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银行4.0:从开放银行到平台银行
这称得上是内涵式、集约式的发展。在此过程中,中国银行业的差异化竞争逐渐显现。
这几家银行做对了什么?仔细考察它们的财报,金融科技与平台化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关键词。
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在年报中指出,新时代下,科技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根本动力。在肉眼可见范围内,金融科技可对传统银行所有业务及经营管理,进行全流程数字化改造、智能化升级和模块化拆分。
据平安银行年报介绍,该行将科技视为战略转型的第一生产力,将前沿科技全面运用于产品创新、客户营销、业务运营和风险控制等各个领域,构建“3+2”科技平台格局。
可以预期的是,在去年开放银行概念大火之后,平台银行有望在2019年迎来发展大年。
从技术应用,到业务模式,再到商业模式,金融科技正在全方位重塑银行业。
当金融科技与平台化相结合,激发了更多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平台银行随之兴起。
没有相对成熟的金融科技作为支撑,平台银行就无法成为现实;而平台银行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金融科技创新。
在确立金融科技银行的定位之后,招商银行在去年正式将经营主战场从网点转向App,并采取了开放平台战略。
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末,浙商银行“三大平台”服务客户2.6万户,与近20%的A股上市公司、30%的财务公司、超40%的中国500强客户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
与此同时,浙商银行打造“个人财富管家银行”优势,快速推进零售平台化发展,在2018年实现了个人金融资产总额超过50%的大幅增长。
平安银行同样提出了“平台引领”,其面向零售、公司、同业客户,分别打造口袋银行、口袋财务和行e通“三大门户”。
实际上,除了上述股份制银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也是平台化战略的先行者。
工商银行年报称,向服务无所不在的“身边银行”、创新无所不包的“开放银行”、应用无所不能的“智慧银行”转型,重点打造融e行、融e购、融e联三大平台。
2从开放银行到平台银行 平台银行的兴起,是近年来平台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包容审慎监管,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成长。” 这是平台经济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第三方数据显示,目前全球15大互联网公司均采用平台模式运行;全球最大100家企业中的60家,其主要收入模式来自平台模式。 2017年10月,德勤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平台经济规模将会在2030年突破100万亿。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5G、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平台经济将以更迅猛的速度发展,更深更广地影响和渗透经济社会。 平台经济也好,平台银行也好,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定义,但是都离不开科技、开放、生态等关键词,很容易与开放银行、银行开放平台以及银行生态圈等概念联结在一起。 这一切指向的是基于科技支撑与开放理念的银行服务创新,打破传统的业务架构与部门利益,建立新的平台和生态,让银行服务变得灵活、敏捷、无界,更贴近企业经营与个人生活。 因此,开放银行与平台银行,很大程度上是两位一体的关系。 而不管是金融科技银行,还是开放银行、平台银行,归根到底是回归到银行业的本质——银行是一种服务,一种无所不在的服务。 这意味着,用户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实体经济的痛点在哪里,银行服务创新就在哪里。 以浙商银行为例,在推进平台银行战略的过程中,该行打破资产、负债与服务,公司、同业、个人业务及产品的界限,把金融活动融合到客户的经营和生活中,优化客户的资产负债表,进而形成快速适应市场和客户需求变化的竞争能力。 在内部经营层面,浙商银行突破单纯以信贷资产为主的局限,根据市场与客户需求的变化随时调整信贷类资产、交易类资产、同业类资产、投资类资产及表内外资产的配置,以资产带动负债,重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根据美国银行创新教父布莱特·金(BrettKing)的理论,全球银行业正在从3.0时代迈向4.0时代。 他认为,银行1.0至银行3.0,是基于物理网点的服务渠道扩宽;银行4.0则是回归到对银行本质的重新审视,升级为嵌入生活的智能银行服务。 布莱特·金(BrettKing)在《银行4.0》一书中指出,在银行4.0世界中惟一的获胜方式是:反思整个产品范式,把银行平台的功能融入人们的生活中。 布莱特·金呼吁运用“第一性原理”重新思考银行体系——就像马斯克的SpaceX火箭和乔布斯的iPhone,之所以能在各自领域具有划时代的革命创新,关键在于他们并非是对于之前产品的小修小补,而是重新改写了人们对于行业和产品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