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天然干旱减产预警的背后深意
干旱致使产奶量下降 上一产奶季,新西兰恒天然共提供了15.84亿公斤乳固体产量。但是,1月29日恒天然宣布,因受天气干旱的影响,2014/15年度产奶季产量预期下调至15.32亿公斤乳固体。调整后的产量预期相较于上一产奶季下降了3.9%。而去年12月份公布的预期为15.84亿公斤乳固体。 对此,恒天然集团合作社事务总监迈尔斯.胡瑞思称:在本产奶季的前半季,因牧草长势良好所以产奶量高于前一季同期,但是受干旱影响,牧草质量自1月中旬开始就出现了明显的下降,现在日产量与上一季相比已经下降了6.1%。有些地区的奶农已经提前停止原奶生产了。受此影响,恒天然将预期产奶量下调,并且计划减少全球乳制品交易平台以及直销渠道以上的乳制品供应量,目前已签订的销售合约将会兑现。 预警信号与原奶价格的辩证关系 对于恒天然公布的预警信号,有专家表示新西兰的干旱对实际的影响可能并没有那么大。因为作为农业国的新西兰拥有先进的灌溉技术,而恒天然“减少供应”的预警消息很有可能是提升价格的一种手段。1月20日,全球乳制品将会开始本年度的第二次拍卖,这次拍卖释放出乳制品价格上涨的信号。根据拍卖结果的显示,乳制品价格指数上涨1%,平均价格为2758美元/2402/4.13%2015 乳制品专家宋亮表示:干旱引发减供预警信号的发出,更多的是乳制品市场的一种升温信号,以减少供应推动成交量的增加。 作为全球最大的乳制品企业,恒天然依托新西兰独特的地理优势,其触角延伸至世界各地,合作商遍布全球,中国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2013年的“肉毒杆菌”事件给恒天然带来巨大损失。有数据显示:“肉毒杆菌”的乌龙事件,恒天然为此召回产品损失价值逾7000万元,2013财年销售收入为186亿新西兰元,比上一年度下降6%。 “预警后”中国市场的反应论 如果此次预警的发布是新西兰恒天然的价格手段,那么最终的效果可能并不能令新西兰满意。中国作为乳制品需求大国,全球有1/5的出口奶品都被送到了中国,根据此前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近三年来中国进口的乳制品超过70%来自新西兰,最高时达到80%。如果新西兰方面原奶供应减少,对于中国市场的乳制品价格肯定会有直接的影响,再加上近期出现的“杀牛”现象减少存栏,国内乳制品价格的上涨幅度可能会迎来新一轮的热潮。 但是,也有另外一种声音认为新西兰原奶供应的减少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可能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就目前的中国乳制品市场而言:国内原奶供给增加,从来削弱了商家进口奶源的意愿。受2013年奶荒的影响,现在国内多数企业已经摒弃生鲜乳作为原料,而采用奶粉与生鲜乳的调配使用。一旦出现原奶的供应不足,企业就会采用奶粉来作为原材料,因此,国内市场因原奶供应的减少而出现价格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除此之外,不少欧洲乳制品企业针对中国的供应策略也在不断改变,原来被配额限制的产能在不断的释放出来。此前一份来自欧盟委员会的预测认为,到2024年乳制品的全球需求平均每年增长2.1%,同时,对进口乳制品需求最大的国家依然会是中国。如此一来新西兰的减产对国际奶价的影响其实也没有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