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投资人未来峰会
本文整理:李念真
2019年9月18日,由主办的2019中国投资人未来峰会在深圳举办,大会邀请逾百位主流投资机构的掌门人和创业领袖,共同探讨潜在赛道的发展机会。
洪泰资本控股 PE 基金合伙人游思彤在大会上分享了新环境下关于医疗投资的一些经验和思考,分享主要从投资方式和投资领域两方面展开。2018年以来,随着一些监管政策,包括资管新规的出台,整个私募股权市场受到明显冲击,但即便如此,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依然火热,从2010年的132起,总规模约100亿人民币,增长到了2018年的1340起,总规模将近一千亿。
如何能够实现投资盈利,这是洪泰资本控股医疗团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投资方式上,游思彤认为,目前团队采取的是集中型、赋能型和整合型的投资策略,更关注创新性、竞争壁垒高的项目;在投资领域上,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创新药+仿制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
以下为洪泰资本控股 PE 基金合伙人游思彤演讲实录:
主持人:下午我们将会继续来探讨:大健康、 教育、人工智能、房产家居领域的各项议题。今天下午的第一个主题是和大健康相关的,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能抵抗周期的产业。首先让我们有请洪泰资本控股PE基金合伙人游思彤为我们带来主题演讲——新环境医疗投资的一些思考。有请游总。
游思彤:各位朋友、各位前辈、各位同道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洪泰资本控股的游思彤,今天非常荣幸跟大家进行一个小小的学习和分享,这次分享的题目是“新环境医疗投资的一些思考”。在做分享之前,我花几分钟时间介绍一下洪泰和我们的团队。
洪泰资本控股成立于2014年,它是由两个人的名字设立的一个基金,洪就是俞敏洪,新东方创始人,泰就是盛希泰,资深投资银行家,他们在2014年设立了洪泰基金,逐渐演变成了洪泰资本控股。洪泰资本控股现在在管的基金规模超过了300亿人民币,主要聚焦在股权投资板块、综合金融板块、实业板块。
2017年,洪泰开始布局医疗、大消费和先进制造方向。现在我们有三个板块的基金投资医疗项目,一个是我们跟江苏省泰州政府合作的总规模是22.7亿的人民币基金,另外我们成立的总规模40亿的并购基金,其中有一半可以用于医疗健康方面的投资,第三个是我们刚刚在青岛成立的青岛科创母基金,首期基金规模是120亿,其中一部分也是可以用于医疗投资,这是洪泰布局医疗板块投资的大概情况。
介绍一下我们的团队,我们团队现在有5个人。我从2010年进入投资领域,先后在启明创投、光大、磐石、本草资本等机构负责医疗领域的投资,2018年来到洪泰。我们团队所有成员都具有生物医药相关的产业背景和教育背景,整个团队历史上一共参与和完成了将近60个项目的投资,很幸运的一点是截至到现在我们还没有失败的案例。
关注一下资本市场的现状。目前,美国的私募股权市场大概是25000亿美金的市场规模,中国大概是美国的一半,中国的GDP大概是美国的2/3。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私募股权市场大有可为,但有一点值得注意,中国现在注册的GP已经超过2万家,单支基金的竞争中国要远远高于美国。
2018年,随着一些监管政策,包括资管新规的出台,整个私募股权市场受到很大的冲击,特别是人民币基金的募集同比下滑35.4%。
但是在这样大环境下,我们可以看到,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还是风声水起。2010年,根据当时的统计,股权市场里面健康领域的投资只有132起,总规模刚刚突破100亿人民币,到了2018年,投资数量达到是1340起,总规模将近一千亿。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虽然外部市场环境受到一些挑战,但是医疗健康、生物医药这个方向依然受到投资人、投资机构、LP的追捧和认可。
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我们团队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是该用什么样的投资策略?在我刚入行的时候,我们更多是做一些狙击手型投资,如果大家把每一次投资看成一次开枪的话,可能一支基金能开10次枪、15次枪,如果你运气比较好,判断得比较准,命中了一部分,你是有可能把整个基金的成本拿回来,甚至盈利。但从综合来看,还有很多项目是堵在那里没法退出的。这是我们从2010年一直到2017年、2018年的打法。
那在今天的环境下,狙击手型的投资是否依然奏效?还是要选择相对来说更有战术、更有打法的策略型投资?我们把投资阶段、投资轮次、不同领域的投资比例等等这些思考都想在前面,以及从基金回报的角度来讲哪种能赚到更多的钱。
我们目前的想法是后者:策略型投资。我们希望做一些主动型、赋能型、整合型的投资。目前我们的投资策略是集中和赋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投资数量集中,无论在任何一期基金里面,我们的投资数量不会超过12个,基本维持在10个左右;第二是投资领域集中,我们做的是成长型阶段的投资,所以基本不会考虑做pre A或者A轮的投资,最早从B轮开始;第三,我们一旦选定这个项目的话,还是想投更大的比例,我们希望不低于80%的项目能够做领投。
从投资价值来看,我们希望能够投这种有clinicalbenefit的新技术,能够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我们支持创新,认可高的竞争壁垒,相对来讲我们会尽量避开重资产、严重依赖资源型的项目,或者周期过长,审批风险过高的早期项目。
接下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关注的领域,总体来讲就是三块,一块是药,一块是器械,一块是服务。
跟药相关的项目占我们整体投资的30%,药分创新药和仿制药。我个人完整经历了从2015年到2018年中国的创新药从原来不知道怎么退出,无人问津,到后来的风起云涌,估值上来的全过程。
历史上我们团队投了差不多20个创新药的项目,现在我们反而会更谨慎一些。第一我们不投first in class,我们希望投已经被证明的或者初步证实的靶点,在国内可能已经到了IIA或者IIB阶段,在适应症上,我们希望中美或者海内外能有一些区别,比如产品拿到中国来,针对的适应症是一个比较大的病种,覆盖更多的人群。
第二,在创新药上我们重点关注firstindisease,就是老药新用。可能这个靶点比较成熟了,老药放在原来的适应症上,不管什么原因没有很好的效果,但是放到新的适应症上会有新的突破。创新药的竞争已经不止是中国的竞争,而是全球的竞争。所以投创新药的时候,我的观点是,它做什么不是最重要的,它在这个领域里的排名更重要一些。总体来看,我们关注的产品全球是前10,中国前5,这是我们关注的领域。
随着过去两年一些政策的发布,仿制药目前的发展环境变数很大,我们希望参与到一些高品质、有能力出口海外的仿制药企业的发展。
虽然药的投资占了我们30%的比例,但从投资节奏的角度来讲,今年和明年上半年,药相关的项目不是我们投资的重点,因为总体来讲估值还是偏贵,明年下半年我们或许会布局一些项目。
第二大领域是医疗器械,这是我们的重头,大概占了40%的投资比例。医疗器械围绕的主题是国产替代,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医疗器械的特点是细分领域众多,如果是单产品的话很容易见到天花板,我们希望投一些平台类的公司。
医疗器械领域我们集中关注三块:体外诊断、影像设备、高值耗材。除了这三块以外,如果没有特别好的投资机会的话,这个领域我们也不会考虑其他的项目。
最后是医疗服务,占我们投资比例的30%。在谈我们投什么之前,我先讲讲我们一定不投什么,一是特别互联网化、资产特别轻的项目;第二,特别重资产的,比如一个三甲医院改制的项目,我们也不会参与,并不是说这些项目不好,只是这些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我们重点关注医美、妇儿、牙科、眼科等类似专科的项目,以及药占比低一些、不依赖医保,这也是我们看了大量医疗服务相关的项目之后,希望重点关注的领域。
刚才跟大家分享了我们的投资策略和想法,希望接下来能跟大家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沟通、交流,在项目上有更多的合作,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