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a sẻ

Uber新财报:亏损额度超10亿,其何时能成为下一个"亚马逊"?

财经Tác giả: 美股研究社
Uber新财报:亏损额度超10亿,其何时能成为下一个"亚马逊"?
Tóm tắt5月30日,网约车巨头Uber对外发布了它在上市后的首份财报。

5月30日,网约车巨头Uber对外发布了它在上市后的首份财报。作为今年美股市场规模最大的一次IPO交易,Uber的上市掀起了全球热议,外界也对它上市后的首份财报充满期待。根据财报来看,Uber在营收上继续保持同比增长,净亏损超十亿美元。财报发布后,截止文章发稿,Uber的盘后股价为40.55美元,股票涨了1.88%。

随着Lyft、Uber的相继上市,全球知名的网约车巨头都迎来了新的发展征程,只是根据它们发布的财报来看,都处于亏损阶段的它们仍难以向外界证明平台的潜力价值。作为备受关注的独角兽企业,Uber虽然被不少投资机构看好其未来发展,但如何扭亏为盈也成为它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美股研究社通过解读它的这份新财报,帮助外界了解Uber的危与机。

Uber新财报营收同比增长20% 净亏损额度虽收窄但亏损仍超10亿

hougarden

在上市之前,Uber发布了对今年一季度业绩的一些预估数字,该公司预测,一季度的销售收入在30.4亿美元到31亿美元之间,亏损额至少为十亿美元。有媒体表示,如果Uber亏损真的达10亿美元,这个亏损额确实会让不少投资机构蒙受损失,毕竟Uber在上市后市值也蒸发了不少。

根据Uber的这份财报来看,Uber营收为30.99亿美元,同比增长20%;归属公司的净亏损为10.1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净利润37.48亿美元同比转亏。财报发布后,截止文章发稿,Uber的盘后股价为40.55美元,股票涨了1.88%。

hougarden

在Uber的"处女秀"财报中,除了营收跟亏损金额吸引关注之外,平台上的网约车订单总收入同样很关键。Uber第一季度出行次数为15.50亿次,较去年同期的11.36亿次增长36%。Uber第一季度毛账单收入为146.4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08.93亿美元增长34%。Uber第一季度月活跃平台消费者(MAPCs)为9300万人,较去年同期的7000万人增长33%。

按业务类别划分,Uber第一季度总核心平台营收为29.54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25.44亿美元相比增长16%;Other Bets营收为1.4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4000万美元相比增长263%。在总核心平台营收中,共享出行业务营收为23.7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21.80亿美元相比增长9%;Uber Eats业务营收为5.3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2.83亿美元相比增长89%;车辆解决方案营收为1000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的5500万美元相比下降82%;其他营收为3200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的2600万美元相比增长23%。

从Uber的这份财报来看,虽说业绩上有不少亮眼的地方,但对于投资机构而言Uber还处于这么大的亏损局面还是说明商业变现能力还不行。在美股研究社看来,现阶段的Uber虽说被外界寄予厚望,但Uber的商业变现之路还面临不少的挑战。

Uber短期内难以成为下一个"亚马逊" 核心业务商业变现能力难以大幅提升

hougarden

Uber发展起来的模式其实外界并不陌生,试图通过烧钱建立护城河,在获得用户跟市场后实现长期盈利的故事,其中亚马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也是为何Uber在上市过程中宣传它的未来发展前景就如同亚马逊。就像Uber CEO 达拉·科斯罗萨西在一次科技会议上所说的:车之于Uber,就像书之于亚马逊(Cars Are to Us What Books Are to Amazon)。虽说Uber的意图是很美好,可回到现实层面,现在的Uber还是难以获得投资者的长期信任。

1、 仍处于亏损成为Uber发展过程中的最大问题,短期内难找到可盈利的商业模式

从Uber发布的财报来看,亏损额度超10亿美元这对于它来说确实是个很大的问题,这也是导致Uber这次股价大跌的重要原因。此前Uber北美最大竞争对手Lyft公布了一份巨额亏损的财报,股价应声下跌近11个百分点。可以看出网约车巨头虽说有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跟用户,但目前的营收跟支出还是难以保持平衡。

目前Uber的营收主要来自于网约车、外卖业务以及货运业务这三部分,其中高额补贴也是网约车业务难以盈利的原因之一,面对增长迅速的竞争对手,网约车巨头很难有安心时刻。户。虽说这种补贴方式奏效的,但对于Uber来说后续要想提高价格或者说产生额外的费用就并不容易,毕竟这个行业并不是只有Uber一个平台,用户还有其他可以选择的机会。

对于Uber来说现阶段它的用户规模还不够庞大,平台树立的业务护城河还不够强势,平台的主动权占据的优势并不足够,这也让它在议价这方面还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对于Uber来说目前它还只能靠继续扩大规模来提高整体的营收,如何找到其他可行的商业变现模式还是需要不断的去探索。

2、 Uber的外卖业务给它带来新的增长机会,但海外市场面临亚马逊投资的 Deliveroo

根据财报来看,Uber的外卖业务成为它的第二大营收来源,Uber Eats业务营收为5.3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2.83亿美元相比增长89%,增速仍然不错。根据招股书之前的说明,基于总订餐量,Uber Eats已成长为中国以外全球最大的外卖平台。2018年外卖收益为15亿美元,相较于2017年的6亿美元,增长幅度达到了149%。对于Uber来说,推出外卖业务服务不仅提高了业务营收,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用户在平台的活跃度,毕竟外卖业务算是一种高频服务。

虽说Uber的外卖业务势头不错,但它的这个业务同样面临不小的竞争压力。近日亚马逊刚刚为 Uber Eats 的国际竞争对手 Deliveroo 投资了5.75亿美元。据美股研究社了解,这笔投资可能重塑 Deliveroo 运营的14个国家的食品配送市场,使其有资金与优步(Uber)的快递服务 Uber Eats 以及在英国上市的 Just Eat 展开竞争。对于Uber来说,外卖业务同样需要投入不少的运营成本,毕竟要想在海外市场有更多的突破,这也会让它面临不小的成本压力。

3、 Uber的网约车业务海外扩张之路并不易,全球不少地区对网约车监管趋严

对于Uber来说,网约车业务是它的重要收入来源。从财报来看,共享出行业务营收为23.7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21.80亿美元相比增长9%。除了美国市场之外,营收的增长也得益于Uber在海外市场的发展。这几年,Uber在海外市场投入了不少资金发展网约车业务,进一步推动它的全球化布局,据悉Uber已在63个国家开展业务的国际企业。

但随着网约车商业模式逐渐在全球各地发展起来,在这过程中也诞生了不少的本土网约车巨头,东南亚有Grab、南美洲有99和EasyTaxi、中国市场有滴滴等,本土网约车势力的壮大其实也直接的抢夺了网约车的市场份额。在发展海外市场的网约车业务过程中,Uber除了要跟这些本土平台竞争之外,Uber要想在当地市场有更多发展也受到政策的应。

在网约车发展的过程中也爆发不少问题,尤其是发生一些命案事件引发很大的社会舆论关注,各地政府为了加强对于网约车的管理,也在逐渐制定一些法律政策来监管它的发展。在加拿大最大的城市多伦多,优步等网约车的出现,曾在传统出租车行业引起强烈反应。去年7月,多伦多市议会通过《多伦多市雇用车管理规定》,决定构建网约车的监管体系,同时放松了对出租车的管理限制。对于Uber来说,全球各地对于网约车模式的监管趋严的话,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它的业务发展。

Uber具备潜力发展成为千亿市值巨头 未来需提高营收实现盈利巩固平台地位

hougarden

根据Uber的发展来看,目前三个业务的发展还是有不小的增长空间,这对于Uber来说是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上市后要想保持好的股价增长势头,Uber还是急需用好的财报数据来稳定投资者的信任。根据Uber最近一系列的动作来看,不论是发展新业务还是加大对于技术的投入,都可以看出这家巨头的发展决心。

在这个季度Uber的研发支出为4.09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3.40亿美元。对于Uber来说,加大对于技术的投入未来还是有利于为它的主营业务服务。Uber 通过投资并购稳固其在汽车技术、人工智能以及地图测绘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降低对外部企业的依赖风险。Uber以6.8 亿美元收购无人驾车组建研发公司Otto ;收购人工智能创业公司Geometric Intelligence,用以打造本公司人工智能实验室。从Uber的投资动作来看,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还是舍得下成本。

不论是网约车业务还是外卖业务,Uber在美国市场的发展稳步进行中,据之前的招股书中数据,Uber在北美的市场份额为65%。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占据不少优势的前提下,这也是Uber加速推动在海外市场发展的原因之一。这两个业务对于Uber来说这两个业务仍然有不小的发展空间,但要想在海外市场有更多突破,这也是Uber未来要考虑的重点,如何更好的服务当地的用户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很重要。

为了提升业务营收,Uber正在积极地开拓新的业务规划,包括电动滑板车和自行车服务。对于Uber来说用新业务一方面可以替代增速放缓的业务可以为Uber提供多元化的盈利结构。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包括Uber的竞争对手Lyft等打车公司也在积极整合其他交通工具,打通所有交通运输模式是他们共同的愿景,这也需要Uber在业务布局方面考虑更全面点。

根据Uber的股价表现来看,这段时期确实不是很理想,市值较上市之日也蒸发不少,这也说明投资者对于这家巨头还是存在一些"质疑"。作为全球瞩目的网约车巨头,Uber的商业模式让它迅速在全球收割了一批用户,但如何利用平台上的用户实现更多商业价值也是它未来发展的重点,能否成为下一个亚马逊,也许时间能给出最终答案。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