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偶像是一颗卫星”,中国将于2022年建成第一个真正代表全人类的国际空间站
”你们的偶像都是明星,我的偶像是一颗卫星。“
电影《后会无期》里的一段话,藏着人类对太空探索的向往。
2022年前后,中国将建成国内首个空间站,并邀请全人类共享发展成果。
在不久的将来,童鞋们可以拍着胸脯,指向天空,自豪地说:
我的偶像,是第一个真正代表全人类的空间站。
据新华网报道,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第62届会议在维也纳举行,“会议期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于12日联合宣布,来自17个国家的9个项目从42项申请中脱颖而出,成为将在2022年前后完成建造的中国空间站上的科学实验首批入选项目。”
这条信息,主要透露了两个知识点:
1. 中国空间站建成时间为2022年前后:
据央视新闻报道,”我国空间站将在2022年前后建成,并有望在2024年国际空间站退役后成为唯一在轨运行的空间站。”
图源:央视网
预计在2024年要退役的国际空间站,是从1998年开始,由美国宇航局(NASA)和俄罗斯宇航局(Roscosmos)共同合作建成的。
它是人类历史上第11个空间站,为人类的科研做出不可言喻的贡献。实际上,国际空间站原本的设计寿命是2015年,现在已经是超期服役的状态。
不过,国际空间站从来没有带中国玩。俄罗斯和欧盟都曾同意过让中国加入,但是美国却总以防止太空技术“大规模扩散”为理由拒绝中方的加入。
图源:爱斗图
2. 来自17个国家的9个项目都可以在中国空间站做科学实验:
据新华网报道,当得知中国官方公布空间站参与国名单时,“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主任西莫内塔·迪皮波说,联合国此前与其他一些太空机构有过类似合作,但没有任何一项协议的包容程度能与此相比,她称中国开放空间站是一个‘伟大范例’。”
有网友称:“中国空间站是一个比国际空间站还要国际的空间站。”
图源:果壳新世界
中国空间站的国际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邀请对象覆盖全球,联合国所有会员国都能提出申请。”
也就是说,不管你是谁,来自哪里,是富是穷,是先进还是落后,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只要你的项目可以对人类作出贡献,就有机会上空间站。“
比如名为“高性能微两相冷却系统的空间应用”的项目,就由意大利罗马萨皮恩扎大学、肯尼亚马查科斯大学等机构联合申请并实施。”
图源:world scholar forum
第二,“评审专家也兼容并蓄”。
项目中评审人员,均来自世界各地,有联合国的专家,也有中国,欧洲,美国等地太空机构的专家。全球各地的人才汇聚在一起,为人类的前途出谋划策。
图源:解放日报
很多童鞋表示,现在的国际空间站不也是这样么?国际人一起做国际事。
嗯,还真的不是。
“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前会长、莱斯特大学空间与地球观测研究所所长马丁·巴斯托评论说。他指出,现在国际空间站上的实验机会通常只限于其合作伙伴,其国际化程度“存在局限”。”
图源:新浪网
先不说国际空间站不带中国玩,很多发展中国家也根本没有任何进入太空的机会。
其内在原因,还是因为国力较弱的国家在参与太空项目时的收益远远大于贡献。
但是,中国不一样,毕竟,我们是从被封锁的环境中走出来的。一路上磕磕碰碰,人前的光鲜亮丽,对比于人后的酸甜苦辣,可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除了中国空间站以外,中国有很多技术,是在被西方封锁和遏制的情况下开发出来的。
第一个,是北斗导航。
在北斗问世之前,大家都知道一个东西,叫GPS。 所谓GPS,是由美国于1970年研制,于1994年全面建成的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在技术上,由于GPS是美国独自研制的,基本上不会与任何其他国家进行技术分享。
图源:tech Rabies
虽然GPS在民生领域的用途与北斗差不多,但是在军事领域,美国军方可以随时切断GPS信号,或者改变GPS的发送编码,导致不可逆转的损失。
例如台海危机爆发时,东海大演习的导弹就曾因美方突然切断GPS信号造成意外的目标偏移。
图源:搜狐
全球定位系统,可以说,是国防的眼睛。这样重要的东西要是控制在别人手里,任人蹂躏就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经过91年的海湾战争,96年的台海危机,决策层发现,北斗系统的研制是迫在眉睫。经过相关人员多年的技术攻坚。终于,在2012年,北斗开始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 直到如今,北斗卫星已上天45颗90多个国家“亿级”北斗系统所有技术部件研发已达到100%国产 图源:天极网 第二个,是量子通信。 量子通信,简单地说,是一种更安全更高效的通信方式。 据上观新闻报道,“16年发射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已成功完成了三项既定目标: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星地间量子通信,在1000公里尺度上验证了量子纠缠效应,在星地间实现了“拷贝不走样”的量子隐形传态。” 在研发初期,中国技术团队需要了解激光通信卫星技术方面的知识,而彼时全球仅有一家欧洲企业掌握了激光通信卫星技术。当中方寻求合作时,不出所料,不但遭遇要价过高的困难,还得不到技术出口许可。 图源:上观新闻 但是,技术封锁并不能阻止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崛起。经过中国科研人员全心全意的投入,墨子号的量子科学实验依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据悉,自墨子号成功运行后,我国将计划发射轨道更高的量子通信卫星,争取让通讯范围覆盖全中国。 如今,在量子领域,中国的科研论文发表量排名全球第一,专利应用排名第二。中国甚至率先突破水下量子通信技术,让西方国家不得不主动寻求合作。有的国家甚至希望中方不要进行相关技术封锁。 面对此情此景,我想吟诗一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图源:中华网 第三个,是光刻机。 光刻机,是芯片制作最重要的一环。如果没有光刻机,芯片只能是一张图纸。直至目前为止,光刻机制作技术一直掌握在海外国家手里。 目前,全球最知名的光刻机制作公司是荷兰的ASML,该公司拥有接近90%的市场份额,在光刻机市场属于垄断地位。 (光刻机)图源:中国军政新闻 有人说 “既然垄断,那为什么不卖到中国获取高额利润?” 拜《瓦森纳协定》所赐,在高新科技领域,中国一直在西方国家的禁售禁运名单中。国内一家知名芯片制作公司,中芯国际,就算有钱,也不可能买到目前最先进的光刻机设备,只能通过曲线救国的方式购买5年前的光刻机设备。 譬如2015年,同行可以购买分辨率为10nm的光刻机,而中芯国际只能购买分辨率为32nm的光刻机,差距高下立见。 图源:每日头条 曾经,中国自研光刻机的精度只能达到惨不忍睹的90nm。但是,就在今年,中国自研成功首台利用紫外光源实现22nm分辨率的光刻机。 虽然与目前主流的7nm光刻机还有很大差距,但这种短时间内快速的技术跃迁,让光刻机垄断巨头ASML感到担忧,促使他们主动与中方芯片企业合作,同意中方的购买需求。 图源:聚超值 除以上三种以外,还有军备方面的封锁。 据悉,世界军备有关的技术有400多种,其中对华封锁就有350种。但这种大规模的技术封锁,并不能阻止歼10、歼11、歼15、歼20、运20的出现。 每一架翱翔蓝天的战斗机背后,有汗水,有不甘,有思考,更有面对困难永不言退的中国心。 记得在《流浪地球》中,最让大家彼此动容的一幕: 全球所有工程师在最后的危机关头调转车头,向一个成功率约等于0的生存希望去奋斗去努力。 图源:凤凰科技 镜头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在这冰雪交加,逻辑为王的年代,我们看见了最后一点,仅属于人类的浪漫。 1977年,旅行者号从地球出发,前往宇宙深处,上面除了制作精密的科技仪器,还有一张囊括了人类文明的金唱片。旋律优美的《高山流水》,播放在声音无法传导的真空中,外星人知道了,是否会觉得这个文明有那么一点小幽默呢? 现在,旅行者一号的所在之处,能拍到这样一封图片: 图源:NASA 图上的那一点,有光鲜亮丽的娱乐明星,有邋遢肮脏的流浪汉,有受万人昂视的慈善家,还有加班吃泡面的都市白领。 你所热爱的,厌恶的,了解的,陌生的,坚持的,放弃的,全都挤在漂浮于一条光斑之中的小小尘埃。 这是人类文明的起点和终点,亦是你我共生共荣的栖身之所,地球。 图源:imcrp.com 21世纪,随着科技发展,人与人之间的链接会变得越来越紧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概念将在会在未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空间站的开放,是在告诉世界,人类的发展是全局的,多极的,而不是局部的,单一的。互相帮助,互相协作,永远比互相对立,互相封锁,更符合人类整体的长远利益。 图源:中国科普博览 刘慈欣大师在《朝闻道》中写有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对白: 人类问:“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注意到人类的?” 外星人答:“从你们第一个原始人抬头看天开始。” 让我们抬头看天,为人类的未来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