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陈志武:金融是最赚钱的资本形态,世界首富多从事投资管理行业
“金融对于社会来说,更重要的一个价值是对个人的解放。”
“金融行业的发展需要脱实向虚的政策导向,鼓励充分竞争。”
“30岁后,应该把人力资本转换为金融资本,50岁后靠金融资本的投资回报来生活。”
面对金融的价值及对个人影响的探讨,陈志武教授这样回答。
今年57岁的陈志武是著名的华人经济学家,香港大学冯氏基金讲席教授、亚洲环球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包括金融理论、股票、期货和期权市场,以及宏观经济与经济史。
恰逢他的新书《陈志武金融投资课》上市,我们与陈教授聊了聊他对金融的理解、金融行业现状,以及对当下互联网的热点问题陈教授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以下是对陈志武的专访实录。
采访 | 杨柳
关于金融的价值
金融使人际关系从利益驱动走向情感驱动
陈志武:我是60后,在湖南出生长大,从小社会对于虚拟产业会有很多偏见,认为做金融交易、买卖股票做借贷没有生产实质东西,凭什么能赚那么多钱。在物质短缺的农耕社会、前工业社会,社会里是否创造价值的标准是是否生产出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在脱虚向实的看法引导下,实体行业过度投资,带来了产能过剩,制造的东西多于需求,导致价格下跌赚不了钱。
另一端是金融行业,管制严格,整体来说金融行业产品太少,跟实体行业完全是相反的,整个行业竞争少,不足以满足需求,能进入的企业会挣很多钱,有一定意义上的寡头利润空间,把对金融的观念理解清楚了会发现,其实政策的导向更应该是脱实向虚,鼓励更多的人进入金融行业,让金融行业有更充分的竞争,金融行业的服务价格也会下来,行业赚钱也更加理性。
陈志武:当金融最开始进入中国的时候,我们是把金融和企业融资、建设投资画上等号。
而其实金融对于社会来说,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一个价值,是对个人的解放,让人类社会的人际关系从利益驱动真正走向感情驱动。
以婚姻为例,在金融市场没有出现的时候,人类的婚姻其实不是因为爱情,而是有着非常强的经济功能。古代的包办婚姻,更多是出于利益和风险保障,原因很简单,长辈在下一代的成长中付出了很多,所以他们希望在未来能得到回报,比如养老等实际问题。过去我们讲“谈亲家”,包办婚姻就是男女双方的父母谈出来的,就好像是在谈一个生意。
而今天我们不用“谈亲家”,真正实现了“谈恋爱”,就是金融在跨期价值交换方面的表现之一。各种金融产品,比如医疗保险、健康保险、灾害保险、借贷产品、养老基金,可以把原来生老病死的需求解决掉,这样我们就不再需要养儿防老,婚姻也不再是安身立命的唯一选择。风险保障、经济利益正在从传统的婚姻与家庭中剥离,转由市场和政府去实现。婚姻的解放也来自于此,从过去的侧重经济利益到侧重感情,婚姻由此才能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
关于互联网产业投资现状
清仓的过程会持续几年,见分晓还需几年时间
陈志武:从2013年开始,我国地方政府推出各种产业引导基金来支持双创,这种出发点是非常好的。但地方政府产业扶持基金出资之后,会首先强调推出产业引导基金不是为了追求回报,而是为了支持产业的发展。而对比美国硅谷之所以能够发展,恰恰因为他们只追求回报,不追求别的。
前些年全民都在做风险投资,可真正值得投的可供选择的项目是非常有限的,资金供给非常多。导致还没有上市的公司PE、VC的钱进去给的估值远远比二级市场的估值还要高很多。18年开始创业行业遇冷,19年更为严重。清仓的过程会持续几年,投资基金有七八年至十年的锁定期,见分晓还有几年。
陈志武:不是融资本身的意义。对于阿里来说,这个判断是很对的,美国对中国公司进行限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会遇到困难。
对没有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要考虑是否选择其他资本市场,对于已经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也要考虑,是否像阿里那样,同时在两地上市。
从另一方面,在香港上市,会比美国要好一些,因为香港除了美国投资者,还有中东、以及亚洲其他国家的投资者,包括欧洲的机构投资、个人投资。
陈志武:Libra从目前看,相当于中国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跟传统货币类似,背后有不同货币的资产作为支撑标的,和比特币不一样。但它解决了跨境不同货币的兑换,交易成本降低很多,也很方便,跨越几十个不同国家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
比特币交易,需要缴税,美国税务机构要查到虚拟货币的实际交易,联邦税务局如果找不到交易记录,就没办法允许交易平台在美国存在。但去中心的虚拟币如果可以被查,就违反了去中心化的货币的初衷。二战以来,各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权都集中在中央政府的手里,所以比特币这类货币很难。
关于投资建议
从美国来看,创造首富最多的是投资管理行业
陈志武:30岁之前要关注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也就是对自己的投资,上学、工作,积累经验,搞清楚自己未来要做哪一行。30-50岁之间,把人力资本转换为金融资本,50岁之后重点靠金融资本的投资回报来生活,做到像巴菲特讲的“睡觉也可以赚钱”。
对于国内的年轻人,一方面金融资本投资很重要,今天金融资本是最赚钱的资本形态,金融市场可以帮年轻人积累实操的经验,可以供年轻人学习,但不是重点关注的地方,年轻时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更重要。如果非要做一些投资,可以利用沪港通等方式,投资一些境外上市的公司,ETF的产品,尽量回避A股。
陈志武:最容易的创业时期已经过去了,比如前几年万众创业的时期,当时任何有创业想法的人,只要稍微好一点,都能拿到不错的估值。
现在创业更回归正常一些,从过去的泡沫,非理性的状态,回归到正常理性的氛围,这时候,比起在美国和其他国家来说,有创业想法的人,在中国还是可以找到很多的资本,毕竟,前面说的资金,还是有很多年的锁定期,有很多钱没有投完,有好的想法的年轻人,还是可以找到资本的支持的。
陈志武:我还是认同现在说的比较多的,比如大健康、消费领域。再比如像金融行业、财富管理行业,很值得做更多的投资,也就是投资财富管理行业做的比较好的公司,以美国为例,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美国自己成功的前400名首富里面,从事行业最多的是投资管理行业,有77位,从巴菲特到黑石的创始人,都是靠帮别人管钱起家的,而我们熟悉的科技行业,只有35位。从美国来看,创造首富最多的是投资管理行业。
陈志武:我推荐《文明的冲突》,虽然不是直接对投资有帮助,但这本书对于理解今天的世界非常有帮助。
附陈志武新书《陈志武金融投资课》序言片段:
投资理财是人人该上的通识课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经济成就辉煌,中国已经从短缺社会进入财富型社会。当然,个人财富多了,又带来新的挑战:如何投资理财才可达到巴菲特说的“睡觉时也赚钱”的境界?前些年,只要买房子就能赚钱,可现在不行了,风险也高了。于是,大家试着“脱实向虚”,转向证券投资。可是,这些年的股市又像过山车,涨少跌多,而债券、基金、期货、期权等这些市场,又似乎让人眼花缭乱。老百姓看不懂:到底该怎么分析、判断这些证券市场?从哪里入手?股市怎样才能搞好?基金、债券又如何?我们如何利用这些工具创造财富?
在这本书里,我重点谈资本市场建设和投资的话题,包括股票、债券、基金和金融衍生品市场,会讲到这些不同金融市场是如何来的,到底能帮你做什么,对社会的价值在哪里,等等。
股市不只是交易所
过去这些年里,A股市场参与者经历了几个股市从涨到跌、心情由喜到怒的周期,而每个周期都以证监会主席换人结束。证监会主席换了几轮,但股民和其他市场参与者的喜怒循环还没有终结。这是怎么回事?资本市场在中国就这么水土不服吗?
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故事。记得2003年美军入侵伊拉克不久,一位从耶鲁大学毕业不到一年的小伙子在巴格达联军指挥部(也就是战时的伊拉克临时政府)工作,他肩负重任,要赶紧设计巴格达股票交易所。由于那时小布什已经做美国总统近三年,面对2004年连任竞选压力,他给联军指挥部下令:不管有多少家公司能上市,以火速开张股市为第一任务。这个命令的意思当然很明确,因为如果股市能快速开张,就表明美军入侵伊拉克后成效显著,社会与经济已经恢复正常,连新股市都有了。
而这个年轻的耶鲁毕业生也觉得这件事很容易:建立股市,不就是挑一个交易厅,找几家公司,把它们的股票挂牌,再找一些人来买卖交易股票吗?所以,他不能理解这件事为什么会有挑战,欣然拍胸接下命令。
接下来,他看了一下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设计,发现这个交易所是个非政府经营、靠50个左右的会员公司自行管理、当初为非营利性的机构;而萨达姆领导下的伊拉克经济体制为计划经济,原来的巴格达股票交易所是财政部管理的国有单位,不算真正的证券市场。于是,他知道了:新的交易所也必须是非政府、非营利性的公司。2004年4月18日,联军指挥部下令正式成立独立于政府的非营利机构——伊拉克股票交易所,并同时模仿美国的设置,成立伊拉克证监会,希望以这些奠定伊拉克自由市场经济的基础。
2004年6月24日,伊拉克股票交易所正式开门交易,以一家酒店之前的餐馆作为交易厅,第一批有15家公司上市,包括巴格达银行、巴格达软饮公司、伊拉克地毯公司、阿尔特拉农业公司等等。交易都是人工进行,靠大声喊出卖出买进价格,用纸和笔做记录。到2005年,每天成交额大约为500万美元。2006年全年有92天开市,平均每周开两天,其他时候因为巴格达受到轰炸而停业,全年只有3.8万笔交易。到今天,共有100家公司在伊拉克股票交易所挂牌上市,每天只有30只左右的股票有交易,每天大约交易300笔,交易额不到100万美元,市场十分清淡。
几年后,这位耶鲁毕业生回到母校跟教授们交流,深感自己的失败。他谈到,原来以为股市就是把股票发行方和投资者叫到一起买卖而已,没想到还需要那么多交易所之外方方面面的配套机制和专业分工,不仅要有独立于政治、独立于宏观政策的证券监管者和司法机构,还要有证券分析师、独立审计师、证券律师、“敌意收购”、做空机制、对冲基金、独立媒体等等。他真的没想到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跨期价值交换”会这么难。
关于这些话题,我会在本书中慢慢细谈。对于金融从业者和政策制定者来说,在强调任何“特色”之前,必须理解透资本市场所需要的基础设施,然后再加上“特色”进行具体分析。这十分重要,否则,就会出现“股市一下跌,就怪证监会主席”的偏颇认识。对于投资者来说,熟悉资本市场所需要的基础设施也十分重要,因为这就等于给了你一只手电筒,帮你避免在具体市场寻找投资机会时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