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
繁體中文(香港)
分享

父母给的大学生活费为何越来越不够花?

财经作者: 36氪的朋友们
父母给的大学生活费为何越来越不够花?
摘要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谷雨数据”(ID:guyudata),作者  谷雨×数可视,经……

近日,成都一名大一女生向父母索要每月4500元生活费遭拒。话题一出直上微博热搜,网友或是纷纷吐槽,"我一个月工资4000打扰了",或是晒出暴露自己年龄的当年生活费,"08年读大学,一个月600"。

hougarden

小编已经是90后中年人,离开校园四舍五入也有10年了,所以现在大学生生活费到底有多少呢?怎么都狮子大开口竟然要4500元一个月了?大学生的钱都花哪了?

大学生钱花哪了?三餐和人际交往

微博《2018中国大学生网络生态与消费行为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日常三餐(36.26%)和人际交往(17.82%)是在校大学生最大的两项开支。

hougarden

日常三餐方面,近50%的大学生每月花费在601-1200元之间,食堂、校外餐馆和外卖成为大学生们一日三餐的主要选择。高校食堂虽然近几年略有涨价,但性价比还是很高,对饭菜要求不高的话,一顿饭可以控制在15元以内。

小编曾在清北人大蹭过饭,清华食堂羊杂汤8元、馒头0.2元一个、花卷0.3元一个、半份排骨菜4元钱,北大食堂酱鸭腿5元、chaoxian冷面12元、一荤一素7元左右,人大食堂咕咾肉5元、炒牛肉8元、炒西兰花4元。

但高校食堂较短的开放时间、拥挤的环境、菜品质量较低以及打菜阿姨手抖的程度过高,让点外卖成了许多大学生的饮食首选,将近90%的大学生点过外卖。

同时,大学是一个人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转型期,人际交往必不可少。聚餐、一起出去玩,认识更多朋友的时候,自然会花掉一定的费用。

而如果你的孩子恰好有一个男/女朋友,那么可能要考虑给孩子一些额外的恋爱经费了。数据显示,大学生年均恋爱支出在4878.2元左右;而且,与大家想象中截然不同的是,恋爱支出的性别差异不大,男生年均5281.35元,女生年均4548.73元。

此外,大学生还有一些其他的必要开支,比如服饰、交通、考试等。以考试为例,艾瑞咨询的数据统计显示,70.3%的大学生在读期间参加过各类培训;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对培训的需求越来越大。比如一般大学都要求的四六级,新东方北京的网站上,四六级培训的平均价格为3080,雅思、托福的培训费用则更加高昂。

hougarden

至于男生酷爱的休闲娱乐产品,女生必备的化妆品等,同样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hougarden

大学一月生活费,父母半年窝窝头

大学开支项如此之多,那一个月生活费到底需要多少?微博报告数据显示,80%大学生月均生活费少于1500元,家庭月均生活费供给1325.5元。

家庭月均生活费供给1325.5元是个什么概念?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相当于月均可支配收入为2352.3元。父母其中一人,得拿出56.35%的可支配收入来供孩子在大学生活。如果孩子有公主病,愤愤不平非要4500元一个月,那父母两人每个月还剩204.6元,还不够买几斤猪肉的。

如果大学生来自农村家庭,那数据对比更为触目惊心。2018年,只有上海、浙江、天津、江苏、福建、广东、山东(北京2018年起不再公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农村居民,每人月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1325.5元。

挖财记账《2019大学生消费报告》显示,北京在校大学生月均生活费领先全国,达到2400元,上海、杭州的月均生活费超过2000元。相比之下,甘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最低,每月仅733.7元。试想,一个甘肃农村家庭出来的大学生,在北上杭等消费水平高的大城市读书,单就生活费不就得掏空父母所有可支配收入?

生活费如果不够,靠花呗白条来凑

中国青年网2017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95%的受访大学生生活费由父母提供;上海商学院最新调研同样发现,超过90%的大学生生活花费来源于父母。

一方面,绝大部分中国大学生的生活费是由父母供给,而非自食其力,另一方面,父母供给的费用占了他们生活费的绝大部分。然而,很多大学生对家庭收入情况并不了解,一旦脱离父母的管束,很容易大手大脚盲目攀比消费。他们"日益增长的生活费需求与父母给的生活费完全不够花"的矛盾越来越大。

hougarden

其中一部分大学生开始使用互联网金融平台提前透支消费。根据《2018年大学生消费洞察报告》,分期付款已经成了近半大学生的必要经济支撑,而蚂蚁花呗、京东白条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是他们的首选,其中更有7.6%的人使用过现金贷。

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在很多大学生身上,我们能清晰地看到这句话的影子。当代大学生中很多都是花呗、白条的重度使用者:生活费不够,花呗白条来凑。钱包空空的、花呗满满的是他们的常态,每个月点开花呗账单,被金额吓一跳,一项项地核对,结果发现每一笔都是自己本人花的,千真万确。

不过,尽管提前透支是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这也并不意味着他们都在无脑地超前消费。根据2017年花呗发布的消费报告,近7成的年轻用户每月的花呗消费控制在了授信额度的2/3以内。而通过花呗完成消费后,按时还款的90后人数比例高达99%。

然而,对于小部分大学生来说,互联网金融平台已经从一开始补充生活费缺口的小金库,变成了充满金钱诱惑的消费陷阱。一开始只在某网贷平台上借了2000块,后来就利滚利成了好几万,甚至有的成了新闻里"被网贷毁掉的年轻人"。

让大学生们意识到理性消费意识很重要,让他们了解家庭收入情况也同样重要。《大学生蓝皮书:中国大学生生活形态研究报告》发现,大学生家庭收入越低,个人月消费水平越低,选择自己打工赚钱的比例越高。也就是说,了解到家庭收入情况,他们会更节流,降低消费水平,同时他们会更开源,选择自己打工赚钱。

有学者发现,从大一到大四,家庭收入对于大学生生活费的影响是逐渐减弱的趋势,大四阶段还出现了低收入家庭的学生"逆袭"的情况:最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在形象、社交、自我发展、其他食品的消费超过了高收入家庭。这和他们对于家庭收入的依赖较低有关,各组大学生以家庭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比例依次为66.7%、76.7%、91.6%、88.2%。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是有道理的。

hougarden

结语

互联网时代给基本没有经济负担能力的学生党创造了一种幻觉。在这种幻觉下,大多数大学生还是理性的,但也有些大学生因此选择用花呗、白条甚至网贷来堆砌出自己向往的生活。他们中很少有人看到,这些幻觉统统破灭之后,凝视着自己的消费主义深渊。

参考资料:

QQ&凯度Z世代消费力白皮书

大学生的消费与认同建构--基于家庭收入水平差异的比较分析

「好奇心日报大调查」大学生的钱都花在哪儿了?我们至少有39种答案

2019年上海商学院全国在校大学生调查

大学生蓝皮书:中国大学生生活形态研究报告(2013)

中国新闻周刊:大一新生月生活费4500,但应届毕业生月薪却不足6000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