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Zealand
Tagalog
ibahagi

AI进村的故事,已悄然生根发芽

转载May-akda: 南方周末
AI进村的故事,已悄然生根发芽
Buod“人工智能将快速爆发,十年后50%的人类工作将被AI取代。

“人工智能将快速爆发,十年后50%的人类工作将被AI取代。”曾任苹果、微软、谷歌中国等多家科技公司高管、人工智能专家李开复如此表示。

两年前,这一预测虽引发诸多争议,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人相信:时代正在被科技改写,AI就在我们眼皮底下,悄然地占据了手机、汽车乃至家庭生活,包括下一代的教育、工作与生活方式也极大可能被颠覆。

这是最好的时代,还是最坏的时代?人工智能浪潮,是否会淘汰一部分工作岗位?关于未来,每个人的猜测或焦虑可能各不相同,但已有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与科技巨头率先行动,将目光聚焦在科技教育与未来人才的培养上。

早在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面向2030年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其中指出了“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明确将人工智能科普教育课程纳入常规教学中。

6月18日,一场关于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研讨会在京开启。作为会议的主办方之一,中国平安也于当天宣布启动“AI不孤读——科技素养提升计划”,面向全国1000所偏远的乡村小学,借科技之力,开展一系列科学主题课程、教师校长培训与科普实验室的援建等公益助学行动,补齐乡村科技人才教育的短板。

hougarden

“AI不孤读——科技素养提升计划”于6月18日正式启动

6月19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在“强化综合素质培养”部分强调,要改进科学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无论是国家发布的持续性发展战略,还是企业发起的创新性公益行动,归根到底,都是希望把“科学素养”这种AI时代必备的基础能力之一,纳入到跟“语数英”同等重要的基础学科教育中。

1

AI科技,正在推动中国乡村振兴

我们只知大势将至,却不知未来已来。

前沿科技的不断创新,使得移动端互联网领域的应用与支付,已深入渗透进中国百姓的各个生活场景中,甚至比欧美发达国家更普及。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2019中国移动支付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在移动端的支付渗透率高达71%,而美国的比例为50%,英国48%,德国49%,法国40%。

以往,许多人都认为前沿科技的发展与讨论,只发生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但就在去年底,一篇刷爆朋友圈的《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将这一话题引向了偏远乡村之中。原来,前沿科技与乡村建设的结合,已触发了一些改变。

“科学是什么?科学家的共性是什么?”今年5月9日,广东河源紫金县(被列为省级重点扶贫特困县之一)的洋头小学里,一位支教老师正在向五年级的学生们提问道。这位老师的身份颇为特殊,她是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的高材生,目前任职平安集团联席CEO、平安科技董事长。

在这一堂名为“智慧农业”的主题课上,陈心颖将平安科技赋能产业扶贫的应用场景,融入到情景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植保无人机、作物智能识别、田间物联网等创新技术,学习如何运用科学技术以实现水稻丰收;并借助VR技术的沉浸式教学体验,帮助学生们打开科学视野。

hougarden

平安集团联席CEO陈心颖在洋头小学支教

AI进村的故事,已在生根发芽中。改革开放前四十年,乡村的资源不断输出到城市。面对新时代的到来,城镇化的建设高潮也已放缓,许多个人乃至企业都将目光转回乡村,希望在乡建上做一些努力。

回望近几年来,我们会发现BAT等科技金融巨头们,纷纷布局起AI进军乡村的探索,深入农业、医疗、教育等关键领域。硅谷著名风险投资公司500Startups的大中华区负责人杨珮珊曾谈到:“腾讯和阿里巴巴都开始与农民合作,开始人工智能养猪和养鸡,真正地使用物联网设备记录猪的生命体征,确保食品安全。所以,有很多有趣的例子。”

而作为科技领域的“后起之秀”,平安则正在用“科技赋能”的创新基因,走出一条智慧村建的扶贫之路。在产业上,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风控确保扶贫工作精准到户、风险可控,把人脸识别技术延伸到牛脸、猪脸识别等场景中,帮助养殖户增产提效;在医疗上,借助信息化平台,打通城乡医疗,让贫困地区的村民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在教育上,开发“三村晖”智慧教学平台,联通城乡教育,实现城乡教学一体化……

当我们把目光放到中国最广袤的乡村大地上,会发现从农业生产、健康医疗到基础教育等方方面面,有太多需求可以被AI科技的力量去填补。

2

AI时代,你我都要作出改变

AI时代,带来危机与挑战的同时,也一定存在着大量的机遇。个人、企业乃至国家层面,唯有拥抱科技进步,保持创新能力,掌握核心专利,才能在激烈的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不被时代淘汰。

不容忽视的是,平安早已不是传统保险企业,而是一家崭露头角的金融科技巨头。在2018年全球金融科技发明专利排行榜上,平安首次超过阿里巴巴和万事达卡,位居全球第一。如今,平安拥有中国金融机构中规模最大的数据平台和云平台,大数据科学家超过500人,9.9万名金融科技与医疗科技从业人员、2.9万名研发人员,多项高新技术全球领先。

拥有强大科技实力的平安,利用自身优势发起面向全国1000所乡村小学的“AI不孤读——科技素养提升计划”,是一种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

今年5月,平安成立了该公益计划的项目管理委员会,并于6月初在甘肃省临洮县太石小学,以“示范学校”模式落地了首个“科普实验室”。在培训老师的指导下,该校学生在实验室里,利用短短两天时间,通过课程配套的“科学实验包”,就创造出了可变速的摩天轮、可控温的鸡蛋孵化室、午餐人数计数器和门窗报警器等科技作品。

hougarden

太石小学学生们在“科普实验室”里调试作品

“这是我设计的节能报刊亭,它可以安装在公车站,给等车的路人看看新闻。有人时会自动亮灯,没人时会自动关灯,天气热时,路人还可以打开风扇吹风。”在科技素养课后,该校一名五年级学生向平安首席人力资源执行官蔡方方等前来考察的“采风团”,展示与介绍自己设计的智能作品。

这一科技素养课程,为乡村学生们带来的是完全新鲜的第一次科技学习体验,也将会成为他们未来职业生涯中,一个发着光的起点。

在“AI不孤读——科技素养提升计划”启动仪式上,作为该课程与实验包的领衔设计者——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组织人顾建军重点介绍道,该计划依托AI、大数据等科技,主要设置了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智能制造、航空航天、农业科学五大课程主题;同时,与国家科学技术课程相衔接,补充和拓展国家科学技术课程,并融入科学、技术、数学、艺术等学科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有句名言说得好:“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同样,给予乡村学校一门科学素养课,亦足以让乡村学子们拥有撬动未来的能力。

3

科学素养,通往未来的必由之路

当日常生活与工作正在快速程序化、数据化和智能化之时,我们愈发意识到:真正决定下一代的职业未来,是他们是否具备AI时代必备的一项基础能力——科学素养。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参与国际公众科学素养的测评,结果显示整体的科学素养水平逐年提升,从1996年的0.2%到2015年6.20%。根据中国科协的最新数据,2018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8.47%,距离2020年达10%的目标已越来越近。然而,我们从中会发现不同地区、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发展。数据显示,上海、北京的科学素质水平超20%,广西、甘肃等地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仅超过5%,而农村居民更低,仅为4.93%。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一直提倡“教育公平”,政府更制定了一系列针对乡村教育的改革制度,但城乡之间的差距,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弥合。特别是在教育观念上,有不少关于“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固化误解,导致了偏远贫困乡村出现“空心化”现象。人才的流失,让乡村建设在各方面都倍感吃力,亦让乡村教育的现代化进程陷入一种较为尴尬的局面。

但事实也不全然是悲观的。随着智能科技与信息时代的发展,我们似乎看到了“破局”的希望。当代著名教育专家顾明远教授认为,教育信息化浪潮汹涌而来,正在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的教育生态。而城乡教育本是一家,资源共享、携手发展,才能让教育真正走向均衡。

“农村是中国教育最大的突破口,更是机会所在。”教师出身的马云,在谈及未来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后,希望回归教育。同样地,国内另一位知名企业家——平安董事长兼CEO马明哲亦长期聚焦农村教育。他曾与40余名平安希望小学的校长近距离交流,并预测道:“不用十年,人工智能将对教育带来革命性的、颠覆性的改变,让二三四线城市的教育水平赶上一线城市。”

这一预测并非夸大,马明哲的底气,是来自于平安在教育公益上二十余年来的实际行动与创新探索。早在1993年,在马明哲的倡议下,初创不久的平安成立了“希望工程”救助小组,开始落实希望小学建设项目,帮助失学儿童重返课堂。如今,平安在教育公益上,已走过了一条从援建基础设施,再到教师支教,最后到智慧村教的升级之路。

自2018年三村工程启动以来,平安在教育扶贫上实施“村教工程”开创并推广“4+1”智慧小学建设综合行动,包括援建教学硬件、开展两堂课、师资强化和支教行动等,并通过“三村晖”智慧教学平台, 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截止目前,平安村教工程援建升级乡村学校607所,培训乡村教师4831名。

特别是“AI不孤读——科技素养提升计划”在不久的将来于全国落地开花后,除了常规师资培训外,对于课程开展特别突出且具有示范意义的学校,平安将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选取15所科技示范学校与其结成1对1帮扶形式,通过“双师课堂”智慧教学设备,共同开展科技素养课。值得一提的是,该计划还邀请了中科院专家及相关专业顶尖大学教授,定期在“三村晖”平台上直播科普课堂,用科技智慧加速城乡教育一体化。

当下,人工智能尚处早期发展阶段,与其忧心于是否被时代淘汰、被AI取代,不如用实际行动去提升科学素养。只要应对得当,大可不必过于悲观。

(专题)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Mga Keyword:中国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