นิวซีแลนด์
ภาษาไทย(Phasa Thai)
แบ่งปัน

诺奖得主的中国生意:出场一次100万,我们别再当冤大头了

生活ผู้เขียน: 互联网思维
诺奖得主的中国生意:出场一次100万,我们别再当冤大头了
บทสรุป诺奖得主疯狂捞金,中国真的是“人傻钱多速来”吗?
hougarden
作者:正解局

来源:正解局

(微信ID:zhengjieclub)

201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正在陆续揭晓。可以预料,不久之后,这些诺奖得主便会来到中国走穴捞钱。
自新千年伊始,中国就兴起了一股诺奖得主走穴热。
诺奖得主疯狂捞金,中国真的是“人傻钱多速来”吗?

01
“组团”来中国走穴
诺奖得主从何时起频繁来华,这个已无从考证。
代表人物,却有一二。
蒙代尔是来华最多的诺奖学者。1999年,蒙代尔因“开放经济中货币与财政政策”理论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其提出的“最优货币区域”理论将欧元由概念变成现实,被誉为“欧元之父”。
早在1995年,蒙代尔就到访中国,与中国就此结缘。获得诺奖后,更是成为了“常客”。此后10年间,蒙代尔访问中国超过20次。仅2013年下半年,就来了5次。
hougarden
蒙代尔出席中国某论坛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诺奖得主也不例外。
最近几年,在中国独领风骚的是挪威的爱德华·莫索尔。自从2014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莫索尔好像“爱上”了中国。
让我们来看看2019年莫索尔在中国行程吧——
2月26日,会见浙江嘉兴市领导。
4月7日,参加河南郑州诺贝尔奖获得者科技创新中心的揭幕仪式。
5月5日,访问山东大学。
6月15日,在陕西中医药大学作学术报告。
9月10日,参加第十七届中国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谈会。
9月13日,参加欧美同学会第六届年会暨海归创新创业郑州峰会。
9月16日,接受某母婴类社区综合平台的采访。
9月18日,走进电子科技大学。
hougarden
莫索尔走进电子科技大学 图片来源:四川在线
以上只是不完全统计。按这频率,莫索尔几乎每月都要来一次中国,堪称“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颁发个劳模勋章也不为过。
更让人惊奇的是,诺奖得主不仅不辞辛劳,还十分亲民。除了高大上的科技论坛,就连房地产活动也愿意屈尊参加。
2014年9月12日,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菲尔普斯、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就光临了某开发商楼盘,与社区业主、300多位企业家齐聚一堂,探讨“创新的榜样”,一点架子都没有。
hougarden
新闻报道
最近几年,又出现了一个新趋势,诺奖得主开始流行“组团”走穴。
2018年8月10日,崔各庄论坛暨诺奖成果转化高峰论坛上,6位诺奖得主“抱团”参加。一个月后的第十七届中国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谈会,又“召集”了5名诺奖得主,“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莫索尔也位列其中。
最牛的还是上海。2018年10月29日开幕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海•滴水湖),“集齐”了26位诺奖得主。
hougarden
新闻报道
不知道是否能召唤牛顿或爱因斯坦?

02
诺奖得主的生意经
上个世纪,很少有诺奖得主到访中国;今天,诸多大咖纷纷来中国站台。仅从这个变化看,可以视作中国影响力的一大进步。
中国科技是在开放学习中进步的。诺贝尔奖又是科技殿堂的最高荣誉,诺奖得主亦是最顶尖的人才。因此,邀请诺奖得主来中国,探讨最前沿的科学问题、分享行业新动态新方向,有利于中国科技发展。
退一步说,哪怕是走秀,也间接传播了科学精神。
但站在诺奖得主的角度,来中国走穴,大多数与科学无关,只是一笔生意。
当诺奖得主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市场有需求,就有商业机构来运作。诺奖得主来中国走穴,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链。
2014年6月,诺奖得主基德兰德到访中国,包括高校讲座、企业考察以及经济论坛在内的活动,全部由一个名为“世界名人中国行”的机构策划。
hougarden
基德兰德在中国
这家机构,拥有遍布全球各领域的名人经纪资源,包括各国政要、诺奖得主、经济名家、企业领袖等,曾多次策划、邀请“洋大师”来华。
据《羊城晚报》记者调查,企业邀请蒙代尔和罗杰斯等大师前来演讲报价高达100万元人民币(约16万美元)。这只是5年前的价格,现在肯定不止这些。
实际上,出席演讲只是行程中很小的一部分。在网上,你可以找到一份诺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的中国行广东站招商方案,仅赞助合作方式,就报价不菲——
首席冠名赞助合作伙伴限1家开价200万元、战略合作伙伴限3家每家80万元、指定赞助限5家每家30万元、支持单位限5家每家15万元。
hougarden
赞助合作方案
诺奖得主的时间很宝“贵”,在中国每一分钟都充满商机,演讲会中的与大师互动对话环节、大师亲临企业参观指导、招待晚宴、午宴,甚至往返机场车程中与大师独处,均可明码标价,向社会“出售” 。
看到这里,就会明白,为什么莫索尔每次来中国,短短几天,要奔波于多个城市。
挪威到中国相隔7000多公里,来一次不容易,自然要物尽其用,人尽其能,多多参加活动,多多捞钱。
在国外,莫索尔只是一个科学家,在中国却成为通吃学术、产业界,横跨生物、教育领域的弄潮儿。
摇身一变,变成了一棵摇钱树。

03
反对诺奖形式主义
我们不反对诺奖得主来华,反对的是形式主义。
有的科技论坛,邀请一个或多个诺奖得主,每个诺奖得主演讲半小时。短短半小时,能谈什么深刻的观点,带来什么启发?
有的活动,诺奖得主的演讲主题与活动主旨南辕北辙。曾有科技界业内人士爆料,在研讨科技政策的研讨会上,当地政府硬是请来了研究细菌的诺奖获得者讲述他的最新研究成果。嘉宾、观众一脸懵逼。
更有甚者,一个诺奖得主在中国身兼数职。例如莫索尔,先后在上海、济南、嘉兴、无锡等地设立“诺贝尔奖工作站”或实验室。
hougarden
莫索尔在上海设立工作站
这些诺奖得主难道有分身之术?
如果是商业活动,倒也无可厚非。2014年9月,在广州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新经济力量论坛开幕前,某品牌矿泉水公司董事长与蒙代尔进行了“交流”。
2018年6月,阿里巴巴成立研究机构罗汉堂,也邀请了6位诺奖得主。你看下面这张合影,连马云都不能免俗。
hougarden
马云与诺奖得主合影
企业热捧诺奖得主,就是希望能利用名人效应推广品牌。在商言商,各取所需。
但是,政府举办的活动,如果硬要拉着诺奖得主站台,不仅无助于国际交流,反而浪费了纳税人的钱。
2018年,深圳发布诺奖实验室组建管理办法,每个诺贝尔奖实验室将收到最高一亿元的建设资助。
hougarden
新闻报道
我们理解深圳抢夺科技制高点的宏愿,但是,这些诺奖实验室真的能促进深圳的基础科学发展吗?
回顾历史,过去30年,深圳没有产生过一名诺奖得主,并不妨碍深圳取得翻天覆地的成就。展望未来,深圳未来的发展,也不取决于诺奖得主及其挂名的“实验室”。
这个钱,我们还是少花点好。

04
中国需要的是大科学家
诺奖得主来华捞钱,本质是诺贝尔奖崇拜,以及其衍生出来的学术功利化。
但须知,中国应该崇拜的是诺贝尔奖精神,而非诺贝尔奖得主。
诺贝尔奖精神,恰恰是杜绝学术浮躁、功利化,踏踏实实地做学问。
如果一个科学家频繁走穴捞钱,他必然没有时间做科研,也无法获得诺奖;如果一个科学家在获得诺奖后频繁走穴捞钱,人们能够从他身上获得只是铜臭味而非科学精神。
2015年,在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屠呦呦这样说:
获不获奖对我来说不那么重要,获奖证明我们的中医药宝库非常丰富,但并不是借来拿来就能用。像青蒿素这样的研究成果来之不易,我们还应该继续努力。
荣誉多了,责任更大,我还有很多事要做。
屠呦呦口中的“很多事”,显然不是走穴捞钱。
“青蒿素发现者”屠呦呦,60多年来专注中医药研究实践,在获诺奖之前鲜为公众所知。
hougarden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参加完共和国勋章颁授仪式,当天就返回湖南,第二天还要到田里去。
hougarden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为研制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隐“功”埋名30年。
hougarden
当下走中国,需要的不是穴捞钱的诺奖得主,而是脚踏实地的大科学家。
与其把钱花在外来的诺奖得主身上,不如拿来资助自己的科研工作。
别再当冤大头了!
本文授权转载自:正解局(ID:zhengjieclub)。正解局,一个有见识、有深度、有诚意的时势财经大号,华尔街见闻、雪球、蚂蚁金服、世界经理人等10多家主流财经社区特邀入驻。每天全网阅读超过100万人次,在这里,穿透信息的迷雾,在这里,发现真实的中国。
THE END

(责编:Stella)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