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
繁體中文(香港)
分享

这个“最容易被打”的记者去创业了

转载作者: 翟星理
这个“最容易被打”的记者去创业了
摘要春节前的一个晚上,福州百花洲路一个客家土菜馆,前同事们约了个饭局。

hougarden

做摄影记者时的林风受访者供图

春节前的一个晚上,福州百花洲路一个客家土菜馆,前同事们约了个饭局。参与者多是我供职过的一家报社的老同事。

五年前,报社营收出现问题,他们纷纷离职,一些跳槽到同城其他媒体,更多的人选择创业。

在这帮老同事里,林风身着皮衣,长发向脑后梳着,一副企业人士派头——一如既往地醒目。他是这场饭局的组织者。原来在报社,他也留长发,一边剪得很短,另一边留长,风吹成什么形状就是什么形状。

摄影记者林风是原报社的首席记者,有个外号:福建最容易被打的记者。他做了十年记者,采访期间被打过多少次现在他已经记不太清。

我只知道他最后一次被打的惨状。六年前,福州中亭街服装批发市场一处商铺连续两天发生火灾。第二天晚上,去采访的林风被商场保安按在墙上殴打。

2008年,林风采访芙蓉姐姐。受访者供图

那时候,他的工位离我很近。他被打后,去报社对面的福建省立医院验完伤便回到报社,颧骨红肿,相机镜头碎成渣,被我看见。他很平静,坐在沙发上泡茶喝。

不久,我们一起去福州连江县赶一个台风现场。台风和天文大潮摧毁了一个避风港,近海的水面上白浪滔天,海滩上堆满破碎渔船的木质部件。渔民不顾生死地潜入水底寻找渔船上的柴油发动机。渔船是他们唯一的作业工具,柴油发动机当时很贵。

林风掏出来一把不知哪里来的粉红色遮阳伞,一下车就被吹得只剩伞骨。我们走了不到五步,全身淋透。不知道林风又从哪弄来一个透明包装袋,套在镜头上。

回福州写稿的路上,林风说,虽然他已经从业十年,但遇到这样的新闻仍然会兴奋。

我问他,是哪种兴奋?“是举起相机的冲动。”

我又问,在这个行业保持获取素材的冲动不该是本能吗?他说,上有老下有小,还要还房贷,十年的记者生涯使他疲惫不堪,媒体行业的收入不高,而且总体薪酬水平已经多年没有提升,如今到了为家人考虑的时候了。

当时他30岁,是报社唯一一个停薪留职去创业的记者,分管的编委欣赏他的能力,许诺给他一年时间,如果创业失败就回报社继续上班。

那是2013年,他不想给自己留后路,不久便正式辞了职。

林风是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盖德镇人,出生于1983年。我和林风算半个老乡,我妻子娘家离林风老家只有半个小时车程。

那一带是绵延的群山丘陵,都是山路。他父母是农民。

德化县以陶瓷产业闻名,号称闽南瓷都。按照惯例,林风有两条出路,做农民,或者进陶瓷厂学工。但他出乎意料地去摄影学校学了摄影。父亲卖了一头牛,给他买了一台凤凰牌828胶片相机。毕业前,他去泉州一家报社实习,从此对媒体行业产生执念。

2004年,总部在福州的原报社在厦门组建闽南分社,林风去应聘摄影记者的职位。

那个年代,微博、微信尚未出现,新闻几乎全是用双脚跑出来的。他跑遍厦门城,体会到这个行业的辛酸之处。那时候,我们总是抱着信念,闯入陌生人的生活,可我们能做的,终究也只是记录。我们知道,眼前的求助者已饱尝艰辛,但多数时候只能对他们说:“抱歉,我们能做的只有这么多,其他方面真的无能为力。”

2005年,林风调入福州总部。他完整经历了都市报黄金时代的后半段。原报社那时候的营收状况也不错,每年年底大办年会,林风换着花样制造笑点。他最成功的一次,是男扮女装主持节目,刚一上台同事们还没认出来,他一开口全场爆笑。

记者生涯留给他的物质财富只有福州金山一套69平方米的房子。2009年,离福州房价开始暴涨还有几年光景,首付只需要十几万。后来,他第一次创业失败,便把这套房子卖掉抵债。

饭局上,酒过三巡,老同事们还没到齐。临近年关,那些创业的原记者们忙着维护客户关系。林风打了几轮电话,终于把他们都叫过来。

现在,老同事的饭局是这群公司老板们为数不多的能卸下伪装的地方。他们相互敬酒,大倒创业苦水。他们获得媒体行业难以企及的物质回报,失去的是时间、健康和任由情绪支配的行事方式。

各自谈起创业经历,林风对那套69平方米的房子念念不忘。他说,他从一个山间小镇来到省会,背负着家人的希望,那套房子是他与城市连接的唯一载体。可刚开始创业,他失去了它。

林风第一次创业是卖陶瓷锅。德化县一家陶瓷厂研发出一款陶瓷锅,林风一个小学同学带来几个锅,让他卖掉补贴家用。

林风把取出来一万元公积金,在福州郊区租了一套房子,和小学同学合资卖锅。

他们在超市租了摊位,两个月只卖出去三个。而租来的房子里堆了两万元的锅,连站人的地方都没有。他第一次体会到绝望,直到他认识了一个摆地摊的老板。

他说,摆地摊是一种“游击队”的销售方式,但他试了几次,效果出人意料地好。小区的老太太怀疑他的锅不是陶瓷做的,他把锅砸烂给客人看。一个晚上卖出去17个锅,营业额4000多元。

林风尝到甜头,四处摆地摊。后来他才知道,这种产品有专门的销售渠道——各种展销会。

他拉着一车锅去广东、浙江、上海等地参加展销会,最高纪录是17天创造21万元的营业额。

他对展销会的理解是“高档地摊”,不过产品有专业的销售渠道,“你不能去菜市场卖火箭,这就是商业的逻辑。”

问题出现在融资之后,新加入的股东和创始股东在决策和操盘上争执不休,加上与厂家有商标纠纷,公司很快破产。2015年破产时,公司的营业额超过千万元,亏损480万元。林风的房子卖了110多万,抵了他那份债。

搬家当天,他女儿问他,“爸爸,你为什么要把我的小房子卖掉?”他和妻儿老小站在门口哭。他说,“爸爸以后一定给你买个更大的房子。”

讲到此处,酒桌上的林风目露凶光。他的眼神是闽南人在危急时刻的典型神情,凶狠中透着凌厉,以及一种誓要逆天改命的面部语言。

闽南商人的传奇故事太多,尤其在泉州这样一个民营企业之都,《爱拼才会赢》唱的就是闽南人的拼搏精神。

成熟的商业社会会给创业者试错的机会,但不会太多,可能只有一次。这一次,林风学到的教训是,行事先立规,他在媒体行业安身立命的兄弟义气和江湖风气,在商业游戏中意味着不可控的风险。

他第二次创业是卖卤味。有一次他和朋友吃饭,先上了开胃小碟,鸡爪特别好吃。朋友调侃他,这么爱吃为什么不自己做。

他回家做了一锅,无比难吃。原报社有福建福鼎籍的记者,他向这位同事的妈妈学会特制卤味的配方。福鼎小吃风行全国,福鼎人几乎家家会做小吃,都有自家的配方。

他和合伙人注册了商标,叫三个土人。他的公司扩张得很快,头两个月就在福州开了五六间线下分店。

hougarden

第一次创业期间的林风。受访者供图

林风再次出现在新闻报道里,身份不再是记者,而是优秀创业青年。这次创业的成功引起当地官方媒体的关注。

公司的状况逐渐平稳,林风兑现了对女儿的承诺,在福州买了一套大房子。

但他总觉得寡淡。“卖卤味是因为我没得选,第一次创业失败,我没有收入,别说卖卤味,只要能赚钱让我卖什么我都愿意。”

但他认为自己已经足够幸运。近年经济下行压力大,不仅福建的传统民营企业经历过倒闭潮,他身边的创业公司也死了一波又一波,他还活着,不知道该感谢谁。

但活着的状态有很多种,他自认为属于赚到一点小钱,此外无甚作为的状态。创业这五年,他花掉的投资款超过千万元,而他自己得到物质回报,并不在一个量级。

我们另一位朋友,做了十几年外贸生意,看人眼光独到。他说,林风之所以还能活着,除了产品不错,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在成立、扩张的关键节点,他总能拉到投资。

林风有点懵,他说没专门找谁拉过投资,都是聊聊就成了。大家开玩笑,认定他是“忽悠教教主”。

他的理想是开一家酒店,将来开成遍布全球的连锁酒店,这样他周游世界总有自己的地方住。2018年年底,他保留着卤味公司的股份,淡出管理层,开始朝这个目标掘进。

但谁也没想到,他和朋友开了一家茶叶公司。按照他的设想,茶叶是个载体,他的公司打造出的茶叶品牌和文化,将来需要专门的展示场所,酒店就是其中之一。

他还有另一个设想:“如果真开了酒店,会对记者免费。”饭桌上还有仍在媒体供职的记者,我们举杯,共祝林风早日把酒店开起来。

那天下午,饭局开始之前,我到林风的茶叶公司。办公室设在闽江边新建的一处写字楼的24楼,两岸城景一览无遗。

“风哥,你到底为什么创业?”我问他。他泡了一壶茶,打开落地窗上的通风小窗,江风鱼贯而入,白色纱窗帘在他身后舞蹈。

“我说不是只为了钱,你肯定不信。”他说:“但真的不是,我想改变我和家人的命运,不管通过哪种形式,赚钱几乎是唯一的方式,所以我就创业了。”

商业重新塑造了他的思维方式。他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拆解成不同的量化指标,逼自己想办法越过一个个障碍。路上,也许他的公司会死掉,但就算死掉,至少也是死在通往那个目标的路上。这样的生活让他感到心安,“至少死掉那一刻之前,我一直能看到希望。”

他的父亲早已过世,哥哥姐姐在老家生活,弟弟早年溺亡。山村小镇青年林风在命运的拐点选择创业,“每天好像都有疯狗在后面追着咬,不敢停,不敢回头。”

和他同时期的创业者已经所剩无几。他见过创业公司花样百出的倒闭方式,有奇葩产品卖不出去的,有资金链断的,有公司走上正轨之后合伙人内讧的,有遇到三角债的,还有创始人得了抑郁症撒手人寰的。

在最艰难的时候,他没钱加油,车在半路熄火,交警要处罚,他不得不打电话给原报社的同事借钱。

他频繁地应酬,双颊因饮酒和休息不规律而苍白浮肿。开卤味公司初期做海报没钱请模特,他甚至用了女儿的肖像。

hougarden

林风在新开的茶叶公司装灯。受访者供图

他也看到更加黑暗幽深的人性,尤其在金钱面前。一起创业的合伙人,能在创业初期一起住廉价旅馆而毫无怨言,但当公司开始盈利,人与人之间看似牢不可破的关系就变得脆弱。越过创业初期的高山之后,同行的人是继续相互扶持还是一脚把你踹下去?金钱的尽头又在哪里?他还都没有找到答案。

这家茶叶公司刚开不久,他的产品线还没铺开,客户订的高档茶叶无法到货,外地加盟商的招收也没有确切的时间表。他身心疲惫,但早已没有退路,只能在创业的路上狂奔不休,尽管他不知道前方是高山大海还是一片坦途。

傍晚,闽江准时回潮。裸露的河床涨满倒灌的海水,潮腥味迎面扑来。落日最后一缕余晖映在对面写字楼的玻璃墙幕上,铅灰色的卷积云块变幻不止,一副河光山色的景象。

林风对着玻璃墙幕上的夕阳余晖拍照,久久地凝视着宽阔的闽江河道。至少,他看到了潮流的方向。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