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
中文简体
分享

新西兰非裔居民太难了,开奥迪上街为啥总被拦?

头条作者: 番茄捣蛋
新西兰非裔居民太难了,开奥迪上街为啥总被拦?
摘要其实无论反对种族歧视或警察佩枪,新西兰民众除了在为他者声援,也是在为自己呐喊。

后花园6月3日报道:

你知道新西兰有多少非洲裔人口吗?

根据2018年人口统计,MLA占比约为总量的1.5%。MLA是中东、拉丁美洲和非洲的总称,如果具体到非洲族裔,可能不到新西兰人口总量的1%。

作为对比,亚裔人口占比为15.1%,欧裔为70.2%。

WeChat Work Screenshot_20200603111758

2018年人口统计:各族裔占比

尽管占比微不足道,但周一发生在奥克兰CBD的「Black Lives Matter」黑人平权运动却在不足24小时内吸引逾4000人参与其中。不分种族,不分肤色,不分年龄,不分性别。可谓振臂一呼,云集响应。

整个Aotea Square被挤得满满当当,绝对是疫情以来奥克兰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会。集会人数或社交距离限制,通通都是浮云。

1590997218924

满满当当的Aotea Square

那么问题来了:美国一名黑人被警察暴力执法致死,新西兰到底激动啥?两者有关系吗?

有!

首先,非裔人口在新西兰同样有过不公待遇。

比如来自刚果共和国的Redelona Tsounga,就表示自己经常遭受歧视。驾驶奥迪出门时,曾多次被警察拦截。说白了,就是警察觉得你开奥迪十分可疑。

有一次,Tsounga家里着火报警,没想到奥迪却成功引起警察注意。对方询问他在哪儿买的车,怎么能负担得起一辆奥迪。

类似种种,都让Tsounga觉得无比冒犯,只是因为他长了一张黑人脸。

4e70bb188c528e36393634e173671f15

表面看是黑人遭受歧视,往深一层是种族歧视,这么一说就大了去了。毛利、太平洋岛裔、亚裔、穆斯林,通通跳出来有话讲。

所以,美国非裔男子George Floyd遭白人警察暴力执法致死,充其量只是事件导火索,而隐藏其后的种族歧视和社会不公,才是人们真正要声嘶力竭讨伐的对象。

1590997218924 (1)

种族歧视才是真正的病毒

种族主义的仇恨情绪就像野草一样顽固,一旦出现合适土壤,就有可能肆意生长。好比此次疫情,就导致众多亚裔成为被歧视对象。新西兰人权委员会表示,种族歧视现象在疫情期间显著上升。自3月底,委员会在1个多月时间里收到逾250起投诉,其中82起涉及种族问题。种族关系专员Meng Foon透露,与华人和亚裔有关的投诉明显增多。

eight_col_Meng_Foon

种族关系专员Meng Foon

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尽管新西兰素来以「移民友好」自居,但所谓友好很可能只是相较而言。新西兰或许做得比其它国家好,但并不代表已经足够好。抗议者之所以高度警惕,是因为在种族歧视和社会不公面前,没有谁可以置身事外,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受害者。

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在Aotea Square,有大量白人出现在示威现场为少数族裔发声。

4KCI6MB7KJBY7I77DIM3QGHO5I

全家上阵

其次,美国警察暴力执法触发众怒,恰好迎合了新西兰民众反对警察佩枪的情绪。

要知道,新西兰有很多警察都是非武装人员。警察出街巡逻,并没有什么可以出奇制胜的武器,多数时候靠肉搏。有时候拦下街头黑帮盘查,发现人家装备比自己还好,真是无比尴尬。

WJTPHYOLCZG4RAAUNHODN3PPRQ

新西兰有很多警察都是非武装人员

为此,新西兰警察工会近年来一直在不遗余力推动全员常规佩枪,以便更好打击犯罪团伙,维护社会安定。去年10月,新西兰展开一项为期6个月的佩枪响应试验(Armed Response Teams,简称ART)。该试验已于今年4月结束,现处于项目评估阶段。

可与此同时,也有人表示担心:一旦新西兰实现警察全员佩枪,权力会否像一只被放出牢笼的野兽,四处伤人。

事实上,即便没有佩枪,部分新西兰警察的做法已经引人争议。比如前文所述,非裔人士称自己更容易遭到警察针对。另有报道称,警方在面对毛利青少年时出动警犬的可能性更高。

NC_DogHandler

警方在面对毛利青少年时更可能出动警犬

警犬尚且如此,一旦全员佩枪,如果种族歧视和权力滥用嫁接,其后果更加不堪设想,这也就是新西兰民众如此反感ART项目的原因,甚至设立一个名为Arms Down NZ的网站,各种拒绝警察佩枪巡逻。

不过也有人表示隐忧:如果警察战斗力都这么弱,那会不会助长犯罪分子的硝烟,行事更加猖狂?

只能说在新西兰这种小政府大社会的国家,相较于街头暴力,大家对权力滥用的警惕性更高。

WXWorkCapture_1591140893743

Arms Down NZ

其实无论反对种族歧视或警察佩枪,新西兰民众除了在为他者声援,也是在为自己呐喊。

因为没有人希望看到「流浪地球」开场提到的场景: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后花园推荐


责任编辑:番茄捣蛋


网站声明原创声明: 本文系文章顶部作者原创采写,未获书面授权严禁转载! 在获授权前提下,转载必须在醒目位置注明本文出处和具体网页链接。对未注明而擅自转载者,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评论规范: 1. 所有评论均以读者个人身份发表,并不代表后花园立场。 2. 不得使用任何肮脏和亵渎的措辞。 3. 不得进行人身攻击,不得公开或泄露他人隐私。 4. 不得发布侮辱或歧视任何种族、国籍、性别、地域、年龄、职业等方面的言论。 5. 不得在读者评论区散发广告讯息,不得大量转抄其他媒体的文章。 6. 不得煽动仇恨、暴力、歧视。 7. 不得以任何隐晦方式发布上述不当言论,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字母、数字、代号、谐音、链接跳转等。 8. 后花园保留对违反上述规范的留言行为进一步处理的权力。
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