ਸਾਂਝਾ ਕਰੋ

你喜欢吃糖,你的猫也喜欢吗?

社会ਲੇਖਕ: 我是云无心
你喜欢吃糖,你的猫也喜欢吗?
ਸਾਰ甜味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偏好。从神经科学的角度说,吃糖之后大脑会分泌多巴胺,让人产生愉悦。

甜味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偏好。从神经科学的角度说,吃糖之后大脑会分泌多巴胺,让人产生愉悦。在各种营养成分中,它可以最快转化为能量从而补充体力——对于现代人这可能不重要,但对于成天与野兽打交道的人类祖先,这对于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从自然界直接获得糖并不容易,所以在人类历史的绝大多数时间里,糖都是稀缺物质,人类的身体也就从来没有面临“糖多了怎么办”的问题。自然,也就没有发展出应付“过量糖”的反应机制。“突然”之间——当然这个“突然”是针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而言的,糖变得廉价易得,“吃糖过多”成为了现代人的“健康杀手”。也就是说,对糖的偏爱,是人类演化的结果;糖对健康的危害,是人类没有相应演化的结果。

hougarden

“吃糖过多”成为了现代人的“健康杀手” | pexels

对糖类的感知是通过蛋白质受体来实现的。简单说来,就是特定结构的蛋白质与糖结合,产生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被解析成“甜味”。这个过程会促使大脑分泌多巴胺,人也就感到愉悦。科学家们在人体中找到了两个基因,分别被命名为T1R2和T1R3,它们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结合起来,就构成感知糖的受体。

有趣的是,这两个基因在脊椎动物中广泛存在。也就是说,感知甜味的基因在脊椎动物中就已经存在了——这要远远比人类的出现更加久远

但这并不是对所有的脊椎动物都有价值。比如猫科动物,主要是吃肉的,吃糖快速补充体力对它们不重要,能否感知甜味也就无关紧要。在现代的猫体内,T1R2基因还存在但已经残缺,无法表达出蛋白质去与T1R3蛋白结合,也就无法感知甜味。

还有鸟类,通常的食物是种子和昆虫,能否感知识别糖也没有什么意义。在现在鸟类中,连T1R2基因的残迹都找不到了。不过蜂鸟是个例外。它们的基因和饮食习性,大大帮助了科学家们认识甜味的基因及其演化。

更有趣的是,蜂鸟的体内并没有T1R2基因。它们又是如何识别甜味的呢?在物种尺度上,雨燕是蜂鸟的近亲,而家鸡也跟它们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通过分析它们的基因分析,科学家们发现,蜂鸟中有另一个受体基因T1R1,能跟T1R3结合来感知甜味。而在其他动物中,T1R1与T1R3形成的受体却是感知鲜味的。鲜味对于吃虫的鸟类是有意义的,而对于吃花蜜的蜂鸟就没有价值。在蜂鸟的演化过程中,T1R1基因发生了大的突变,失去了感知鲜味的能力,却获得了感知甜味的能力。而同为鸟类家族中的家鸡和雨燕,T1R1没有发生类似的突变,也就还是感知鲜味,而不能感知甜味。

hougarden

蜂鸟以花蜜为食 | pexels

蜂鸟的远古祖先——也是其他鸟类的远古祖先,是吃昆虫和种子的,感知鲜味(意味着氨基酸)具有生存优势。大约在4200万年到7200万年之间,蜂鸟从鸟类家族中走上了不同的演化道路,转向以花蜜作为食物。

或许就是这种跟人类不同的甜味感知基因,使得它们对于甜味的感知比人类更加挑剔。人体的甜味受体除了能够感知糖,还能跟很多种其他物质结合而产生“甜味信号”,比如各种人工甜味剂(比如糖精、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甜蜜素等),各种糖醇(比如木糖醇、赤藓糖醇、山梨糖醇等),各种糖苷(比如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等)。

(责任编辑:Aimee)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