恐怖故事一手资料的NHK特别录制组为例:《穷忙族》,又赚不到大钱,还整天瞎忙的,很像90后;《无缘社会》,远离朋友、家人、家乡,即将孤独老死的,也像是90后。以此类推,什么《女性贫困》《老后破产》也极有可能在他们身上发生,绝非危言耸听。

流行一点的词,小确幸,每天只满足于眼前稍瞬即逝的美好,沉溺于对人生规划没大用处的美食与自拍之中。小确幸的另一种解释是穷充,“现充”的一种变奏,每天照样过得很充实快乐,就是穷而已,这不都是90后。

还有既不学习,也不工作,就是整天无所事事的某些90后,就可以被称为尼特族(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而那些不愿担当事业和家庭的中流砥柱的90后,则甘愿将自己归入了“下流一族”。哎,前辈们叹了口气,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只能说这届90后实在太水了。

在吃过苦挨过饿,奋斗过、蜗居过的中老年人看来,从小就生活在舒坦环境中的90后,没干过啥正确的事。20多岁的人了,不工作的、不找对象的、不生娃的,他们就像横亘在人类社会发展轨道上的巨型米虫,光知道消耗粮食了。

这车开不起来,都是“低欲望”的错呀。

不是90后丧,而是中老年人精力太旺

《低欲望社会》是作者写给日本社会的一个警钟,其本意也必然不是要让年轻人成为千夫所指。那么隔壁中国90后躺着中枪,就更加无辜了。

自从实施宽松货币政策以来,日本银行的贷款持续低利率,房贷利率不超过1%。《参考消息》曾引用东京KANTEI公司调查的房地产数据,2016年东京都内70平米的新建分售型住宅价格为7086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18.8万元)。

一个在东京上班的日本年轻人,如果年收入在平均值以上,奋斗10年多一点,就可以还清房贷,叫中国的90后羡慕。

可能不愿负债买房的日本年轻人确实是低欲望,但我们的90后,屡屡拒接卖房中介电话,出门选择共享交通,对升职加薪也没啥疯狂的想法,这样的“佛”,只能说是工资物价比不以他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了。

而那些为了刚需,将要还债到白头的90后,还一定会从自己仅剩的工资中,挤出一点来买口红、买奶茶,或者把几个月不买口红不喝奶茶的钱攒下来,再不惜透支也要买包包,变身成为拉动经济的买买侠。

他们三餐从简、屏蔽社交,还不是为了加班加点修改好给客户爸爸的PPT;他们任由一个个熬过的夜晚,割裂开自己的梦想、充满朝气的身体,还有和思念之人的距离,也想让社会中这小小的一个环节顺利进行下去。

他们的父母,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丰富机遇而发家致富的中老年人,真正拥有存款的中产,在第二天起了个大早,准备先去白云山徒个步,下午再去老年大学接受再教育,晚上老姊妹还要约着排练社区春晚。

和中老年人比起来,90后真是好没活力呀,可你说能怎么办?没有几个人是躺着就有钱哗啦啦进账的。

不是低欲望,而是欲望在别处

在一集《圆桌派》中,窦文涛等人一同聊了聊“低欲望社会”这个话题。嘉宾耶鲁大学金融教授陈志武指出,“低欲望”实际上是当下社会的一种富贵病。

早在1972年,国际学术团体罗马俱乐部发表的第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就想象过一个人有钱到极限,不过还是一日三餐,穿着好看的衣服就那几件,即便他买下了一整条街的豪宅,具体到某时某刻,他也只能身处于其中的那一砖上。

如今,社会发展成熟,每个人的基本生存已不成问题,财富也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不用为一根葱、一袋盐争得你死我活,这时候,人人都自然会变得更佛系、更体面,更别提和GDP一起成长起来的90后了。要求他们浑身散发出对金钱、食物的强烈欲望?没必要。

“低欲望”实际上是一种富贵病。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的胡澎主任也在接受《南风窗》采访时提到,奋斗不一定只存在于经济维度,从无到有的生存问题被解决后,摆在人们面前的就是怎么让社会更精致、更美好、更人性化。

营口的老王发现自己家大闺女不爱穿貂了,那可能是她看过许多“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的纪录片后,就坚决抵制危及动物生存的物品,甚至连雇佣黑工厂,给环境带来过多压力的时尚快销品都不愿意买了。

上海的许阿姨发现自己儿子喜欢的净是“性冷淡”风的家装,叫他自己装修房子,没有一平方不是黑白灰的。但许阿姨不知道的是,这些看起来跟酒店没啥两样的极简家具,背后涵盖了多少工业设计、人体力学研究,能够让居住的人更舒适,比她喜欢的小碎花田园风要贵好几倍。

年轻人更喜欢看起来低欲望的性冷淡风格,但这种生活方式并不廉价。

还是那集《圆桌派》,窦文涛总结到,不是低欲望,是欲望在别处。马家辉补充,低欲望,实际上是异欲望。

夹在中国90后和日本年轻人中间的韩国少年是这样唱的:

好房好房好车好车

那样的东西就会幸福吗?

……

大人告诉我

辛苦也只是现在而已

让我稍稍再忍耐一下 以后再做吧

……

不要再说以后这种话

不要再束缚他人的梦想

时代都来到了多元化,天天把钱钱钱挂在口中的人,才会被贫穷限制了自己的想象力。

另外一位日本学者姜建强认为,所谓的低欲望实则是在重塑自己,而重塑自己就是重塑这个社会。

90后率先开启了重塑的过程。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