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华人企业主,国家党铁粉,今年转投工党!
后花园10月22日报道:
关于刚刚结束的新西兰大选,一位华人选民向后花园吐露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如题,我是一名华人企业主,也是一名国家党铁粉,或者准确说,曾经是铁粉。
来新西兰二十年,自打有选举权开始我几乎全程拥护国家党。因为和大多数华人一样,我一度相信只有国家党才能带领新西兰走向繁荣富强。尤其作为企业主,选择国家党算得上天经地义。
可是今年,我动摇了。
说实话,对于这一次心态转变,我自己也很讶异。思来想去,可能有两点原因是促使我对工党路转粉的关键所在。
首先,国家党让人大失所望。
如果你经历过国家党在John Key时期的高光时刻,那你一定不会不懂我的失望。党魁连番更换,内部资料外泄,重量级议员退场,经济数据摆乌龙……一切的一切,似乎已经在暗中为败选写下注脚。
无论Simon Bridges、Todd Muller还是Judith Collins,国家党始终未能推出一位领袖级人物,党内依然纷争不断。与此同时,抨击工党却成为一种日常。
当然,考虑到其反对党身份,你可以说抨击是一种监督。可有些时候,我感觉国家党就是为了抨击而抨击。特别是大选前夕,Judith Collins抓着绿党的财富税政策对工党紧咬不放,硬说工党会被绿党绑架。尽管工党多次否认,她却不依不饶。那一刻,像极了一个病入膏肓的人在垂死挣扎,已经自乱阵脚。
政策方面,国家党虽然开出不少红利,比如全民减税,为企业解决现金流问题。可从选票结果看,大家并不买账。
不是说不好,可能只是生不逢时。眼下疫情阴霾仍未散去,尤其在奥克兰经历二次封锁后,很多生意刚有起色就再次熄火。一场突如其来的反扑,让企业深刻意识到疫情防控对经济复苏的重要性。因此对新西兰而言,「稳定压倒一切」才是不折不扣的时代主题。
遗憾的是,稳定恰恰是这届国家党最缺乏的品质。
相较之下,工党在疫情中所展现的果断和决心,确实会让我更有安全感。期间或许小问题不断,可从整体结果看,我们此刻正在享受一种近乎奢侈的自由。你可以说新西兰拥有疫情防控的天然优势,却不能因此抹杀工党的所有努力。
其次,我发现自己对工党存在根深蒂固的偏见。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鄙视工党已经成为华人社会的政治正确。
以前,我也鄙视工党,觉得他们只喜分配不事生产,劫富济贫搞平均主义,可几次民调结果的对比,却让我对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今年以来,工党在主流民调中的表现可以用碾压式领先形容,没想到唯独在华人这里吃了闭门羹。一份针对华人的8月民调显示,国家党支持率高达62%,而工党只有21%。反差如此之大,让我意识到华人价值观和主流价值观依然存在很大偏差,包括我自己在内。
在我看来,这可能是文化差异的问题。华人从小生长在一个鼓励自力更生的社会环境中,习惯于认为贫穷等于懒惰,吃福利就是养懒人。可是扪心自问,生活中有太多人过得穷困潦倒,不是因为他们不努力,而是少了一分别人的运气和际遇。甚至有人比你努力十倍,生活依然不如你。究其原因,有些贫穷不是懒惰造就的,而是社会不公导致的。
我想,工党希望解决的就是这些人的问题,让他们不因出身失去自我实现的机会。福利政策就像为社会设置了一张用来兜底的安全网,让底层民众也能体面生活,不失做人的尊严。其实我们所有人都在被兜底,只是有些人离得太远,感受不到。可正因为有了这张网,我们才可以心无旁骛,放手实现个人梦想。
作为一名企业主,我实在有太多理由反对工党,比如最低工资上涨、带薪病假翻倍、公共假期增加。工党上台后,我大概会面临更大压力。可与此同时,不只是我在承受压力,还有我的竞争对手。从这个角度说,还算公平。另一方面,最低工资上涨也可以促进购买力提升,拉动经济。
说到底,我相信上述政策不会从根本上左右企业命脉。企业要想取得长远发展,政策不该是决定性因素。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你可能认同,或者反对,但无论如何,这次大选结果已经清楚说明新西兰社会的主流民意。如果你依然秉持“发福利就是养懒人”的观点,现在或许是时候反思一下。不要人云亦云,不为了反对而反对。
我有时候会想,当年为什么要背井离乡移民新西兰,是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吗?不是,如果那样的话,我应该留在中国。
之所以选择新西兰,是因为这里给我一种宁静致远的力量,不会因为跑得太快忘记为何出发,不必削尖脑袋争做人上人。
当然,我不是一味追捧工党,也期待国家党在2023年的表现,因为在一个健康的社会中,市场与政府都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可能这就是民主政治的好处,可以让两者相互弥补,取长补短。而最终结果,由选民说了算。
以上仅代表采访对象个人观点,如果不服,欢迎评论区反驳! 后花园推荐
责任编辑:番茄捣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