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千万、GDP万亿,中国最牛的11个城市都在这儿了
千万人口、万亿GDP,是不少城市的“心结”,也是任何一座有雄心的大城市都不容错过的“路标”。
据近日中国新闻周刊统计分析,在去年宁波和郑州的GDP首次破万亿后,中国跻身“万亿俱乐部”的城市已有16个。
它们分别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苏州、重庆、武汉、成都、杭州、南京、青岛、无锡、长沙、宁波、郑州。
而就在这几天,有关杭州人口正式突破一千万的消息也引发关注。尽管目前已“辟谣”是非官方消息,但基于目前杭州的人口基数和去年的人口增势,今年杭州跻身人口“千万俱乐部”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
国民经略统计,包括杭州在内,目前人口过千万的城市也恰好达到16个。
来源:国民经略
它们依次为: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天津、广州、深圳、武汉、石家庄、哈尔滨、苏州、临沂、郑州、南阳、西安、杭州。
综合这比两份名单,当前GDP过万亿、人口过千万的“双料”城市,实际上只有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苏州、重庆、武汉、成都、郑州、杭州,共11个。
如果要论中国当今的头部城市或者说顶级城市,这11个城市,当之无愧。
除了它们,到底还有哪些“未来之城”最有希望升级为头部城市?GDP过万亿、人口过千万,对城市究竟意味着什么?
头部城市分布:南方完胜北方
虽然都是GDP上万亿,人口上千万,但这11个城市的具体情况又因城而异。
重庆是唯一常住人口达3000万的中国城市。2000万以上的城市,还有上海、北京。
排在第三位,也是最接近2000万人口的城市——成都,差距仍在370万左右。
也就是说,按照常规增长速度(不包括区划调整),至少未来十年,中国2000万以上人口城市,基本上有且仅有重庆、上海、北京。
今年5月,武汉高调提出将推动城市人口从1000万向2000万跨越,离目标尚有900万距离,这只能说是一个长远性目标。
GDP方面,30000亿以上的城市仅有上海、北京,最靠近的深圳也仍有6000亿的差距。这意味着上海、北京的优势至少还可以维持数年。
不过在20000亿的门槛外,天津、苏州的距离已经非常近。未来几年,中国GDP头部城市,将大致维持在2个30000亿城市和5个20000亿城市的格局。
11个“双料城市”中,仅有广东一个省占据两席。再次证明,在中国大大小小的多对“双子星”城市中,广州、深圳实际上才是最亮的“双子星”。
论城市群来看,京津冀分别有北京、天津入围;长三角有上海、苏州、杭州三城入围;粤港澳大湾区有广州、深圳;成渝城市群则仍是两大主力城市——重庆、成都;长江中游城市群有武汉;中原城市群有郑州。
前三大国家级城市群,拿下了11个城市中的7个席位,足以说明它们的实力。而单论顶级城市,成渝城市群确实有实力成为第四极。
南北分布,11个城市中,北方城市只有北京、天津、郑州3个,南方则占到8个。至少在顶级城市上,南方已经完胜北方。
东中西分布,东部地区有7个,西部和中部各占两个。这与目前东中西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大体吻合。
下一座“双料城市”是谁?
有经济学家称,中国需要8个一线城市,但中国的“顶级城市”除了上述11个外,还有不小的扩容空间。
首先,在分布上,目前西北、东北乃至东南(福建)仍缺乏顶级城市。这些区域,也需有顶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其次,目前在人口和GDP“双料”方面的后备城市较多。
如果按照人口和GDP同时达到800万和8000亿以上的标准,上述11个城市之外,南京、青岛、长沙、宁波、济南、泉州、西安、东莞共8个城市,是目前最接近达标的“双料城市”。
其中,南京、青岛、长沙、宁波,GDP已经超过万亿,但人口仍未达标。
不过,青岛的人口已经很接近了。不出意外,它应该就是第12个GDP万亿、人口千万的“双料城市”。
另外,西安的常住人口去年底已经突破千万,但GDP仍在8000亿级别。
济南、泉州、东莞,三个城市目前都还在人口800万、GDP8000亿的阶段。
可以简单把这8个城市分为两类——省会和非省会城市。
相对来说,省会城市在晋级“双料城市”上胜算可能更大。
比如,南京、长沙、济南都提出了要打造“强省会”。特别是南京、济南的首位度明显偏低,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当然,副省级城市青岛也已在申报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最近还被直接点名要求加大中心城区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力度,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对这几个城市来说,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快聚集“人气”。
西安则是例外,经过过去两年的“人气”积累,眼下最重要的是要推进工业倍增计划,将GDP总量做上去。
其它4个非省会城市——宁波、佛山、泉州、东莞为一档。
其中宁波的GDP已经过万亿。对这几个城市来说,未来GDP达到万亿,相信只是时间问题,但人口是否能够超千万,不确定性要相对大一些。
8个候选“双料城市”中,北方有青岛、济南、西安3个,南方则有5个。也就说,未来南方顶级城市的优势还将继续扩大。
论区域分布,中西部仅有长沙、西安两个,其余全位于东部。
在城市群分布上,长三角收获南京、宁波两个;粤港澳收获东莞;长江中游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各收获一个;最大赢家是山东——济南和青岛都有望成为顶级城市中的“双子星”。
还有哪些城市有望入围
另外还有一些未点名的城市,也已经非常接近GDP8000亿、人口800万的标准。
如,无锡的GDP已超过万亿,但人口尚只有700万左右。
东北地区,目前还没有出现GDP8000亿的城市;人口800万以上的城市有沈阳和哈尔滨;长春和大连,则均在人口700万、GDP7000多亿的阶段。
虽然目前在“双料城市”中缺席,但上述城市生态也说明东北的城市基础确实不差,眼下三四座主力城市都有望晋升。
来源:《促进东北地区新一轮振兴的空间发展策略》
目前最需要的是要发展一座具有区域号召力和凝聚力的头部城市。积极申报和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或是一个不错的突破口。
另外,佛山GDP预计今年即可突破万亿,人口也能迈上800万大关。
福州,去年GDP接近8000亿,人口也达到了774万。它与泉州,谁能率先升级,有待观察。
合肥,人口已经超过800万,GDP预计今年站上8000亿。
从这些后备城市的分布可以看出,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拥有最多的顶级城市,且城市的发展梯度和结构非常好,几乎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的代表。
2008—2018年,武汉、长沙、郑州GDP、人口增长数据 制图:西部菌
中部六省会中,武汉、郑州、长沙、合肥都有望成为顶级城市,说明整体实力不俗。
相对来说,西部地区中,除了重庆、成都、西安三极,后备力量的发育明显不足。
为什么要看好大城市
近年来,以GDP的标准来评判一座城市已经越来越引发争议。
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城市,尤其是对处于发展中阶段的地区和城市而言,GDP和人口,仍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最具说服力的标尺。
从发展趋势而言,未来也注定是大城市,尤其是GDP和人口双丰收的大城市的时代。
今年4月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已经明确释放了“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的信号;最近国家五部门再次下发通知,要求通过放开省会及以下城市的落户来促进就业。
这些政策信号都表明,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将越来越被倚重。
区域要平衡发展,但绝对不是平均主义。这两年“强省会”战略由中西部向东部的蔓延,就是这种逻辑的产物。
最近就有文章显示,中国有12%的城市正在收缩。这些收缩的城市,一方面是所在地方发展的衰退,但另一方面实际上也是大城市、都市圈吸引力全面增强的一种结果。
来源:城市财经
去年开始,城市地铁的建设标准提高到“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0亿元以上,GDP30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更证明,城市没有一定的人口和经济体量,不仅是发展后劲缺乏,获取资源、政策的难度也会越来越高。
在房地产界,关于房价有一句话是“短期看政策、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对于城市而言,它可能是短期看GDP,中期看人口,长期看区域。
换言之,一些三四线城市哪怕眼下GDP看着还不错,但长远角度必须要看其人口的增长空间和所处的区域。一句话,人口增长缺乏后劲,远离大城市群、都市圈的城市,就业、置业的选择,都应该更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