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英雄的淘金时代
一个例子
卡戴珊家族,年仅21岁的Kylie Jenner,“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登上《福布斯》封面。
2018年,Kylie Cosmetics的销售额为3.6亿美元。据《福布斯》保守估计,市值至少为9亿美元。
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费用开支很少,仅有7位全职员工和5位兼职员工。
这是因为,美妆孵化器Seed Beauty负责了产品制作和包装,销售与配货由电商服务平台Shopify负责,Kylie Jenner的母亲Kris Jenner负责了品牌的财务和公关。
而品牌市场营销,主要由Kylie Jenner通过社交媒体完成。
当路过wewrok等共享办公空间时,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微型组织,10人左右规模的迷你公司出现了。
微型公司只需要做好产业链的其中一环,其他所有的细分环节都有供应商。
供应链的重构
传统生产模式,是一环扣一环的分工。社会分工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一个公司的内部。
于是,我们看到无数巨无霸式大集团的产生,覆盖从研发、设计、生产到市场、销售诸多环节。
在这样的生产体系里,一个人脱离了组织,就失去了价值,因为其资本实力远不足以串起各个环节。
举个例子,设计师在传统服装企业,几乎是最弱势的一方。再有才华,月薪两万、年终奖几十万,已算老板十分厚道。
互联网语境下,审美突出的设计师、特别会穿搭的网红,只要个人魅力十足,就可以把流量吸引在自己周围,创立一个设计师品牌,且不受地域限制。
配套产业链也在升级。服装代工厂流水生产线,以往只能接超大批量订单。如今,控制系统智能化,从手工制版到机器制版,订单量再小也不怕,柔性生产。
不止于此,还有专门负责挑选面料的公司出现。设计师只需提供一个草稿,再外包给第三方,可能也是个小公司,来选材质。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举个例子,以往上海企业生产的东西要卖到烟台,至少要在山东找个总代理,山东总代理再在烟台找个二代理,二代理再去线下各零售网点铺货。
每个环节上分利润的人这么多,层层加价之下,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互联网赋能了生产环节上的每一个个体,生产者可以直接和上下游互动交流,“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以往,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是一层一层的经销商,哪怕是大企业家,也很难产生影响力。如今,雷军在微博上振臂一呼新产品发售,就粉丝云集。
甚至于,互联网上的品牌传播,不需要过多投入,只要足够有颠覆性,随时可能一炮而红,例如故宫文创。
以往,推出一个产品的周期是很漫长的、深思熟虑的。如今,品牌和消费者直接对话,大数据一拉,卖的不好,马上通知上游减少生产。
国货当自强
春节时,女朋友推荐我买Happy Socks的彩色袜子,盛惠78元/双起。我拿到之后,薄且质量差,穿了一次就脱线了。
但是我还是很喜欢,感觉每一双袜子都是有灵魂的,这个瑞典品牌的卖点就是“骚气”。
我心想,以中国的纺织业代工水准和互联网营销手段,再造一个类似的国产新品牌分分钟的事情。 很多网红都在做自有品牌的化妆品。美妆业已有独立的第三方研发机构、强悍的代工厂,只要你有好的想法、卖的出去,他们就能生产出符合你要求的产品。 不知不觉中,一批国产美妆、护肤品牌已经崛起,例如HomeFacialPro、玛丽黛佳,有的原本就是国外大牌的超级代工厂。这些单兵突破的轻型品牌,往往只有二三十人。 仔细想想,像韩国那些美妆品牌,门槛并不高,以前中国人还没怎么见过世面时,一度追捧,现在发现以中国的产业链深度,再造一个太简单。 甚至李斌的蔚来汽车、罗永浩的锤子手机都是类似的逻辑。 很多很多行业都在面临这样的解构。创立一个新品牌,正在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 这是一个国货当自强的时代。 马云表达过类似的观点,认为未来改变世界的是那些30人以下规模的公司。技术的发展会创造出许多创新有活力的小公司。 高中课本中,马克思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论述,我至今觉得是极有道理的。 马化腾当年说,在互联网未来世界里拥有独特魅力和独立的人会成为最终源头,会成为最终的赢家.....只有把人的价值释放出来,产业升级才会发生,稳定的社会结构才会出现,这是中国互联网应该能做出的贡献。 生产三要素:资本、劳动力、科技。以往中国是资本短缺时代,人不值钱。近年,资本过剩,科技又赋能个人,个人的价值开始凸显。 我见过生活中很多人,满腹唱衰的声音。 我想,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互联网对于人类社会的变革是深刻而根本的。起码这前后几十年,红利没有结束。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