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一场社区生鲜围猎战
![打响一场社区生鲜围猎战](https://s.hougarden.com/image/3e/4b/3e4b92e3d72424b1b3620c5848de63d9.jpg?x-oss-process=image/quality,q_80/resize,w_1920/format,webp)
其实已经过去的这几年来,生鲜作为商业新风向,早就越演愈烈。“家门口500米内如何买菜”这件事上,诞生了许多区域化品牌,如生鲜传奇、钱大妈、朴朴超市、谊品生鲜等。
这些生鲜连锁门店在区域内有着高密度、高坪效和较强的品牌效应,用标准化的经营模式在传统生鲜小店和大卖场之间打开了新的局面,同时也吸引了资本的大量关注。
除线下的连锁化门店,社区团购自2018年8月出现井喷式融资后进入全国范围内的疯狂扩张,短短几个月内在几十亿的资本推动下,从线上蚕食着社区生鲜零售的市场。
互联网巨头们当然不会无动于衷,阿里、京东、美团、苏宁等玩家也已相继进场。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次,他们没有止步于防御性的占位或是通过资本间接参与,而是将社区生鲜的相关业务作为战略重点推进。
这里所讨论的社区生鲜,泛指社区周边500米范围内的生鲜零售业态,包含到店、到家,以及O2O三种业务模式,这三种模式在成本投入、扩张速度、壁垒优势等方面差异明显,各家选择的切入点也大有不同。
全渠道、多维度,巨头卡位社区生鲜
作为互联网巨头,要说社区生鲜的先入场者还得是京东。早在O2O大行其道的2015年,京东在4月份就推出了到家业务,通过众包物流体系提供to C的生鲜及商超百货配送业务。
这是一种轻量级的切入方法,但京东并不甘于只做“跑腿”的。比起线下门店或前置仓,京东更希望发挥自己最优势的物流能力,而通过线下商家来实现仓储功能。
2015年8月,京东斥资43.1亿元战略入股永辉超市,并持有后者10%的股份。同年12月份,京东到家与永辉超市达成合作,借助永辉在生鲜供应链方面的巨大优势,京东到家迅速成为生鲜电商的头部玩家。
在这之后,O2O时代的生鲜电商死伤惨重,据媒体报道,2017年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平台中,仅1%实现盈利,4%持平、88%略亏,另有7%处于巨亏。
随着O2O泡沫退去,线上红利逐渐衰退,在生鲜电商的颓势之下,行业重心转向线下。区域型的社区生鲜折扣连锁店自二三线城市兴起,并迅速填补了家庭日常生鲜消费的空白。
这类新零售业态一般以中高档生鲜食材为主,覆盖范围为门店周边三公里。相对于社区生鲜,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一业态更类似于区域型卖场,但通过30分钟到家的配送业务,也能够基本覆盖社区生鲜的中高档需求。
据媒体报道,社区菜场基于盒马自有品牌日日鲜,采用自营+联营模式,商品结构接近现有菜市场体系,单店经营面积约为500-1000平米。
其中,阿里基于菜鸟驿站体系推出“驿站拼团”功能,以菜鸟驿站作为线下自提点,以电商拼团模式售卖商品;盒马以APP内的“盒社群”功能,由工作人员更新促销信息。
京东上线的拼团小程序“友家铺子”则是基于京东联盟(电商广告联盟平台)体系,店长(即团长)需要注册成为京东联盟站长,并拥有实体线下店面,通过推广商品服务获得京东CPS 平台的CPS返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