ਨਿਊਜ਼ੀਲੈਂਡ
Punjabi
ਸਾਂਝਾ ਕਰੋ

家乐福中国等不及

财经ਲੇਖਕ: 曹倩
家乐福中国等不及
ਸਾਰ家乐福中国卖身成定局,但东家既不是腾讯,也不是永辉。

家乐福中国卖身成定局,但东家既不是腾讯,也不是永辉。

6月23日,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称,旗下全资子公司苏宁国际拟出资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份。交易完成后,苏宁易购将成为家乐福中国控股股东,家乐福集团持股比例降至20%。

作为大卖场业态的首创者,家乐福于1995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是最早一批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外资零售企业之一;随后,与家乐福并称为“大卖场三巨头”的沃尔玛、麦德龙相继拿到中国市场入场券。但在过去一年,这三家外资大卖场不断传出密集的关店消息。

除沃尔玛与

腾讯、京东两家中国互联网巨头牢牢绑定,不仅展开战略合作,还成为京东第三大股东持股9.9%、向京东旗下生鲜商超O2O平台“新达达”投资5000万美元(约合3.36亿元人民币),其余两家都走向了寻找中国买家的道路。

从今年3月开始,麦德龙中国就不断被曝出潜在买家,包括腾讯、阿里巴巴、苏宁、永辉、物美等至少8家竞购方。路透社曾报道称,家乐福一直在观望麦德龙中国业务的出售结果,以评估买家兴趣,如今,麦德龙的最终买家尚未敲定,家乐福却先抢先一步为自己找到了接盘方。

为什么不是永辉和腾讯?

家乐福中国的最终买家是苏宁,这多少有点出人意料。

从5月中旬开始,家乐福有意出售其中国业务股份的消息就流传开来,当时市场对潜在买家的猜测是腾讯或者永辉。因为在2018年1月,家乐福曾宣布与腾讯、永辉超市签署一份关于家乐福中国的潜在股权投资意向书,但未公布投资金额和持股比例;与此同时,家乐福中国与腾讯达成战略合作关系。

彼时的腾讯和永辉超市一致认为,家乐福拥有优质的物业资源,有助于提升线下门店竞争力;而家乐福也强调自己不打算退出中国市场,仍为中国业务最大股东。但这笔潜在投资一直没有进程更新,直到收购方苏宁浮出水面,将家乐福中国80%的股份囊入怀中,Carrefour Nederland B.V.(家乐福集团注册于荷兰的全资子公司)仅保留20%。

此时,永辉超市才发公告表示,考虑到当前市场环境及维护上市公司、全体股东利益等因素,公司决定终止对家乐福中国投资的谈判;原计划为投资案准备的资金用于加快全国门店的战略布局,以提升综合竞争力。

这透露出两个信号:1.永辉超市吃不下家乐福这块饼;2.永辉还有更多地方等着用钱。

若将家乐福与同样寻求卖身的麦德龙做一对比:家乐福中国业务实际估值为60亿元人民币,略低于此前流传的10亿美元;麦德龙的估值则在15-20亿美元之间。截至2019年3月,家乐福中国开设了210家大型综合超市、24家便利店;麦德龙却只开了90多家,每年以3-5家的速度缓慢扩张。

单从规模上看,麦德龙一定不及家乐福,仅为中国第三大外资超市。但问题在于,麦德龙中国区业务是盈利的,2018年麦德龙中国区业务增长2%,是少数还在增长并且盈利的传统零售商之一。相较之下,家乐福中国仍处于负资产、亏损经营状态。2018年亏损虽收窄近一半,仍有5.78亿元的亏损额;资产总额为115.4亿元,负债总额一项却有137.9亿元。

hougarden

截图来源:苏宁易购公告

永辉只为2019年预估了50亿元的投资规模,为获取优质商业资源、拓展新项目预留80亿元投资额度(数据来源:永辉超市临-2019-11号公告)。家乐福的估值为60亿元,对于尚无大型并购整合经验的永辉来说,

永辉超市2018年财报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8亿元,同比下滑18.52%,基本每股收益也下滑21.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93.5亿元,负债合计为201.9亿元。如何让这份报表更好看是永辉当下需要考虑的问题。

永辉也在公告中直言,不对家乐福中国作投资是为了维护上市公司和全体股东利益。而除了家乐福中国,还有更多标的在等永辉一一评估。潜在的交易包括拥有60多家门店资源的江西旺中旺,以及作价8.10 元/股收购中百集团不超过10.14%的股份。

另一方面,永辉眼下还有更多事要做。永辉超市与腾讯、百佳中国设立的合资公司,正开始整合永辉和百佳广东省内的超级市场业务,首家门店“百佳永辉Bravo”在广州花都区开业刚满10天。永辉超市给自己制定了2019年新开150家新店、整合部分老店、自建物流等阶段性任务。

永辉超市也刚更新一轮人事变动。执行副总裁李国擢升为总裁,副总裁吴光旺升任执行副总裁,吴莉敏、曾凤荣、杨李担任公司副总裁,其中曾凤荣和杨李为扩容高管。新的领导班子就位、新的业务待推进,这些都需要时间来磨合和消化。

至于收购方为什么不是腾讯?答案恐怕更加明了:按照腾讯以往的投资逻辑,只做零售工具箱,对标的公司没有过强的控制欲,基本保持5%左右的非积极持股。这显然不能满足家乐福急迫的卖身需求。

为什么是苏宁?

2019年,苏宁在零售业务扩张方面的胃口相当大。

4个月前,苏宁才接盘万达百货,买下了万达百货有限公司下属的全部37家百货门店。尽管曾因亏损严重在2015年关店率超过50%,收缩业务线的万达百货已从2016年开始盈利,到2017年达到盈利高峰期,“堪称近十年最好的一年”。

万达广场未来将为苏宁带来更多正向现金流,家乐福却不一定。

可为什么苏宁还是选择了家乐福?甚至在此之前,苏宁还拿下了家乐福旗下迪亚天天(Dia)超市的273家门店——这些店面原本要被家乐福关闭。

家乐福中国在2018年实现了299.6亿元的营业收入,占苏宁易购2018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比例的12%左右。这意味着收购完成后,苏宁易购的销售规模将会有规模性增长。

或许有了多年地产运营和商圈经营的基础,苏宁比永辉甚至阿里巴巴都来得更为大胆。阿里在收购高鑫零售时采取了“先保证大润发管理团队稳定、再展开数字化改造”的举措,苏宁对于收购标的却更倾向于强改造。

万达百货的37家门店即将全部更名为苏宁易购广场,接入苏宁金融支付手段和苏宁物流会员免费三公里送货服务。加上原有的19家苏宁易购广场和16家苏宁广场,苏宁旗下广场业态已经达到了72家。

苏宁对家乐福中国的整合改造,与万达百货路径大致相同——对其进行数字化改造,与苏宁小店联合完善最后一公里配送网络,同时与苏宁红孩子、苏宁极物、苏鲜生生鲜超市等网点资源“模块化对接”,将家乐福的服务场景多样化,尽可能把消费者留在这一本地生活中心内。而这些线下流量,未来都有可能转移至线上。

自此,苏宁以收购的形式填补了百货和大卖场业务的空缺,线下主要零售生态基本布局完成。

事实上,苏宁不计亏损收购家乐福中国的行事风格,从苏宁小店的扩张节奏中也能窥探一二。苏宁小店作为苏宁“智慧快消”战略的排头兵,目前已火速扩张至6000家,但也因扩张门店的高投入而产生高额亏损。

苏宁认为小店店面经营期较短、尚处于培育期,其店面标准、组织人员、店面开发储备、经营推广及商品供应链建设都需要持续投入,这是阶段性的经营亏损。为改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苏宁以增资方式对小店业务进行剥离。当前苏宁国际持有苏宁小店35%的权益,苏宁易购关联方Great Matrix及Great Momentum合计持有苏宁小店65%的权益。

耐人寻味的是,家乐福中国的收购主体为苏宁国际,由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之子张康阳掌舵;而Great Matrix和Great Momentum同样为张康阳控制的全资子公司,这从侧面反映出苏宁对这部分亏损业务的重视。

苏宁在公告中表达了对家乐福中国潜在业绩风险的担忧。至于苏宁是否会参照苏宁小店,将家乐福中国剥离上市公司业绩报表范围,暂时留作一个问号。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