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放宽5月生效,CCCFA新政将成房市“重大利好”,真的吗?
后花园4月18日报道:
新西兰政府再度调整《信用合同与消费者金融法案》(CCCFA),并将于5月4日正式生效。
最新调整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1)在评估可负担能力时不计入可自由支配支出;
2)在计算如何还款时为借款人提供更多灵活性;
3)针对现有信贷再融资,增加支出和收入全面评估的例外情况。
CCCFA是新西兰政府在2021年12月引入的一条全新信贷规则,其主要目的在于保护消费者因过度杠杆而陷入贷款陷阱,维护金融稳定。不过该规则自问世之初便饱受争议,原因在于初版的部分内容极其苛刻,不合市场常理。比如银行可能因为借款人在过去三个月消费太多咖啡、外卖而拒绝放贷或减少放贷,将一段时间内的消费行为视为常态,且默认行为不会更改。政策推出后,关于银行花式拒贷的新闻一时间层出不穷。政府见状曾数度修改条款,然由于力度有限,并未溅起太大水花。
从5月4日开始,CCCFA新一轮调整即将生效。可能是因为住宅交易市场低迷太久,急需一个利好鼓舞人心。消息一出,有声音欢呼房市将迎“重大利好”,事实果真如此吗?
愿望是美好的,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对于5月新政,小宇信贷认为还远远谈不上“重大利好”。
首先,与其说新政是对信贷环境的一次松绑,不如说是对之前矫枉过正的一次回调。政府保护借款人的初衷固然不错,可保护过当却会造成弄巧成拙的反效果。新政只是让信贷环境较之前有所松绑,还远远谈不上宽松。尤其与CCCFA引入之前对比,信贷已大幅收紧。
其次,CCCFA只是政策层面的放松,具体效果还要看贷款机构如何执行。问题是法律仅代表底线纪律,贷款机构可能会根据实际风险来调高门槛。据小宇信贷透露,ANZ就在近日上修偿贷能力评估标准。因此,政策放松不一定意味着实际信贷环境放松。
至于信贷对住宅交易市场的提振作用,小宇信贷更是认为效果有限。
一方面,贷款机构在评估如何放贷时会权衡多种因素,借款人的日常支出只是影响因子之一,而测试利率和工资水平会占有更大权重。就当前环境而言,小宇信贷称贷款难主要难在工资水平上不去,是置业者贷款途中的最大拦路虎。
反观CCCFA,只影响贷款机构对借款人日常生活支出的评估,因此即便放松,对于整体信贷环境的改善也作用有限。
另一方面,在健康住宅立法、利息抵扣取消、利率不断上涨的接连打击下,投资者大量退场,如今市场主要由刚需买家支撑。根据央行公布的信贷数据,去年2月流向投资者的贷款总额为$10.57亿,今年2月已萎缩至$6.26亿,降幅高达40.8%。相比之下,同期流向首次置业者的贷款总额则从$9.54亿缩至$8.15亿,降幅为14.6%。
房市要想回暖,少不了投资者的参与,可CCCFA对投资者融资能力的影响并不明显。综上所述,5月新政恐怕很难对房市产生显著的提振作用。
在很大程度上,房市何时回暖可能要取决于央行的加息周期何时结束。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观点,目前利率上行只是暂时现象,一旦通胀得到控制,各国央行将再次放宽货币政策,并将利率恢复到疫前水平。
那么问题来了,央行何时才能彻底控制通胀这只猛兽呢?
对此,IMF称全球通胀率虽然会逐渐走低,但速度远低于此前预期。预计全球平均通胀率会从去年的8.7%降至今年的7%,并在2024年回落到4.9%。
具体到新西兰,通胀率虽然低于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但远远超出2%~3%的目标区间,因此央行打压通胀决心不减,违背市场预期加息50个基点,并认为通胀率会在7%以上停留更久。
目前新西兰通胀控制主要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打压需求端,不过已有经济学家提出不同观点。独立经济学家Cameron Bagrie就在近日敦促政党利用经济政策杠杆帮央行应对通胀。
“这些杠杆掌握在政府手中……最大一个显然是设置正确的移民政策。”
“通过完全不同的视角来观察全局,即从供应端而非需求控制端来思考通胀。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关于需求的讨论,对供应却没有足够关注。”
责任编辑:番茄捣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