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疫模范,到二次爆发!新加坡忽视的这个漏洞,新西兰也有!
后花园2020年5月16日援引Newshub报道
专家警告,从“抗疫模范”到二次爆发,新加坡的教训值得我们深思。
在疫情发展初期,新加坡的抗疫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到3月17日,新加坡的累计确诊病例仅有233例。在人口高密度的情况下,其抗疫表现非常优异,因此在2月13日和3月10日两次被世卫组织称赞为“抗疫模范”。
然而,由于忽略了对底层劳工的保护和监管,新加坡的疫情迎来二次爆发,且势头非常迅猛。
截至新加坡当地时间5月15日中午12点,全国单日新增病例793例,全国累计确诊病例接近27,000例
面对新加坡的惨痛教训,专家警告,新西兰政府不能掉以轻心。
目前,新西兰似乎已经切断了病毒的社区传播。截至5月15日最新数据显示,全国新冠肺炎活跃病例仅剩56例。 但专家指出,由于新冠病毒可造成无症状感染,所以我们无法确定疫情在新西兰已经成为过去式。 新西兰卓越研究所 Te Pūnaha Matatini的最新研究模型发现,新西兰的毛利社区和太平洋岛裔社区 1. 毛利社区和太平洋岛裔社区存在很多卫生不达标 2. 这两个社区的居民工作条件很多不太稳定,获取正规医疗的比例相对较低 3. 很多人居住地点离新冠病毒检测站较远,因此他们中间可能存在未被发现的感染情况 因此,当这些社区和其他社区有频繁接触后,可能会出现新一轮的爆发。 不过研究也发现,全国大部分太平洋岛裔的居民生活在奥克兰,而他们的生活和其他社区相对分隔的。 奥克兰大学教授Shaun Hendy表示,新冠病毒在不同社区的传播情况存在区别,社会经济背景相对较低的群体受影响更大。 比如在美国,相比其他社区,非裔社区的感染率要高出3倍,死亡率高出6倍。而在新加坡,二次爆发也是从高密度聚居的移民劳工群体引发的。 “我们从海外国家看到了这些规律,因此必须要保持警惕,防止新西兰也出现类似情况。” 截至目前,新西兰采取的抗疫策略仍旧是“一刀切”,但专家认为应当对社会地位低下的群体予以重点关注,确保疫情不会反弹。 政府应该确保,任何人不管住在哪里,经济状况如何,都能进行快速检测,且不需要担心自己如果进入居家隔离状态会失业。 原文链接: (责编:Sun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