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跨年、双十一,“熬夜节”的仪式感
“1小时3分钟59秒,天猫金额突破1000亿,比去年提前40分钟。”一年一度的双11购物节如约而至,数亿国人如守岁般蹲守到0点,熬夜抢购已提前数日就加入到购物车中的商品。
而双11的狂欢并不止于此。昨日晚,为了喜迎双11购物节,强化节日气氛,促进百姓消费,天猫与浙江卫视、东方卫视联合举办的猫晚,以及苏宁易购与湖南卫视举办的狮晚,分别在上海与长沙两座城市举行。
当天下午,晚会场馆外就布满了吴亦凡、易烊千玺、肖战等流量明星的应援海报及应援车,粉丝热情的尖叫声震耳欲聋。电视机及网络端口前也同样有着大量为偶像明星或为福利商品而来的观众。即便热切关注着英雄联盟决赛的电竞爱好者们看似是双11狂欢夜晚中不一样的烟火,但仍旧逃脱不开“买买买”的命运。
一场由电商平台自造的购物节令全民沦陷,将原本的光棍节过出了春节的气质。媒介渠道多元化的网络时代下,国人集体熬夜的理由远不止于除夕夜晚的守岁。购物、抢红包、晚会,都能够轻松调动起大众的热情,并将其无限延长。
两台双11晚会的不断切换,与每年12月31日在多台跨年演唱会中摇摆不定的情景相似。倚靠流量明星造势的双11及跨年晚会的娱乐性于则大于如今的央视春晚,更能燃起年轻人的热情。而延续了近30年看春晚吃饺子的传统习俗,反而逐渐演变成了听春晚,抢红包。
无论是等待0点的抢购,亦或是倒计时至0点开启新篇章,双11、跨年夜、除夕夜追求的均是节日的仪式感。显然,从娱乐形式上来看,这三大熬夜节有着明显的共同性,在娱乐时代下正在互相同化着彼此……
多台混战、流量明星造势,向跨年演唱会看齐的双11晚会
长沙狮晚现场,腾讯“创”系两大男女团火箭少女101和R1SE先后登台,周笔畅一曲《陈情令》主题曲《无羁》引发全场大合唱,热情的粉丝疯狂为偶像尖叫呐喊。上海猫晚现场,腾格尔再现翻唱神曲《丑八怪》,花泽香菜、TAYLOR SWIFT、嘉丽费丽娜,海外艺人争奇斗艳。
火箭少女101(11人)与R1SE(11人)狮晚后台合影
一边主打年轻化影响力,一边主打国际化号召力。两台热闹非凡的双11晚会无疑令购物节的气氛更加浓郁。无论观众是为了明星演出而来,还是为了购物环节而来,所接收到的信息均离不开消费二字。电商节目,娱乐明星、直播购物等话题沉浸式的轰炸着用户,使大众在享受着娱乐的同时,更加迫不及待的期待着0点买单时刻的到来。当群众的激情被开发至最大化,销售额的直线上涨也在意料之中。
但最早的双11并没有现在这般热闹。2009年,阿里天猫将双11当做一次平常的促销活动推出,27个品牌加盟促成0.5亿的销售额。2010年则有711家店铺参与,当日销售额达到了9.36亿元。于是,吃到促销活动福利的阿里逐渐将其改造为购物节,参与到双11中的品牌数量逐年增长,入局的电商平台也越来越多,声势自然一年比一年浩大。
但仅是商品折扣、用户购买的机械化形式过于单调,不够具备仪式感。因此在双11发展的过程中,平台及品牌也对其进行了优化。提前20天预售、联合卫视打造晚会、红人及明星直播卖货等形式,无一不在刺激消费的同时,又拉长了消费的时间线。让大众既有充裕的时间去选择商品,又有足够的激情去购买商品。
而这种强情绪的积累与爆发,加之群体聚合性的狂欢,自然也导致了双11前夜的大众产生了“过年”的错觉。今年两台强阵容晚会的同时出现,更意味着双11的阵仗越打越大,追求形式感的平台也越来越多,购物节的节日氛围在未来几年中或许还将会继续升级。
娱乐明星、流行音乐,比春晚更有可看性的跨年演唱会
随着购物节的不断发展与开拓,其造势规模也愈发接近其它的传统节日。比如,昨晚猫晚与狮晚对阵的火药味就让观众从中看到了跨年演唱会的影子。同样是多平台对垒、全明星阵容,也同样是在等待0点那最激动人心的一刻。
声势浩大的晚会显然是彰显节日仪式感的重要形式。与此同时,更能够通过聚拢群众、发酵话题的方式,让大量群众心甘情愿的加入到熬夜过节的大军的队伍中。不过在2005年以前,跨年夜也并不像除夕夜的春晚一样拥有为百姓提供集中狂欢的渠道。
2005年12月31日,湖南卫视与浙江卫视各自开启了第一档卫视跨年演唱会。其中,聚焦于青年文化的湖南卫视因集结了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等在当年震惊了行业的顶流超女,吸睛力度十足,也让一众年轻人感受到了跨年的气氛。
此后,浙江卫视暂停了跨年演唱会的制作,湖南卫视则将此跨年形式延续了下去。2008年,江苏卫视加入跨年演唱会行列,2010年,浙江卫视回归,2011年,东方卫视入局。直到2018-2019年度,更是有12家卫视加入到跨年演唱会的混战中。于是,观众也有了更多的可以熬夜嗨翻天的理由。
而在跨年演唱会之前,能够带给大众节日气氛的卫视节目还仅有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但如今,因观众笑点的提升与节目尺度的下降,春晚已经连续数年未能诞生经典的语言类作品。反而以明星表演为主的跨年晚会、双11晚会才能更够带给年轻观众最直观的刺激感,流行性、话题性、网感兼备,可看性要明显大于春晚。
抢红包、集五福,比双11还疯狂的除夕夜
尽管从历史的进程来看,春晚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但站在话题度、影响力的角度上,春晚与过去相比是呈下坡趋势的。从近几年春晚的播出情况来看,网络上能够发酵起来的话题,也多是围绕着TFBOYS、杨洋、朱一龙等春晚中为数不多的流量明星。
但对于主流的春晚观众来说,明星是具有圈层性的。当春晚不复当年风采时,大众也需要找到新的宣泄口来满足自己的节日嗨点。于是,当春晚逐渐沦为春节BGM,抢红包、集五福等活动则抢占了上风,成为了中国人线上过年的主要形式。
2014年1月,微信趁着新春节点推出财务功能,而新春红包则打响了首战,取代了中国人惯用的打油诗式送祝福方式。2015年春节,支付宝则联合微博怒砸1.56亿现金红包吸引用户,使群众沉浸于“捡钱”的快乐中。2016年,支付宝则推出集5福活动,需要群众倚靠自己的“劳动”去分得现金福利,大众同样陷入其中并乐此不疲。
除了集福之外,近几年的春晚也开始与电商平台合作,在直播过程中插入摇一摇抢红包的活动。过去,百姓过春节的习俗是吃饺子看春晚,如今则演变成了听春晚、摇手机的形式。即便大多数观众在春节期间累积获得的红包金额甚至不足10元,但大众在乎的并不是结果,而是享受于这样的节日氛围。
正如双11购物太单调,直播带货、晚会来造势。元旦仪式感薄弱,于是有了渲染气氛的跨年演唱会。春晚一年比一年枯燥,那么抢红包、集福等形式则恰恰弥补了群众的落差感。显然,若忽略传统习俗而从娱乐形式的视角来看,中国三大“熬夜节”在形式上具有共通性,且愈发有同质化的趋势。而娱乐时代下的群众需要集中狂欢的理由,以来取代已经不再有新鲜感的娱乐形式,则是大众将光棍节过成春节的根本原因所在。