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Zealand
Tagalog
ibahagi

2019上海车展:中国电动车市场竞赛缩影

财经May-akda: 代玉菲
2019上海车展:中国电动车市场竞赛缩影
Buod新能源补贴退坡在即,今年的上海车展中,全球汽车巨头们对中国电动车市场的争夺野心愈发明显。

hougarden

新能源补贴退坡在即,今年的上海车展中,全球汽车巨头们对中国电动车市场的争夺野心愈发明显。

燃油车向下,电动车向上

去年,中国汽车总销量为2370万辆,较上一年缩水4.1%。但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销量激增60%,达到130万辆——占据了全球总销量的半壁江山。

根据此前的补贴政策,电动车车主可获得每辆车最高5万元人民币的优惠(约合7400美元),但这项补贴已于今年1月起减半,并将在明年全部取消。瑞银集团汽车行业分析师保罗·龚(Paul Gong)指出,“(电动车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

中国推动电动汽车发展已有15年,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各大城市节能减排、减少尾气污染,另一方面也想在电动汽车这个具有前景的产业先行一步。

通用、大众、日产等国际品牌一直致力于研发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车型。他们具备资金和技术优势,但本土竞争对手积累了更多的经验:比亚迪和北汽等本土品牌早在10年前就开始销售低价电动车了。

在近日开幕的上海车展中,汽车制造商们计划展出几十种电动车:从豪华SUV到定价低于1万美元的微型/紧凑型电动车,它们将与燃油车在性能、成本以及外观上一较高下。

大众汽车CEO 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表示,到明年年底,“普通消费者将很难再拒绝电动汽车。”迪斯今年1月到访北京时曾指出,“电动汽车拥有宽敞的空间和高效的充电技术,这看起来是令人兴奋的。”

中国电动车市场之争

随着美国和欧洲市场逐渐饱和,需求呈现疲软甚至下降的趋势,汽车制造商们纷纷将目光聚焦在中国市场——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试图挖掘更多的增长空间。

本周,通用汽车旗下品牌别克也在上海车展发布了首款纯电动车VELITE 6,运用了此前在雪佛兰Volt电动车搭载的混电技术;为了实现在2025年发布50款电动车的计划,大众汽车的纯电动SUV概念车ID.ROOMZZ也正式亮相,计划于2021年在中国量产,未来将对标特斯拉Model X;日产汽车推出日产轩逸“零排放”版本,该车主要面向中国市场,将于今年8月发售。

而对于中国汽车制造商而言,保罗·龚指出,电动化进程中的“机会多于威胁”。作为燃油车市场的后来者,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的销售份额仅占10%,且多为低端车型。但在电动汽车市场中,份额高达50%,“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公司起步更早,并且反应更快。”

这主要得益于此前政府投入巨额资金用于新能源补贴,以刺激消费者需求。此外,基础设施建设也构成重要优势,目前国内已建立超过73万个充电站,从网点数量上来看远超其他国家。

在全球汽车寒冬的大环境下,制造商们正试图复苏销量颓势,电动车市场是必争之地。

去年全年销量断崖式下跌37%后,福特汽车重新审视中国市场,将中国将全面升级成为独立业务单元,并着力调整老化的产品线。根据其“中国2025计划”,到2025年底,福特将在中国推出超过50款新车型,其中包括8款全新SUV车型,至少15款福特和林肯品牌电动车型。

也有抱团发力者。福特与众泰合资成立福特众泰新能源汽车公司;上汽通用也计划在明年推出超过9款国产全新插电或纯电动车;江淮大众合作后的第一款纯电动量产SUV车型思皓E20X在去年上市;梅赛德斯奔驰与比亚迪联合成立的腾势汽车,旗下第二款全新车型将于今年车展中亮相。

大势所趋

未来,政策仍将为车企向新能源转型带来强烈的推动力。在新能源“双积分”管理办法下,车企需要获取相应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才能达标,其中2019年新能源积分所占比例为10%,2020年积分占比为12%。根据工信部政策规定,企业可以通过其自身产生的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抵消、关联企业间转让、购买新能源汽车正积分等方式抵偿归零。未来,相关标准还将提升。

目前,电动车在标价上仍高于普通燃油车,但未来的充电消耗与维护费用更低。有行业分析师指出,从长期来看,如果车主每年的驾驶里程超过1.6万公里,电动车的成本更具优势。

车企正向越来越低的价格努力。为降低生产成本,特斯拉去年宣布在中国上海设立工厂。此外,长城汽车去年成立电动汽车品牌欧拉,并推出纯电动微型车欧拉R1。与传统的巨大体型SUV相比,欧拉R1体型小巧,补贴后售价最低为5.98万元。

从受众趋势来看,中国市场的消费者也越来越青睐于电动汽车。据瑞银集团(UBS Group AG)的最新调查显示,愿意尝试购买电动汽车的中国消费者比例已从去年的58%上升至71%。而该项比例在美国及欧洲市场均低于20%。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