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愿景基金越来越像”击鼓传花“ 如何找到接盘侠?
孙正义的愿景基金似乎已经变成了“烫手山芋”的传递游戏:相比于寻找独角兽,投资者们更加关心他们的钱如何才能退出变现。
此前华尔街日报报道称,日本软银正考虑将其规模为1000亿美元的愿景基金进行IPO,还考虑设立规模不少于1000亿美元的第二只基金。软银的第二只基金据悉也将专注于投资创业企业。
而在上周的投资者陈述上,软银集体CEO孙正义则对IPO消息不置可否。但其证实了第二只愿景基金的消息,称“全世界有很多人对此感兴趣。”
美国金融博客Zero Hedge认为,软银寻求将愿景基金IPO,很可能是一种退出策略,以实现从那些尚未盈利的初创企业投资中锁定利润。
自诞生以来,软银愿景基金已经成为许多初创公司的退出渠道:公司直接向其出售股份完成退出,而不是遵循更加传统、艰苦的IPO;后者则意味着初创公司找到接盘侠,完成退出。
而收购大量尚未盈利“独角兽”的愿景基金则尚没有明确的退出机制。以Uber为例,愿景基金对其的投资盈利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考虑到Uber盈利的黯淡前景,即便软银熬过解禁期,将手上Uber 16.3%的巨额持股变现也绝非易事,更不要说上市即破发的糟糕环境。
此前,曾有媒体援引知情人称,软银愿景基金,大约有三分之二的资金已经被花掉了。管理层正在思考如何筹集更多资金。
考虑到愿景基金两大金主的不满,以及愿景基金手上非流动性资产的规模,上市套现退出几乎成为软银的唯一选择。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暗示,科技企业风投的高潮或许已经过去了。此前,硅谷投资者、Social Capital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Chamath Palihapitiya发出警告,称风投们在很多方面创造了一种危险的高风险的“庞氏骗局”和“奇怪的庞氏泡沫”,使得“初创公司估值大幅度膨胀”。
不过对于软银来说,只要能够将“独角兽”顺利的传递下去,初创公司估值是否过度膨胀或许并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