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
繁體中文(香港)
分享

中国一线城市房价将续下降 楼市回暖为时尚早

房产
中国一线城市房价将续下降 楼市回暖为时尚早
摘要3月起,中国各地楼市成交量出现明显复苏。相比成交量跌入近两三年最低点的1、2月份,3月份一线城市的成交量上涨达到50%左右,市场似乎迎来了“小阳春”。但是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月房价数据也显示,70个大中城市中 ...


       此前的4月1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中国一季度经济形势,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时提出,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决不让调控出现反复”。

       “市场回暖很难持续”

       监管层有“警惕”的理由。

       3月起,中国各地楼市成交量出现明显复苏。相比成交量跌入近两三年最低点的1、2月份,3月份一线城市的成交量上涨达到50%左右,市场似乎迎来了“小阳春”。随着中国楼市成交的回暖,房价会否就此反弹?

       官方统计的房价数据,就此派发了一颗“定心丸”。

       今年一季度,中国北京全市新建普通住房成交约1.6万套,成交均价12326元/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同比)下降20.7%,比去年全年下降6.4%。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月房价数据也显示,70个大中城市中,中国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较1月)下降的有45个,持平的城市有21个,上涨的城市仅有4个。

       一位中国房地产企业负责人解释,一季度成交量的回暖,受益于银行降低了首套房贷的门槛,以及一些限购的城市新年释放了一些获得购房资格的需求,“绝不意味着市场全面回暖了。” 这位负责人对人民日报记者称,开发商不可以盲目乐观,应该继续维持降价的策略,趁着好时候抓住机会多抢一些刚需。

       事实上,一季度中国楼市成交量的“小阳春”,也是开发商“牺牲”价格换来的。

       据统计,今年以来中国北京签约10套以上的约60个项目中,有70%是在去年调低入市价格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打折促销力度。

       且不说,4月以来,中国多个城市的楼市已重归弱势。

       中国人民日报称,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楼市成交量的大幅波动,说明市场的回暖缺乏足够的需求支撑,很难持续。

       “我对今年成交回暖是否可持续表示怀疑。因为限购并没有松动。限购不动,刚需能够释放多少还是在一定范围内的。”易居中国研究总监回建强对路透中文网说。

       “去库存”将成楼市主题


       中国房企面临的压力,还不只是销售重归困顿。

       中国中金公司最新信用策略周报提醒,4月面临年报披露的集中期,部分盈利和现金流恶化的行业仍然可能产生估值风险,注意回避房地产及相关的机械设备、建筑建材和化工等行业。

      上述报告提到,由于去年四季度销售环比上升以及投资环比下降,使得相关房地产发行人自由现金流缺口较三季度有所收窄,恶化状况得到缓解,但外部现金流继续恶化的趋势仍然明显——筹资现金流已连续两个季度出现净流出,即使在2008年-2009年也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形,显示房地产公司的融资压力越来越大。

       同样让中国房企难以提高售价的,还有高企的库存。

       目前公布2011年年报的中国70多家上市房地产企业,库存超过900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同时,年报也反映出中国房地产企业普遍面临资金链紧张、负债高企、偿债压力大的状况。《房价调控到位了吗?》文章分析,这意味着中国今年的楼市将以“去库存”为主题,持续的降价促销将是必然。

       基于此,房企的开工步伐也有所放缓。

      中国国家统计局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3月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3.5%,增速较前两月的27.8%回落4.3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0.3%,较前两月增速回落4.8个百分点。

       而中国开发商放缓扩张,也直接打击了地价。去年开始,“底价成交”成为住宅土地市场上越来越普遍的现象。

hougarden

网站声明原创声明: 本文系文章顶部作者原创采写,未获书面授权严禁转载! 在获授权前提下,转载必须在醒目位置注明本文出处和具体网页链接。对未注明而擅自转载者,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评论规范: 1. 所有评论均以读者个人身份发表,并不代表后花园立场。 2. 不得使用任何肮脏和亵渎的措辞。 3. 不得进行人身攻击,不得公开或泄露他人隐私。 4. 不得发布侮辱或歧视任何种族、国籍、性别、地域、年龄、职业等方面的言论。 5. 不得在读者评论区散发广告讯息,不得大量转抄其他媒体的文章。 6. 不得煽动仇恨、暴力、歧视。 7. 不得以任何隐晦方式发布上述不当言论,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字母、数字、代号、谐音、链接跳转等。 8. 后花园保留对违反上述规范的留言行为进一步处理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